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萝术月我 Academic Monthly 第46卷07Ju12014 德配天,官僚权力发展出各种制度来约束皇权(如言官制度),百姓以帝王的政绩来提供合法性支持。但是, 这种对国家权力制衡的传统并不能带来法治。因此,如何有意识地培育和支持社会力量,探索实现法治的 现代途径,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课题。在问责制建设方面,国家统治精英完全可以主动培育和利用社会力量 来驯化和监督官僚体系。在碎片化的国家机器中,底层政府和官员与社会力量接触最多最广,最易受到社 会力量的制衡,中国历史上的“三明治”治理结构依然值得借鉴,即上层统治者与底层民众合力监督中间 层的官僚体制。 其次,国家与社会分享治理权力可以使得国家权力更加巩固、国家治理水平更高。国家治理的一个辩 证法就是国家权力因为分享而得到增强。社会参与国家治理,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前文提 到,社会团体和个人总是在与国家争夺社会控制权,这是主动的一面。被动的一面是指,国家可以有意识 地赋予社会更多的治理权限,以制度化的方式征询民意和集中民智。当今世界,技术变革迅猛发展,全球 化持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工业化时代大大不同,社会动员调动了更多的政治参与者,这些发展对政治 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度创新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变迁就会导致政治衰败。在社会通过竞争性选举参与政 治不发达的情况下,有韧性的政治制度可以主动通过咨询民意来克服政治衰败。比如,有学者认为,民意 调查就可以成为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的有效手段,科学的民调可以准确反映民意,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和评价权, 在当前的政治大背景下,民调是“用嘴投票”,是最可行的政治参与方式。①民调与群众路线一样,都是国 家主动让社会参政的治国策略。 国家治理涉及谁来治理和如何治理两个基本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离不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 框架。国家是国家治理最重要的主体,国家建设必须放在社会中去讨论。国家与社会的界线并不分明,从 横向和纵向分解开来的国家机器“浸泡”在社会之中,国家与社会相互构成和相互改变。因此,一方面, 国家建设必须超越社会中关系、人情和利益集团的束缚,同时又要构建有效渗透社会的机制;另一方面, 国家建设不能被动进行,被社会逼着或拖着走。政治精英应该着眼长远,发挥国家能动性,主动培植社会 力量以推动法治和问责制,从而制衡国家权力,积极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学会与社会分享权力、合作共治。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13PJC070)] [作者陈慧荣,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上海,200030)。] ①胡伟:《民调可构成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手段》,《文汇报》2014年3月17日,。 国家治理与权力转化 黄琪轩 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治理的改善包括多重维度,如有效的公民政 治参与、稳定的政治秩序、良好的公共服务、法治以及遏制腐败等。有学者强调多元的经济和社会力量参 与国家治理,形成多中心的治理主体,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力量的平衡,推动多元共治的实现。“权力被 分享让权力更强大。”①国家治理的改善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政府需要调动多元的经济与社会主体参与其中; 同时,也不仅仅是政府把权力让渡给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强大的政治权力可能转化为强大的经济权力, 垄断经济资源和机会:同时,强大的经济权力也可能转化为政治权力,控制政治参与渠道和机会。在政治 1 John Hall and John Ikenberry,The State,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1989,p.14 白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12 Academic Monthly 第 46 卷 07 Jul 2014 德配天,官僚权力发展出各种制度来约束皇权(如言官制度),百姓以帝王的政绩来提供合法性支持。但是, 这种对国家权力制衡的传统并不能带来法治。因此,如何有意识地培育和支持社会力量,探索实现法治的 现代途径,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课题。在问责制建设方面,国家统治精英完全可以主动培育和利用社会力量 来驯化和监督官僚体系。在碎片化的国家机器中,底层政府和官员与社会力量接触最多最广,最易受到社 会力量的制衡,中国历史上的“三明治”治理结构依然值得借鉴,即上层统治者与底层民众合力监督中间 层的官僚体制。 其次,国家与社会分享治理权力可以使得国家权力更加巩固、国家治理水平更高。国家治理的一个辩 证法就是国家权力因为分享而得到增强。社会参与国家治理,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前文提 到,社会团体和个人总是在与国家争夺社会控制权,这是主动的一面。被动的一面是指,国家可以有意识 地赋予社会更多的治理权限,以制度化的方式征询民意和集中民智。当今世界,技术变革迅猛发展,全球 化持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工业化时代大大不同,社会动员调动了更多的政治参与者,这些发展对政治 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度创新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变迁就会导致政治衰败。在社会通过竞争性选举参与政 治不发达的情况下,有韧性的政治制度可以主动通过咨询民意来克服政治衰败。比如,有学者认为,民意 调查就可以成为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的有效手段,科学的民调可以准确反映民意,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和评价权, 在当前的政治大背景下,民调是“用嘴投票”,是最可行的政治参与方式。① 民调与群众路线一样,都是国 家主动让社会参政的治国策略。 国家治理涉及谁来治理和如何治理两个基本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离不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 框架。国家是国家治理最重要的主体,国家建设必须放在社会中去讨论。国家与社会的界线并不分明,从 横向和纵向分解开来的国家机器“浸泡”在社会之中,国家与社会相互构成和相互改变。因此,一方面, 国家建设必须超越社会中关系、人情和利益集团的束缚,同时又要构建有效渗透社会的机制 ;另一方面, 国家建设不能被动进行,被社会逼着或拖着走。政治精英应该着眼长远,发挥国家能动性,主动培植社会 力量以推动法治和问责制,从而制衡国家权力,积极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学会与社会分享权力、合作共治。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13PJC070)〕 [作者陈慧荣,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上海,200030)。] ① 胡伟 :《民调可构成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手段》,《文汇报》2014 年 3 月 17 日,。 黄琪轩 国家治理与权力转化 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治理的改善包括多重维度,如有效的公民政 治参与、稳定的政治秩序、良好的公共服务、法治以及遏制腐败等。有学者强调多元的经济和社会力量参 与国家治理,形成多中心的治理主体,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力量的平衡,推动多元共治的实现。“权力被 分享让权力更强大。”① 国家治理的改善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政府需要调动多元的经济与社会主体参与其中 ; 同时,也不仅仅是政府把权力让渡给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强大的政治权力可能转化为强大的经济权力, 垄断经济资源和机会 ;同时,强大的经济权力也可能转化为政治权力,控制政治参与渠道和机会。在政治 ① John Hall and John Ikenberry, The State,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89, p.14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