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1月第23卷第1期 C]TCMP, January2008,vd.23,No.1 早的气一元论。大概与此同一时期编著《管子》的稷“石药之气”、“谷气”等。把人体生命运动中,超出肉 下学者,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了《老子》的“道中有精”眼直观范围而又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物质,也称做 观点,提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管子·内业》)。“气”或“精气”。如:心气、肺气、肝气、肾气、五脏六 明确地用“气"解释“精”,把“精”与“气”联系起来,并腑之气、胃气、经气,脉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血 且认为“精气”是宇宙万物的根源。《管子·内业》还气、筋膜之气、清气、浊气等。生理物质为“精”或“精 说:“凡物之精,比(合)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气”;病理物质则为“邪气”。 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此外,《黄帝内经》开始用“阴气”、“阳气”对物质 是故民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的属性进行分析,使“气概念的理性思维层次超越了 于海,卒乎如在于己。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单纯物质观念,也超越了战国至汉初时期中国哲学界 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这是说,气“气”的内涵。因为中国哲学“气”的第二个涵义 是一种无所不在独立于人之外,流动于天地之间的切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现象”,则是到 精灵之气,所以它既是化生天上星辰和地上五谷的了宋代才由大哲学家张载明确阐述的。所以《黄帝内 物质材料,也是鬼神和圣人产生的物质基础。精气经》中气概念的含义,是基于先秦汉初哲学气”的内 学说发展到战国末年,《易传·系辞上》进一步提出涵,又有超出其理性含义的地方。因而,《黄帝内经》 精气为物”的命题。在这一时期的《吕氏春秋》和汉中气范畴的含义,蕴育着形成现代中医药理论“气”概 初的《淮南子》中都运用精气学说来解释物质存在。念既指客观物质又指物质存在的现象的基因,当然宋 先秦时期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精气学说),用代张载对气一元论思想的发展,也促进了后世医家对 “气”的观点阐明整个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这是荀况中医药理论气概念的提炼与概括 (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27年)完成的。荀子说 总之,《黄帝内经》用“气”来解释在当时超出肉眼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直观,无法认识的物质存在,把一切既不是液体又不 论》)。又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是固体的流动着的细微的物质都称为“气”。这是 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种理论思维的跨越,使中医药理论跨越了物质是什么 天下贵”(《荀子·王制》)。自然界中的水火、草木、禽的问题,直接进入到物质发生了什么样变化的研究探 兽、人都是由气构成,但隶属的物质层次不同。 索之中。 战国末年至秦汉之际,随着人们对宇宙本原认 2.《黄帝内经》中“精”与“气”的关系在《黄帝 识的深化,思想界出现了新的动向,许多思想家不仅内经》中往往把“精气”与“气”混称,都是指构成人体 讲“气”也开始讲“元”。经过漫长的酝酿之后,“元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言。《素问·金匮 气"这一概念范畴始见于西汉中期董仲舒,元气论开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阴阳应象》说:“气 始于两汉之际的谶纬神学。 归精……精化为气”,而在许多篇章中“精”与“气”联 《黄帝内经》引进“气"范畴奠定了中医理论唯物用,如“呼吸精气”(《上古天真论》);“精气弛坏,荣泣 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汤液醪醴》);“精气夺 气及精气也是《黄帝内经》构筑医学理论体系,则虚”(《通评虚实论》)等。中国哲学史家在研究“精 解释自然、人体、生理、病理“一以贯之”的基本概念,气”概念时说:“精气这一概念,最早见于《管子》。齐 是《黄帝内经》中表示既不是液体也不是固体的流动国稷下学者,在继承和改造《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汲 而细微的物质存在的重要概念范畴,从而使中医药取了当时天文学和医学的成果,提出了精气说。他 理论扎根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沃土上。这是《黄帝们第一次以“气”解“精”把精与气联系起来,称之为 内经》引进哲学“气”概念,作为中医药理论之网上的精气”2。精气概念,不论是医学影响了哲学,还是 纽结,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哲学渗透了医学,总之,在战国中期至汉初这一《管 1.《黄帝内经》用“气”解释物质存在分析《黄子》和《黄帝内经》成书问世的历史时期,是标志世界 帝内经》(不包括七篇大论)中气的含义,发现其内涵本原和生命本质的重要范畴。 基本上是指“有别于液体、固体的流动而细微的存 3.《黄帝内经》的气一元论思想荀子是中国 在”。例如:将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形容为“苍天之古代第一个用“气”的观点阐明整个物质世界统一性 气”、“天气”、“地气”、“风气”、“雷气”、“雨气”、“寒的,而《黄帝内经》从自然到人体,从生理到病理,贯 气”、“春气”、“夏气”、“秋气”、“冬气”、“芳草之气”、穿着“气一元论”观点。 万方数据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1月第23卷第1期CJTCMP,January 2008,V01.23,No.1 早的气一元论。大概与此同一时期编著《管子》的稷 下学者,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了《老子》的“道中有精” 观点,提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管子·内业》)。 明确地用“气”解释“精”,把“精”与“气”联系起来,并 且认为“精气”是宇宙万物的根源。《管子·内业》还 说:“凡物之精,比(合)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 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是故民气,呆乎如登于天,杏乎如人于渊,淖乎如在 于海,卒乎如在于己。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 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这是说,气 是一种无所不在、独立于人之外,流动于天地之间的 精灵之气,所以它既是化生天上星辰和地上五谷的 物质材料,也是鬼神和圣人产生的物质基础。精气 学说发展到战国末年,《易传·系辞上》进一步提出 “精气为物”的命题。在这一时期的《吕氏春秋》和汉 初的《淮南子》中都运用精气学说来解释物质存在。 先秦时期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精气学说),用 “气”的观点阐明整个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这是苟况 (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27年)完成的。苟子说: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苟子·礼 论》)。又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 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 天下贵”(《苟子·王制》)。自然界中的水火、草木、禽 兽、人都是由气构成,但隶属的物质层次不同。 战国末年至秦汉之际,随着人们对宇宙本原认 识的深化,思想界出现了新的动向,许多思想家不仅 讲“气”也开始讲“元”。经过漫长的酝酿之后,“元 气”这一概念范畴始见于西汉中期董仲舒,元气论开 始于两汉之际的谶纬神学。 《黄帝内经》引进“气”范畴奠定了中医理论唯物 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气及精气也是《黄帝内经》构筑医学理论体系, 解释自然、人体、生理、病理“一以贯之”的基本概念, 是《黄帝内经》中表示既不是液体也不是固体的流动 而细微的物质存在的重要概念范畴,从而使中医药 理论扎根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沃土上。这是《黄帝 内经》引进哲学“气”概念,作为中医药理论之网上的 纽结,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黄帝内经》用“气”解释物质存在分析《黄 帝内经》(不包括七篇大论)中气的含义,发现其内涵 基本上是指“有别于液体、固体的流动而细微的存 在”。例如:将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形容为“苍天之 气”、“天气”、“地气”、“风气”、“雷气”、“雨气”、“寒 气”、“春气”、“夏气”、“秋气”、“冬气”、“芳草之气”、 “石药之气”、“谷气”等。把人体生命运动中,超出肉 眼直观范围而又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物质,也称做 “气”或“精气”。如:心气、肺气、肝气、肾气、五脏六 腑之气、胃气、经气,脉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血 气、筋膜之气、清气、浊气等。生理物质为“精”或“精 气”;病理物质则为“邪气”。 此外,《黄帝内经》开始用“阴气”、“阳气”对物质 的屙I生进行分析,使“气”概念的理性思维层次超越了 单纯物质观念,也超越了战国至汉初时期中国哲学界 “气”的内涵。因为中国哲学“气”的第二个涵义,“一 切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现象”,则是到 了宋代才由大哲学家张载明确阐述的。所以《黄帝内 经》中气概念的含义,是基于先秦、汉初哲学“气”的内 涵,又有超出其理性含义的地方。因而,《黄帝内经》 中气范畴的含义,蕴育着形成现代中医药理论“气”概 念既指客观物质又指物质存在的现象的基因,当然宋 代张载对气一元论思想的发展,也促进了后世医家对 中医药理论气概念的提炼与概括。 总之,《黄帝内经》用“气”来解释在当时超出肉眼 直观,无法认识的物质存在,把一切既不是液体又不 是固体的流动着的细微的物质都称为“气”。这是一 种理论思维的跨越,使中医药理论跨越了物质是什么 的问题,直接进入到物质发生了什么样变化的研究探 索之中。 2.《黄帝内经》中“精”与“气”的关系 在《黄帝 内经》中往往把“精气”与“气”混称,都是指构成人体 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言。《素问·金匮 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阴阳应象》说:“气 归精……精化为气”,而在许多篇章中“精”与“气”联 用,如“呼吸精气”(《上古天真论》);“精气弛坏,荣泣 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汤液醪醴》);“精气夺 则虚”(《通评虚实论》)等。中国哲学史家在研究“精 气”概念时说:“精气这一概念,最早见于《管子》。齐 国稷下学者,在继承和改造《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汲 取了当时天文学和医学的成果,提出了精气说。他 们第一次以“气”解“精”,把精与气联系起来,称之为 精气”_2J2。精气概念,不论是医学影响了哲学,还是 哲学渗透了医学,总之,在战国中期至汉初这一《管 子》和《黄帝内经》成书问世的历史时期,是标志世界 本原和生命本质的重要范畴。 3.《黄帝内经》的气一元论思想 苟子是中国 古代第一个用“气”的观点阐明整个物质世界统一性 的,而《黄帝内经》从自然到人体,从生理到病理,贯 穿着“气一元论”观点。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