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主动建构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 ⑤课程评价的改革。强调改变过于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课程评价的教育功 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的持续改进; ⑥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在论述过程中,需结合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注:6个要点各占1.5分,共9分;简要说明各占0.5分,共3分;结合实际占3分] 16.结合实际,说明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答题要点】 (1)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为: ①重视教育评价反馈与改进功能的发挥。目前的教育评价重视反馈与改进功能的发挥, 评价具有明确的指向,即改进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推动教育不新向前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注重形成性评价的使用,强调把终结性评价的结果用于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提出建议或通过社 会奥论的力量来影响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 ②扩大教育评价范围。随着教育评价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质量,引起了教育工作 者的广泛关注,从20世纪70一80年代起,由学业成绩评价向多方面评价发展,在学生的思想 品德评价方面、在学生的素质发展方面,都进行了深人的探索,从评价内容、目标的制定,到评 价方法与方式,也都有很大的进展,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为全面评价学生起到了积 极的推动作用。教育评价涉及到与教育活动相关的各个领域,并取得显著效果。 ③重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早期教育评价极为重视与崇尚定量的方法,但要使 评价更加科学、全面与合理,定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现代教育评价在选择评价方法时, 强调在有效使用定量方法的同时,重视并使用定性方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④重视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在早期的教育评价中,管理者是评价主体,现代教育评价在 教育思想与观念转变的基础上,开始尊重被评价者在评价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在评价方式 上,由评价者的单一评价发展到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自我评价,并且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占 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以自我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的转变,极大的提高了被评价者的积 极性与主动性,也体现了教育评价中的人本思想,提高了所收集的信息的质量,促进了被评价者 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也加深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11分] 756主动建构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 ⑤课程评价的改革.强调改变过于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课程评价的教育功 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的持续改进; ⑥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在论述过程中,需结合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仁注:6个要点各占 1. 5 分,共9分;简要说明各占 0. 5 分,共3分结合实际占3分〕 16结合实际,说明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答题要点】 (1)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为 ①重视教育评价反馈与改进功能的发挥。目前的教育评价重视反馈与改进功能的发挥, 评价具有明确的指向,即改进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推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提高教育质t。 注重形成性评价的使用,强调把终结性评价的结果用于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提出建议或通过社 会舆论的力蚤来影响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 ②扩大教育评价范围。随着教育评价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质量,引起了教育工作 者的广泛关注,从20世纪 70-80 年代起,由学业成绩评价向多方面评价发展,在学生的思想 品德评价方面、在学生的素质发展方面,都进行了深人的探索,从评价内容、目标的制定到评 价方法与方式,也都有很大的进展,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为全面评价学生起到了积 极的推动作用。教育评价涉及到与教育活动相关的各个领域,并取得显著效果. ③重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早期教育评价极为重视与崇尚定量的方法,但要使 评价更加科学、全面与合理,定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现代教育评价在选择评价方法时, 强调在有效使用定量方法的同时,重视并使用定性方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④重视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在早期的教育评价中,管理者是评价主体,现代教育评价在 教育思想与观念转变的基础上,开始尊重被评价者在评价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在评价方式 上,由评价者的单一评价发展到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自我评价,并且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占 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以自我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的转变,极大的提高了被评价者的积 极性与主动性,也体现了教育评价中的人本思想,提高了所收集的信息的质童.促进了被评价者 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也加深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n分〕 75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