正在加载图片...
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前溃 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①。而宋代的坊正,为了适应里坊新的内 容,其职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据宋真宗大中样符年间所修的《两朝国史志》记载:“州县郭内 旧置坊正,主科税。”宋神宗时,又进一步“废户长、坊正,其州县坊郭税赋、苗役钱,以邻近 主户三、二十家排成甲次,轮置甲头催纳,一税一替”②。在夜禁方面,北宋初年颁布有与《唐 律疏议》相同的条文:“诸犯夜者,答二十,有故者不坐”③。但是,并未认真执行。如早在宋 太祖乾德三年(965)四月,下诏“令京城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④。《宋会要辑稿·食 货》亦记载:“(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宵禁 至三更,大大延长了人们的夜生活时间。 另外,许多学者,还往往将街鼓在仁宗年间的废除,视作末东京里坊崩溃的时间依据。据宋敏 求《春明退朝录》记载,宋太宗年间所设的街鼓,“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金吾之职废矣”⑤。 但是,仁宗时期尚有夜禁。如天道二年(1033),据《宋史·张观传》记载,开封尚有“民犯 夜禁”者。刘随在《上仁宗乞禁夜聚晓散及造仪仗祀神》还请求宋廷将禁夜聚晓散和造仪仗祀 神二事“散下诸道,令乡村要路粉壁书写,重新晓谕,使民知禁,不陷刑章”©。即使是在街 鼓废除后,夜禁并未取消。据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记载,权知开封府许将二更以后,租一 匹马回家,“驭者惧逼夜禁,急鞭马跃”,致使许将坠地摔伤。而据《开封府题名记》记载,许 将权知开封府的时间是神宗熙宁九年,即1077年⑦。也只是到了北宋末年,随着侵街建筑的合 法化,夜禁与坊墙一样,失去了存在价值,而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东京城内普遍出现了“夜 市”与“早市”。如州桥夜市“直至三更”⑧。马行街一带,“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 张。如耍闹处,通晓不绝”⑨。东京大街上,“至三更还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 方归也”①。 并且,里坊作为基层住居单位,在街鼓废除一段时间内仍旧存在。如仁宗皇祐五年二月,宋 廷赐枢使狄青敦教坊第一区:政和六年十一月,诏赐宣和学士王黼昭德坊第宅一区①。徽宗政和 六年(1116),宋廷在重建军巡铺时,仍然“冠以坊名@。另外,北宋末年,寺院“行者打铁牌 子或木鱼,循门报晓⑧,从而取代了昔日街鼓的报时职能。 四、宋东京里坊崩溃的表现:街市、楼阁及官民混居 坊墙与夜禁的废除,标志了里坊制的崩溃,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除此之外,由 于宋东京商品经济的繁盛,人口的猛增,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城市景观。 首先是繁华街市的出现。对此,北宋末南宋初年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详尽记载,如 朱雀门外街巷、东角楼街巷、潘楼东街巷、州桥东街巷、相国寺东街巷等。其中以“南河北市@ 的街市最为繁盛。这里的“南河”,主要是指沿汴河一带的街市,计有果子行、肉行、米行、面 ①(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卷8《卫禁上》。 ②④(宋)李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7、6。 ③(宋)窦仪:《宋刑统》卷26《犯夜》,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⑤(宋)宋敏求的《春明退朝录》成书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上推二纪即24年,约为仁宗庆历年间(1041一1048)。 ⑥(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9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⑦《开封府题名记碑》在今开封市博物馆。 ⑧(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2《州桥夜市》。 ⑨⑩(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马行街铺席》: ①(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第宅》。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天晓诸人入市》。 ④(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 136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12 期 136 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①。而宋代的坊正,为了适应里坊新的内 容,其职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据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所修的《两朝国史志》记载:“州县郭内 旧置坊正,主科税。”宋神宗时,又进一步“废户长、坊正,其州县坊郭税赋、苗役钱,以邻近 主户三、二十家排成甲次,轮置甲头催纳,一税一替”②。在夜禁方面,北宋初年颁布有与《唐 律疏议》相同的条文:“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③。但是,并未认真执行。如早在宋 太祖乾德三年(965)四月,下诏“令京城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④。《宋会要辑稿·食 货》亦记载:“(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宵禁 至三更,大大延长了人们的夜生活时间。 另外,许多学者,还往往将街鼓在仁宗年间的废除,视作宋东京里坊崩溃的时间依据。据宋敏 求《春明退朝录》记载,宋太宗年间所设的街鼓,“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金吾之职废矣”⑤。 但是,仁宗时期尚有夜禁。如天道二年(1033),据《宋史·张观传》记载,开封尚有“民犯 夜禁”者。刘随在《上仁宗乞禁夜聚晓散及造仪仗祀神》还请求宋廷将禁夜聚晓散和造仪仗祀 神二事“散下诸道,令乡村要路粉壁书写,重新晓谕,使民知禁,不陷刑章”⑥。即使是在街 鼓废除后,夜禁并未取消。据宋人魏泰在《东轩笔录》记载,权知开封府许将二更以后,租一 匹马回家,“驭者惧逼夜禁,急鞭马跃”,致使许将坠地摔伤。而据《开封府题名记》记载,许 将权知开封府的时间是神宗熙宁九年,即 1077 年⑦。也只是到了北宋末年,随着侵街建筑的合 法化,夜禁与坊墙一样,失去了存在价值,而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东京城内普遍出现了“夜 市”与“早市”。如州桥夜市“直至三更”⑧。马行街一带,“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 张。如耍闹处,通晓不绝”⑨。东京大街上,“至三更还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 方归也”⑩。 并且,里坊作为基层住居单位,在街鼓废除一段时间内仍旧存在。如仁宗皇祐五年二月,宋 廷赐枢使狄青敦教坊第一区;政和六年十一月,诏赐宣和学士王黼昭德坊第宅一区 。徽宗政和 六年(1116),宋廷在重建军巡铺时,仍然“冠以坊名” 。另外,北宋末年,寺院“行者打铁牌 子或木鱼,循门报晓” ,从而取代了昔日街鼓的报时职能。 四、宋东京里坊崩溃的表现:街市、楼阁及官民混居 坊墙与夜禁的废除,标志了里坊制的崩溃,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除此之外,由 于宋东京商品经济的繁盛,人口的猛增,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城市景观。 首先是繁华街市的出现。对此,北宋末南宋初年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详尽记载,如 朱雀门外街巷、东角楼街巷、潘楼东街巷、州桥东街巷、相国寺东街巷等。其中以“南河北市” 的街市最为繁盛。这里的“南河”,主要是指沿汴河一带的街市,计有果子行、肉行、米行、面 ① (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卷8《卫禁上》。 ②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7、6。 ③ (宋)窦仪:《宋刑统》卷26《犯夜》,中华书局 1977年版。 ⑤ (宋)宋敏求的《春明退朝录》成书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上推二纪即24年,约为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 ⑥ (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9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⑦ 《开封府题名记碑》在今开封市博物馆。 ⑧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2《州桥夜市》。 ⑨⑩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马行街铺席》。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第宅》。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天晓诸人入市》。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 李合群 :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