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他们获得在边境和京城进行贸易的特许权。[⑦] 下表罗列了1818年版《大清会典》中按顺序列举的向清朝定期朝贡的国家,以及 要求进贡的次数和朝贡使团的行进路线。[⑧] 表1 1818年的朝贡国 国家 朝贡使团次数 路线 朝鲜 1年4次,合在岁末进贡 沈阳、山海关 琉球 隔年1次 福州 安南 每两年进贡1次,4年通使1次,两份贡品都 镇南关和广西 由使者带来 老挝 10年进贡1次 云南 暹罗 3年进贡1次 广州 苏禄 5年进贡1次或多年进贡1次 厦门 荷兰 不定期进贡:旧制是5年进贡1次 广州 缅甸 10年进贡1次 云南 西洋(葡萄牙、罗马教 不定期进贡 澳门 皇、英国) 目的与手段:中国对外关系的各种实践 前文强调中国的观点,即认为帝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只不过是中国内政的外延,因 此每一个同中国接触的国家,都在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观点以文化 为根据,以政治为指针。在设法使它盛行的过程中,中国的统治者曾遇到各种各样的 问题,它们又衍生出诸多有趣的问题。 在军事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中国的优越性,是中国人在政治上遇到的主要 问题。解决的办法包括:中止接触:凭借文化和思想方面的多种手段,以中国的观念 教化外国人:以各种荣誉进行收买,或以物质加以利诱,或两者兼施:通过外交操纵 以夷制夷:最后迫不得已时,只好承认蛮夷为中国的世界之最高统治者。值得注意的 是,异族要想统治中国人,只有在某些环境下,在一定地区才能办到。那么,某些环 境或先决条件是什么呢? 经济上的主要问题是贸易利益的冲突。在这一点上,中国统治者通常宣称,他们 准备牺牲经济内容以保持政治形式。他们一般不肯承认对于贸易的任何依赖,所以在 形式上贸易一直是从属于朝贡的。但是,经济利益的非正式互动一直在持续。贸易究 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双方之间的朝贡关系? 其他不时发生的问题,是由中国与某些朝贡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引起的。这些差异 导致双方看待彼此的关系时各执一词。总的说来,来自内亚和外圈的朝贡国对他们与 中国的关系有着不同于中国人的看法。他们只是部分地一一或者是表面上,或者是默 默地一一接受中国人的观点,以为权宜之计。当皇帝德行的神秘性在越过文化鸿沟后 变得淡薄时,其他政治理论便在拉萨、莫斯科或巴达维亚得到确认,有时甚至同中国 的学说发生冲突。同中国接触的异族经常面临着如何调整的问题。最后,随着西方舰 队的到来,中国在更深远的意义上面临着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风俗习惯、看法和价 值观,双方各有多大的调整能力和忍受能力呢?(9)他们获得在边境和京城进行贸易的特许权。[⑦] 下表罗列了 1818 年版《大清会典》中按顺序列举的向清朝定期朝贡的国家,以及 要求进贡的次数和朝贡使团的行进路线。[⑧] 表 1 1818 年的朝贡国 国家 朝贡使团次数 路线 朝鲜 1 年 4 次,合在岁末进贡 沈阳、山海关 琉球 隔年 1 次 福州 安南 每两年进贡 1 次,4 年通使 1 次,两份贡品都 由使者带来 镇南关和广西 老挝 10 年进贡 1 次 云南 暹罗 3 年进贡 1 次 广州 苏禄 5 年进贡 1 次或多年进贡 1 次 厦门 荷兰 不定期进贡;旧制是 5 年进贡 1 次 广州 缅甸 10 年进贡 1 次 云南 西洋(葡萄牙、罗马教 皇、英国) 不定期进贡 澳门 目的与手段:中国对外关系的各种实践 前文强调中国的观点,即认为帝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只不过是中国内政的外延,因 此每一个同中国接触的国家,都在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观点以文化 为根据,以政治为指针。在设法使它盛行的过程中,中国的统治者曾遇到各种各样的 问题,它们又衍生出诸多有趣的问题。 在军事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中国的优越性,是中国人在政治上遇到的主要 问题。解决的办法包括:中止接触;凭借文化和思想方面的多种手段,以中国的观念 教化外国人;以各种荣誉进行收买,或以物质加以利诱,或两者兼施;通过外交操纵 以夷制夷;最后迫不得已时,只好承认蛮夷为中国的世界之最高统治者。值得注意的 是,异族要想统治中国人,只有在某些环境下,在一定地区才能办到。那么,某些环 境或先决条件是什么呢? 经济上的主要问题是贸易利益的冲突。在这一点上,中国统治者通常宣称,他们 准备牺牲经济内容以保持政治形式。他们一般不肯承认对于贸易的任何依赖,所以在 形式上贸易一直是从属于朝贡的。但是,经济利益的非正式互动一直在持续。贸易究 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双方之间的朝贡关系? 其他不时发生的问题,是由中国与某些朝贡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引起的。这些差异 导致双方看待彼此的关系时各执一词。总的说来,来自内亚和外圈的朝贡国对他们与 中国的关系有着不同于中国人的看法。他们只是部分地——或者是表面上,或者是默 默地——接受中国人的观点,以为权宜之计。当皇帝德行的神秘性在越过文化鸿沟后 变得淡薄时,其他政治理论便在拉萨、莫斯科或巴达维亚得到确认,有时甚至同中国 的学说发生冲突。同中国接触的异族经常面临着如何调整的问题。最后,随着西方舰 队的到来,中国在更深远的意义上面临着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风俗习惯、看法和价 值观,双方各有多大的调整能力和忍受能力呢?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