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图书·信息239 题目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从数字上看项目成果保障水平。这是“繁荣计划”中加快信息化建设 数量很多,但这些成果只是重复提交而已,总量并的重要内容,是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 没有增加。学术资源的垄断与集中,学术泡沫的建设计划的重大举措,也是未来十年的主要任务。 产生与扩大就此形成。 2、规范:颁布全国统一的科研立项与成果验 三、反思与启示 收评价规则与指标体系 我国的各类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和成果结题验 1、整合: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科学网络管理收只有诸如“主要资助对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创 平台 早在200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新具有支撑作用的一般性基础研究,以及对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性应用研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实施哲 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要加快究圆”、“课题具有学术前沿性,预期能产生具有创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建设,形成布局新性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鼓励深入的基础理 合理、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图书情报系统。回许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课题,鼓励新兴边 多省厅和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纷纷响应,建立与 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课题” 改进本级科研信息网站,相继在主页嵌入科研管“通过新的论证,丰富和完善了某种学说或重要理 理网络平台,进行本部门科研项目的管理。目前, 论观点,使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理论前提科学, 各部门的科研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本级科研项目资料准确充实,研究方法科学适当”这样定性 的申报、评审功能,有的还进一步实现了立项合同的评价规则,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定性 签订、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的功能,以后还将逐步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规则和指标体系。因此,在 扩大到成果评奖、人才遴选、学科基地评选等功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虽然委托评价部门从公平竞 能。但是这些科研管理平台仅局限于本部门内部争择优支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出发提出了很多定 的管理,与其它部门的科研管理平台没有对接,无性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立项 法进行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非常简单的查询,如评审和成果验收还停留在专家凭印象打分和凭学 项目立项评审时查询申请者是否有同一级别项目术良心打分的阶段,无定量的规则可依、无定量的 已经立项但尚未完成,都无法通过统一的科研管规则必依。长此以往,导致各个级别的项目评审 理平台一次查询完成;如一篇文章是否存在一稿结果客观性不足、透明度缺乏,凭主观打分、凭关 多发情况,文章与课题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等也不系打分的现象屡屡发生。在项目立项评审过程 能通过统一的科研管理平台一次查询完成。对于中,缺乏前期研究基础,选题不符合项目指南的资 管理平台的使用对象—全国广大的社会科学研助范围,论证水平也缺乏新意的申请材料,只要能 究人员和社会科学管理人员,则不得不分别花大和评委打好招呼,一样能够获得立项。在项目结 量的精力学习各个平台的使用方法与推荐规则,题验收过程中,成果与已发表的论文大量重复、论 又无法实现本人和本单位科研信息的“一网打文数量和质量都不高的项目,只要能和评委搞好 尽”,这是限制和阻碍我国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信息关系,一样可以顺利过关。因此,本文认为:应该 化建设的一大瓶颈。突破瓶颈必须以整合为指导确定一些量化的规则来规范评委的评价行为,让 思想融入各个科研管理平台经过实践检验的功应该选择哪些评价指标,每项指标应该占多少比 能优点、设计优点,摒弃不适合的、不方便的缺点,例,根据评价要求和实际情况每项指标比例可以 保留一些有待检验和发展的功能,尽快实现社会上浮和下调的范围各是多少,成为明文规定的条 科学网络管理平台的全国有效整合,改变各部门例,成为必须遵守的条例,成为委托专家评价的立 和各单位各自为政、不通有无、界面不统一、资源项部门监督的重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认同度 不共享的状况。教育部、财政部最新制定的犒高等才会提高,评价的总体水平才会更进一步。 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中 3、评价:基于网络平台按照评价规则来规范 也特别指出:深入实施“繁荣计划”,要适应信息评价行为,规范科研行为 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 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 享的晢学社会科学研究条件支撑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创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题目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 从数字上看项目成果 数量很多,但这些成果只是重复提交而已,总量并 没有增加。学术资源的垄断与集中,学术泡沫的 产生与扩大就此形成。 三、反思与启示 1、整合: 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科学网络管理 平台 早在 2003 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 实施哲 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要加快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建设,形成布局 合理、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图书情报系统。[6]许 多省厅和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纷纷响应,建立与 改进本级科研信息网站,相继在主页嵌入科研管 理网络平台,进行本部门科研项目的管理。目前, 各部门的科研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本级科研项目 的申报、评审功能,有的还进一步实现了立项合同 签订、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的功能,以后还将逐步 扩大到成果评奖、人才遴选、学科基地评选等功 能。但是这些科研管理平台仅局限于本部门内部 的管理,与其它部门的科研管理平台没有对接,无 法进行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非常简单的查询,如 项目立项评审时查询申请者是否有同一级别项目 已经立项但尚未完成,都无法通过统一的科研管 理平台一次查询完成; 如一篇文章是否存在一稿 多发情况,文章与课题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等也不 能通过统一的科研管理平台一次查询完成。对于 管理平台的使用对象———全国广大的社会科学研 究人员和社会科学管理人员,则不得不分别花大 量的精力学习各个平台的使用方法与推荐规则, 又无法实现本人和本单位科研信息的“一网打 尽”,这是限制和阻碍我国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信息 化建设的一大瓶颈。突破瓶颈必须以整合为指导 思想,融入各个科研管理平台经过实践检验的功 能优点、设计优点,摒弃不适合的、不方便的缺点, 保留一些有待检验和发展的功能,尽快实现社会 科学网络管理平台的全国有效整合,改变各部门 和各单位各自为政、不通有无、界面不统一、资源 不共享的状况。教育部、财政部最新制定的《高等 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2011—2020 年) 》中 也特别指出: 深入实施“繁荣计划”,要适应信息 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 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 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条件支撑体系,全面提高 保障水平[7]。这是“繁荣计划”中加快信息化建设 的重要内容,是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 建设计划的重大举措,也是未来十年的主要任务。 2、规范: 颁布全国统一的科研立项与成果验 收评价规则与指标体系 我国的各类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和成果结题验 收只有诸如“主要资助对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创 新具有支撑作用的一般性基础研究,以及对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性应用研 究[8] ”、“课题具有学术前沿性,预期能产生具有创 新性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鼓励深入的基础理 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课题,鼓励新兴边 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课题[9]”、 “通过新的论证,丰富和完善了某种学说或重要理 论观点,使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理论前提科学, 资料准确充实,研究方法科学适当[10]”这样定性 的评价规则,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定性 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规则和指标体系。因此,在 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虽然委托评价部门从公平竞 争、择优支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出发提出了很多定 性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立项 评审和成果验收还停留在专家凭印象打分和凭学 术良心打分的阶段,无定量的规则可依、无定量的 规则必依。长此以往,导致各个级别的项目评审 结果客观性不足、透明度缺乏,凭主观打分、凭关 系打分的现象屡屡发生。在项目立项评审过程 中,缺乏前期研究基础,选题不符合项目指南的资 助范围,论证水平也缺乏新意的申请材料,只要能 和评委打好招呼,一样能够获得立项。在项目结 题验收过程中,成果与已发表的论文大量重复、论 文数量和质量都不高的项目,只要能和评委搞好 关系,一样可以顺利过关。因此,本文认为: 应该 确定一些量化的规则来规范评委的评价行为,让 应该选择哪些评价指标,每项指标应该占多少比 例,根据评价要求和实际情况每项指标比例可以 上浮和下调的范围各是多少,成为明文规定的条 例,成为必须遵守的条例,成为委托专家评价的立 项部门监督的重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认同度 才会提高,评价的总体水平才会更进一步。 3、评价: 基于网络平台按照评价规则来规范 评价行为,规范科研行为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 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 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创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 图书·信息 93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