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译 序 罗志田 中国有句古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胡适曾据此提 出一种历史观:许多足以开新局面的事物,“当其初起时,谁也 不注意。以后越走越远,回视作始之时,儿同隔世!”①1793年访 华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或许就是这样一类的事件。这一在当事人 (至少是清朝当事人)看来并非特别重要的偶然事件,后来却引 起西方史家的密切关注,产生出各式各样的诠释。各家比较一致 的是都将此事件与半个世纪后的中英鸦片战争及再以后众多的中 外冲突和不平等条约联系起来考察,从后来的结局反观作始之 时,的确有“几同隔世”的感觉。 具体到对马嘎尔尼使团的诠释,占主流也比较不那么牵强的 看法是一个为贸易所驱动的英国之(帝国主义)扩张与一个傲慢 且自视为世界中心的中华帝国相遇并(因文化误解而)发生冲突; 由于(顽固的)清廷与英使在是否按常规朝贡方式行三跪九叩礼 *本序据《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乘远人)的史学启示》(原裁《历史研 究》1999年第1期)·文收写,观念和文字基本依旧,但对段落次序做了较 大调整,并分成几个小节,希望能有利于读者,原文参考了Robert A.Bickers,. Kai wing Chow,Pamcla K.Crossley,Jerry Dennerline,John Lee,Nancy Park, Richard J,Smith等人在萸文学刊上的书评,特此说明并致谢。 ①《胡适的口记》(手稿本),1927年:月25日(原书无页码),台北远流出版公 司,1991 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