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万和20-30人/10万,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居中上位置。总的来说,农村人口的自杀率高于 城市人口。 2.性别比西方国家的研究资料表明,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为3:1左右,而在 自杀未遂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3左右。而我国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自杀率却相当接近, 其原因尚不清楚。 3.年龄特征总的来说,自杀率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一般男性的自杀死亡高峰年龄 为45岁左右,而女性则为55岁左右。青少年因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低,自杀是最主要的死因 之一。 4.自杀的方法近年发现采用服毒(药)和自缢的方法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其它方法包 括溺水、跳楼、制造交通事故、刀伤、枪击、自焚等。在自杀死亡者中,采用暴力性手段比 较多,而自杀未遂者则相反。男性采用暴力手段自杀者多于女性。 四、自杀相关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答:1.心理特征①认知功能方面:自杀者一般采用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来分 析处理问题:易于将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命运的安排,相信问题所带来的痛苦是不能忍受的, 是无法解决的,是不可避免的:缺乏解决困难的技巧,应付应激机制单调生硬,缺乏耐心, 渴望即时满足: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倾向于从阴暗面看待人和事。②情感方面:自杀 者通常有各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的情绪特征,多数自杀者表现为 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③人际关系方面:自杀者常缺乏持久而广泛的人际交往,难 于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资源。 2.精神应激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尤其当个体处于某种 慢性痛苦时期,这些应激事件常可起触发作用。 3.社会文化因素性别与种族,家庭、婚姻关系,职业类别,宗教信仰及社会经济状况的 不同其自杀率有不同。 4.躯体疾病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和/或难治的躯体疾病(如癌症、慢性肾衰等)仍然 是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 5.精神疾病大量研究表明,50%一90%的自杀死亡者可以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以心境 障碍最多见,其次为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患者等。与此相反,在自杀 未遂者中,精神疾病的诊断却要低得多,常常是一些精神健康的问题,尚不足以构成疾病的 诊断。万和 20-30 人/10 万,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居中上位置。总的来说,农村人口的自杀率高于 城市人口。 2.性别比西方国家的研究资料表明,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为 3:1 左右,而在 自杀未遂者中男女性别比为 1:3 左右。而我国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自杀率却相当接近, 其原因尚不清楚。 3.年龄特征总的来说,自杀率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一般男性的自杀死亡高峰年龄 为 45 岁左右,而女性则为 55 岁左右。青少年因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低,自杀是最主要的死因 之一。 4.自杀的方法近年发现采用服毒(药)和自缢的方法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其它方法包 括溺水、跳楼、制造交通事故、刀伤、枪击、自焚等。在自杀死亡者中,采用暴力性手段比 较多,而自杀未遂者则相反。男性采用暴力手段自杀者多于女性。 四、自杀相关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答:1.心理特征①认知功能方面:自杀者一般采用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来分 析处理问题;易于将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命运的安排,相信问题所带来的痛苦是不能忍受的, 是无法解决的,是不可避免的;缺乏解决困难的技巧,应付应激机制单调生硬,缺乏耐心, 渴望即时满足;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倾向于从阴暗面看待人和事。②情感方面:自杀 者通常有各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的情绪特征,多数自杀者表现为 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③人际关系方面:自杀者常缺乏持久而广泛的人际交往,难 于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资源。 2.精神应激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尤其当个体处于某种 慢性痛苦时期,这些应激事件常可起触发作用。 3.社会文化因素性别与种族,家庭、婚姻关系,职业类别,宗教信仰及社会经济状况的 不同其自杀率有不同。 4.躯体疾病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和/或难治的躯体疾病(如癌症、慢性肾衰等)仍然 是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 5.精神疾病大量研究表明,50%-90%的自杀死亡者可以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以心境 障碍最多见,其次为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患者等。与此相反,在自杀 未遂者中,精神疾病的诊断却要低得多,常常是一些精神健康的问题,尚不足以构成疾病的 诊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