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序言 2001年1月初,我正在格拉斯哥( Glasgow)的一个理发店等候,当地 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它讲述了一对素未谋面的年轻恋人的故 事。二战期间,他(她)们都是信号操作员,他(她)们通过莫尔斯代码 ( Morse code)和跨越克莱德河口( Clyde estuary)的信号灯来谈恋爱。她 在岛屿上工作,而他被派驻到在近海岸落锚的一艘美国轮船上工作。尽 管她竭力说服她的上司让她和男友相见,但这对恋人始终未能团聚。战 后,她竭力寻找心上人,但却没有找到。这则故事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 为这对恋人在50年以后才得以相聚。 当时,我也正在阅读19世纪末期的电报接线员之间发生的类似故 事。尽管任何能够实现基于文本交流的技术(如手机短信和“聊天”网站) 似乎都在快速发展,但是“内容至高无上”的电子商务模型却存在着严重 缺陷。 虽然本书的焦点是因特网,但是对其他以技术为媒介的交流形式也 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本书尝试整合这些变化的现象。这并不是说,仅仅 因为互动是通过媒介实现的,所以媒介就不重要—恰恰相反,我想要说 的是,根据工具、个体和背景之间的交互可以对行为模式做出预测。回顾 过去之后自然要展望未来。在最后一章中,用了一些篇幅来展望未来的 因特网发展和它们对心理与行为的潜在影响。有人认为,可以在因特网 上(或因特网外)对行为进行有效的设计。未来强调责任意识和可识别性 的因特网发展将改变因特网行为的性质,但不一定会变得更好。 本书章节的划分也彰显了探究心理学和因特网的研究趋势,即揭示 因特网使用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结果。尽管这种划分有些武断(许多 研究同时涉及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但大体上,对研究进行这种划分却x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