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哲学研究 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10期 济增长。1994年,林毅夫就提出经济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十中国转轨及其绩效难以解释 革可以有两种推进方式,即“帕累托改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 由此可见,要用意识形态解释中国 进”和“非帕累托改进”。秦晖等学者实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奇迹,必须搁置意识形态观念的巨量内 证地分析了中国转轨过程,在辉煌的背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容,将其作为指导党和政府决策的国家 后看到了中国发展中的深层问题,提供这说明中国30多年的经济增长奇迹与意志,并专注其作为哲学意义上的核 了中国奇迹成因的崭新视角;将中国奇改革开放直接相关。改革开放是中国共内容的基本“范式”。意识形态范式是指 迹归结为“负帕累托”的初始条件,和低产党将全国人民的愿望变成国家意志作为政党的指导思想、施政原则、阶级 人权低保障即社会福利制度缺失造成的国家战略,是由国家和政府主导的、意识中最为抽象的实践晢学理念,它构 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四然而,从全球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成了意识形态的核心,全部政治意识形 展轨迹看,“负帕累托”条件下并非必然的巨型社会制度变迁过程。这就说明,态都围绕着它旋转 出现否极泰来的经济增长,却可能出现离开作为国家意志的意识形态,不可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始就是以马克 “路径依赖”式的恶性循环。个别转轨国解读中国奇迹;引入意识形态也就使中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但是不可能照搬 家至今尚未完全度过社会动荡危机,已国与俄罗斯转轨绩效问题有了共同的经典理论家所有的理论设想和实践道 经呈现负帕累托状态,却未出现经济稳解释变量 路,必须实事求是地从国情出发对马克 定增长;至今世界上还有许多低人权 意识形态的内涵在社会学、经济学思主义理论及其原则进行适应性选择 低保障的发展中国家也都与经济奇迹视阈中主要是指宗教信仰、价值规范、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 无缘 风俗习惯等内容,在哲学尤其是马克思想,并作为主导意识形态。新中国成立 2008年金融危机是战后全球最严主义哲学、政治学视阈中虽然也包括上前的意识形态范式主要由三大核心理 重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不仅在危机困述内容,但主要内涵是与政治制度和统念构成,即“政治中心”,“革命至上”和 境中率先突围,实现“V"型反转,而且治阶级意志相关的国家意志,表现为治“实事求是”。它是自己那个时代精神的 在全球衰退的2009年,GDP依然实现国理念、施政原则、指导思想及凝结全精华,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内核和党 8.7%的高速增长,以对世界经济增长超民意识的价值取向。只要一个国家的制的实践纲领。翻开《毛泽东选集》和中共 过50%的贡献率,成为拉动世界经济走度变迁是自上而下的,就必然与作为国党史,全党的思维方式、评价方式、行为 向复苏的第一引擎。为什么中国经济在家意志的意识形态直接相关 方式都以此为核心理念,全部意识形态 危机中辉煌依旧呢?国内许多学者将危 西方经济学家无不对意识形态与和政治实践都围绕着这三大理念旋转 机归咎于新经济自由主义,将中国的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讳莫如深,西方政正是在这三大理念指导下,我们取得了 现归结为与新自由主义“最小政府”理要更因其意识形态立场而对此故意失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 念的对立,归结为中国政府采取的最强语。国内经济学家也习惯于经济本身叙新中国。 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一系列保增长、事,不愿将难以量化的意识形态纳入经 所谓“政治中心”,是人们观察社会 扩内需、促就业、调结构、重民生的调控济分析。结果都忽略了意识形态这个重现象时聚焦于政治角度,思考问题时侧 措施。然而,经济史证明,“强政府”并非要的解释维度。诺贝尔奖得主诺思是个重于政治分析,解决问题时习惯于政治 与经济增长有必然联系,更不意味着它例外,他把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作为方式,评价问题时专注于政治尺度,政 可以推出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耶鲁解释经济结构变迁的三大基石,认为有治价值优于其它价值,经济、文化、军 大学教授陈志武就认为,中国的增长奇效率的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事、外交政策都围着“政治中心”旋转 迹在于经济全球化。那么,危机与增长素,是技术革命和西方兴起的真正原所谓“革命至上”,是在价值观上以革命 就是同一原因,没有作为新自由主义制因;回国家在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上具为最高价值,在思维方式上崇尚非此即 度形式的市场经济及其全球化,就谈不有规模效益,因而“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彼、你死我活的两极思考,拒绝中庸 上中国奇迹。因此不能简单否定新经济增长的关键";成功的意识形态能使和、妥协与宽容;在解决社会问题上主 自由主义。由此看来,我们需要超越单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方式理性化,减少张彻底的全面改造和激进的根本解决 经济学或政治学视野,从哲学的意识“搭便车”行为,因而决定经济绩效。如反对对问题的微观分析和逐步解决,反 形态高度来解读中国奇迹之谜 他的理论对中国奇迹有相当的解对渐进的社会改良;在人生价值上,政 释力。国家利用制度安排上的比较优势治生命、群体价值优于自然生命和个体 二、从意识形态角度解读中国所引导的产权变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价值,重信念、信仰等精神价值而轻物 奇迹何以可能? 革的中心线索和实质内容,也是经济增质幸福和民生改善 长的关键。然而,俄罗斯政府进行了更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西方经济为彻底的产权制度变迁,为何转轨绩效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政治中心 学家认识到,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不同呢?显然,意识形态在国家主导的和革命至上的理念的哲学基础。然而 的过渡,现有的西方正统经济学并没有制度变迁的方式、路径、规模、顺序等问随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飞跃及指导实 提供答案,中国改革的经验在欧洲转轨题上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诺思的理践的巨大成功以及党的执政地位的确 国家也无法复制。原因是西方经济学的论视界是经济史而不是转轨,其意识形立,理论的价值极度凸显,尤其是在 理论不能解读中国经验,中国独特的国态内涵仅指宗教信仰、价值规范和习1956年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情与其它转轨国家很难类比。看来解读惯,对国家行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论之之后,从实际出发开始向从理论出发偏 中国奇迹并说明中国经验的世界意义,甚少。而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首先是指移,实事求是的理念被渐渐遮蔽,取而 必须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 国家意志,因此诺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对代之的是教条主义的渐渐兴起。 91994-2012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哲学研究 党政干部学刊 2011 年第 10 期 济增长。 1994 年,林毅夫就提出经济改 革可以有两种推进方式,即“帕 累 托 改 进”和“非帕累托改进”。 [7] 秦晖等学者实 证地分析了中国转轨过程,在辉煌的背 后看到了中国发展中的深层问题,提供 了中国奇迹成因的崭新视角;将中国奇 迹归结为“负帕累托”的初始条件,和低 人权低保障即社会福利制度缺失造成 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 [8] 然而,从全球发 展轨迹看,“负帕累托”条件下并非必然 出现否极泰来的经济增长,却可能出现 “路径依赖”式的恶性循环。 个别转轨国 家至今尚未完全度过社会动荡危机,已 经呈现负帕累托状态,却未出现经济稳 定增长; 至今世界上还有许多低人权、 低保障的发展中国家也都与经济奇迹 无缘。 2008 年金融危机是战后全球最严 重的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不仅在危机困 境 中 率 先 突 围 ,实 现 “V”型 反 转 ,而 且 在 全 球 衰 退 的 2009 年,GDP 依 然 实 现 8.7%的高速增长,以对世界经济增长超 过 50%的贡献率,成为拉动世界经济走 向复苏的第一引擎。 为什么中国经济在 危机中辉煌依旧呢? 国内许多学者将危 机归咎于新经济自由主义,将中国的表 现归结为与新自由主义 “最小政府”理 念的对立,归结为中国政府采取的最强 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一系列保增长、 扩内需、促就业、调结构、重民生的调控 措施。 然而,经济史证明,“强政府”并非 与经济增长有必然联系,更不意味着它 可以推出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耶鲁 大学教授陈志武就认为,中国的增长奇 迹在于经济全球化。 那么,危机与增长 就是同一原因,没有作为新自由主义制 度形式的市场经济及其全球化,就谈不 上中国奇迹。 因此不能简单否定新经济 自由主义。 由此看来,我们需要超越单 一经济学或政治学视野,从哲学的意识 形态高度来解读中国奇迹之谜。 二、从意识形态角度解读中国 奇迹何以可能? 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就有西方经济 学家认识到,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 的过渡,现有的西方正统经济学并没有 提供答案,中国改革的经验在欧洲转轨 国家也无法复制。 原因是西方经济学的 理论不能解读中国经验,中国独特的国 情与其它转轨国家很难类比。 看来解读 中国奇迹并说明中国经验的世界意义, 必须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 时 期,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 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这说明中国 30 多年的经济增长奇迹与 改革开放直接相关。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 产党将全国人民的愿望变成国家意志 的国家战略, 是由国家和政府主导的、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 的巨型社会制度变迁过程。 这就说明, 离开作为国家意志的意识形态,不可能 解读中国奇迹;引入意识形态也就使中 国与俄罗斯转轨绩效问题有了共同的 解释变量。 意识形态的内涵在社会学、经济学 视阈中主要是指宗教信仰、 价值规范、 风俗习惯等内容,在哲学尤其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政治学视阈中虽然也包括上 述内容,但主要内涵是与政治制度和统 治阶级意志相关的国家意志,表现为治 国 理 念、施 政 原 则、指导思想及凝结全 民意识的价值取向。 只要一个国家的制 度变迁是自上而下的,就必然与作为国 家意志的意识形态直接相关。 西方经济学家无不对意识形态与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讳莫如深,西方政 要更因其意识形态立场而对此故意失 语。 国内经济学家也习惯于经济本身叙 事,不愿将难以量化的意识形态纳入经 济分析。 结果都忽略了意识形态这个重 要的解释维度。 诺贝尔奖得主诺思是个 例 外,他 把 产 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作为 解释经济结构变迁的三大基石,认为有 效率的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 素, 是技术革命和西方兴起的真正原 因;[9] 国家在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上具 有 规 模 效 益,因 而“国家的存在是经济 增长的关键”;[10] 成功的意识形态能使 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方式理性化, 减 少 “搭便车”行为,因而决定经济绩效。 [11] 他的理论对中国奇迹有相当的解 释力。 国家利用制度安排上的比较优势 所引导的产权变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中心线索和实质内容,也是经济增 长的关键。 然而,俄罗斯政府进行了更 为彻底的产权制度变迁,为何转轨绩效 不同呢? 显然,意识形态在国家主导的 制度变迁的方式、路径、规模、顺序等问 题上的作用举足轻重。 然而,诺思的理 论视界是经济史而不是转轨,其意识形 态 内 涵 仅 指 宗 教 信 仰、 价 值 规 范 和 习 惯,对国家行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论之 甚少。 而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首先是指 国家意志,因此诺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对 中国转轨及其绩效难以解释。 由此可见,要用意识形态解释中国 奇迹,必须搁置意识形态观念的巨量内 容,将其作为指导党和政府决策的国家 意志,并专注其作为哲学意义上的核心 内容的基本“范式”。 意识形态范式是指 作为政党的指导思想、施 政 原 则、阶 级 意识中最为抽象的实践哲学理念,它构 成了意识形态的核心,全部政治意识形 态都围绕着它旋转。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始就是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但是不可能照搬 经典理论家所有的理论设想和实践道 路,必须实事求是地从国情出发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及其原则进行适应性选择, 形 成 中 国 化 马 克 思 主 义——毛 泽 东 思 想,并作为主导意识形态。 新中国成立 前的意识形态范式主要由三大核心理 念 构 成,即“政 治 中 心”,“革 命 至 上”和 “实事求是”。 它是自己那个时代精神的 精华,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内核和党 的实践纲领。 翻开《毛泽东选集》和中共 党史,全党的思维方式、评价方式、行为 方式都以此为核心理念,全部意识形态 和政治实践都围绕着这三大理念旋转。 正是在这三大理念指导下,我们取得了 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 新中国。 所谓“政治中心”,是人们观察社会 现象时聚焦于政治角度,思考问题时侧 重于政治分析,解决问题时习惯于政治 方式, 评价问题时专注于政治尺度,政 治价值优于其它价值, 经济、 文化、军 事、外交政策都围着“政 治 中 心”旋 转。 所谓“革命至上”,是在价值观上以革命 为最高价值,在思维方式上崇尚非此即 彼、你死我活的两极思考,拒绝中庸、调 和、妥 协 与 宽 容;在解决社会问题上主 张彻底的全面改造和激进的根本解决, 反对对问题的微观分析和逐步解决,反 对渐进的社会改良; 在人生价值上,政 治生命、群体价值优于自然生命和个体 价 值,重 信 念、信仰等精神价值而轻物 质幸福和民生改善。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 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 是 政 治 中 心 和革命至上的理念的哲学基础。 然而, 随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飞跃及指导实 践的巨大成功以及党的执政地位的确 立, 理论的价值极度凸显, 尤 其 是 在 1956 年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之后,从实际出发开始向从理论出发偏 移,实事求是的理念被渐渐遮蔽,取 而 代之的是教条主义的渐渐兴起。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