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8《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虚设了。究其原因,分几种情况:其一是课题进行统计,筛选出参加会议评审的材料。整个流 本身完成难度不大,课题负责人可以独立完成,没程都由人工传递纸质材料完成,评价周期较长、保 有必要在课题组成员中进行责权利的分配;其二密程度不高、反馈机制缺乏,不仅差错和延误的情 是课题负责人难以就任务分工和经费分配与其成况难以控制和避免,而且对申请人、基层管理单 员达成双方比较满意的协议,只有独立完成课题位、省级科研管理部门、乃至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 研究;其三是参与课题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中都是一种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所起的作用比主持课题小得多,大家都想着如何 另外,对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的鉴 能主持项目,而不是当好项目参加者。误区之二定评审过程,也存在评价周期长反馈机制慢的问 是课题在申请的时候与结题的时候课题组成员不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成以后,其最终成果要 致“两张皮”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课题在申由省社科规划办聘请五位同行专家进行双向匿名 请书上写的是一组成员,但这仅仅是为了申报课通讯鉴定。从评价机制和流程来看,这种评价方 题成功的评价需要而组织的,在成功立项之后或法可以算是目前国内最公平的。但是由于缺乏成 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就会换上另外果评价的网络平台,材料在传递和评价的过程中 些成员。这些成员有的是真实的项目参与者,花费了较长的时间,近几年来甚至还出现了课题 但由于职称和职务偏低不利于立项评价,只能等负责人在结项时捏造、改造阶段性成果的现象。 项目立项通过之后进行人员调整而确认身份;有电子化网络化的落后影响了跨省进行评价的可行 的不是真正的项目参与者,而是临时需要通过参性、成果鉴定评价的保密性、督促专家及时评审的 与项目达到职称晋升和岗位考核目的的人,他们可操作性和课题负责人填报成果的真实性。一般 主动要求在项目申请时或项目进行过程中作为课情况下,一项国家项目结题成果从申请人上报结 题组成员参加项目,但并不实际承担研究工作。题材料到拿到结题证书要经历六个月左右的时 换下的成员有的是完成立项评价的使命后,实际间,且不说想再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 不参与课题研究的;还有的是立项之后有了新的人等待的时间有多长,就是结题成果经历这么长 工作或生活安排不再适合参与项目的。 的评价时间,其出版的时效性和应用的意义都被 3、项目评价的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低,评价周打上了折扣 期长反馈机制慢 4、多个项目结题时共用一项成果,项目重复 社会科学各个级别的项目,相比自然科学各资助和成果学术泡沫普遍存在 个级别的项目,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电子化网络化 随着科研项目的立项资助部门越来越多,各 程度低的问题。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由于个级别的科研项目种类也在逐渐增多,一位课题 没有开发成熟的网络管理平台,申请时每位申请负责人用同一课题名称或相似课题名称在多个部 人都要提交至少8份申请书和5份活页。其中5门或同一部门不同级别获得科硏立项的现象越来 份活页用于国家通讯评审,8份申请书中1份由各越普遍。随之而来的结果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专著 基层管理单位存档,2份由省社科规划办按国家分标注多个项目,多个项目结题时共用同一项成果。 配的指标推荐评审时使用,最后5份用于国家会对于“一题多报”的现象,项目立项资助部门普遍 议评审。这么多的纸质材料要经历漫长的推荐和的规定是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不能以相同或 递送过程:申请人印刷——基层管理单位盖相近题目申报同一级别的项目。但以相同或相近 章——按规定的方法“一夹九”上交省社科规划题目申报不同级别的项目,用同一成果到多个部 办——省社科规划办组织专家对申请书进行推门进行结题,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此 荐—同意推荐上报的申请书盖章—打包邮外,以相同或相近题目申报同一级别的项目,除项 寄——国家社科规划办对来自全国的几万份材料目的级别认定在各部门存在偏差外,在没有共建 进行分类、编号——挑选同行专家并邮寄通讯评共享的网络管理平台的情况下真正履行查重手续 审材料到各省社科规划办——各省社科规划办分也有很大的困难。因此,项目在多部门重复立项 发给专家所在基层管理单位——基层管理单位将资助,成果在多部门重复用来结题的现象普遍存 材料分发给评委—评委完成后再层级送回全国在。各项目立项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在年终统计 哲学社科规划办—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对材料时,从数字上看项目立项数量很多,但这些项目的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虚设了。究其原因,分几种情况: 其一是课题 本身完成难度不大,课题负责人可以独立完成,没 有必要在课题组成员中进行责权利的分配; 其二 是课题负责人难以就任务分工和经费分配与其成 员达成双方比较满意的协议,只有独立完成课题 研究; 其三是参与课题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中 所起的作用比主持课题小得多,大家都想着如何 能主持项目,而不是当好项目参加者。误区之二 是课题在申请的时候与结题的时候课题组成员不 一致,“两张皮”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课题在申 请书上写的是一组成员,但这仅仅是为了申报课 题成功的评价需要而组织的,在成功立项之后或 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就会换上另外 一些成员。这些成员有的是真实的项目参与者, 但由于职称和职务偏低不利于立项评价,只能等 项目立项通过之后进行人员调整而确认身份; 有 的不是真正的项目参与者,而是临时需要通过参 与项目达到职称晋升和岗位考核目的的人,他们 主动要求在项目申请时或项目进行过程中作为课 题组成员参加项目,但并不实际承担研究工作。 换下的成员有的是完成立项评价的使命后,实际 不参与课题研究的; 还有的是立项之后有了新的 工作或生活安排不再适合参与项目的。 3、项目评价的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低,评价周 期长反馈机制慢 社会科学各个级别的项目,相比自然科学各 个级别的项目,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电子化网络化 程度低的问题。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由于 没有开发成熟的网络管理平台,申请时每位申请 人都要提交至少 8 份申请书和 5 份活页。其中 5 份活页用于国家通讯评审,8 份申请书中 1 份由各 基层管理单位存档,2 份由省社科规划办按国家分 配的指标推荐评审时使用,最后 5 份用于国家会 议评审。这么多的纸质材料要经历漫长的推荐和 递送 过 程: 申 请 人 印 刷———基层管理单位盖 章———按规定的方法“一夹九”上交省社科规划 办———省社科规划办组织专家对申请书进行推 荐———同意推荐上报的申请书盖章———打包 邮 寄———国家社科规划办对来自全国的几万份材料 进行分类、编号———挑选同行专家并邮寄通讯评 审材料到各省社科规划办———各省社科规划办分 发给专家所在基层管理单位———基层管理单位将 材料分发给评委———评委完成后再层级送回全国 哲学社科规划办———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对材料 进行统计,筛选出参加会议评审的材料。整个流 程都由人工传递纸质材料完成,评价周期较长、保 密程度不高、反馈机制缺乏,不仅差错和延误的情 况难以控制和避免,而且对申请人、基层管理单 位、省级科研管理部门、乃至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 都是一种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另外,对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的鉴 定评审过程,也存在评价周期长反馈机制慢的问 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成以后,其最终成果要 由省社科规划办聘请五位同行专家进行双向匿名 通讯鉴定。从评价机制和流程来看,这种评价方 法可以算是目前国内最公平的。但是由于缺乏成 果评价的网络平台,材料在传递和评价的过程中 花费了较长的时间,近几年来甚至还出现了课题 负责人在结项时捏造、改造阶段性成果的现象。 电子化网络化的落后影响了跨省进行评价的可行 性、成果鉴定评价的保密性、督促专家及时评审的 可操作性和课题负责人填报成果的真实性。一般 情况下,一项国家项目结题成果从申请人上报结 题材料到拿到结题证书要经历六个月左右的时 间,且不说想再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 人等待的时间有多长,就是结题成果经历这么长 的评价时间,其出版的时效性和应用的意义都被 打上了折扣。 4、多个项目结题时共用一项成果,项目重复 资助和成果学术泡沫普遍存在 随着科研项目的立项资助部门越来越多,各 个级别的科研项目种类也在逐渐增多,一位课题 负责人用同一课题名称或相似课题名称在多个部 门或同一部门不同级别获得科研立项的现象越来 越普遍。随之而来的结果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专著 标注多个项目,多个项目结题时共用同一项成果。 对于“一题多报”的现象,项目立项资助部门普遍 的规定是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不能以相同或 相近题目申报同一级别的项目。但以相同或相近 题目申报不同级别的项目,用同一成果到多个部 门进行结题,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此 外,以相同或相近题目申报同一级别的项目,除项 目的级别认定在各部门存在偏差外,在没有共建 共享的网络管理平台的情况下真正履行查重手续 也有很大的困难。因此,项目在多部门重复立项 资助,成果在多部门重复用来结题的现象普遍存 在。各项目立项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在年终统计 时,从数字上看项目立项数量很多,但这些项目的 83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年第 4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