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生物化学:核酸的生物合成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7页共14页 多蛋白质因子 (2)为多复制子复制(多起点双向复制),在全部染色体复制完成前,各复制 子不能再开始新一轮复制。 (3)在DNA复制的同时另外还要组装成核小体。 2、端粒复制 真核生物染色体DNA为线性分子,按DNA复制机制,其滞后链模板5′不能被 复制,使已复制出来的新链缩短,从而使染色体端部随复制次数增加而不断缩短。 多数生物是通过端粒酶专司端粒的复制,而端粒只有在生殖细胞及受精卵中才有较 高的活性 端粒酶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的模式:端粒酶的RNA分子与端粒末 端形成氢键,接着,RNA分子作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在DNA3′末端添加6个核苷酸, 随后,端粒酶从DNA分子上解离。新延伸出来的DNA链就可以作为复制模板形成双 染色体DNA 、逆转录 以RNA为模板,由RNA指导的DNA聚合酶(逆转录E)催化,合成DNA的过程 1、逆转录酶的性质 ①寡聚E ②兼具有三种酶的活力,具有RNA指导的DNA聚合E活力,DNA指导的DNA聚 合酶活力和 RNaseh(核糖核酸酶H)活力。 RNaseh:具有5′→3′和3′→5′外切 酶活力,可除去DNA、RNA杂交分子中的RNA,同时还具有逆转录酶的活力。是一个 酶分子同时具有两种活性。 ③要求有模板和短链RNA引物,dNTP为底物,二价阳离子、和保护_SH的酶。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过程 RNA(+)→RNA(+)/cDNA(-)→DNA(+)/cDNA(-)→RNA(+) 3、逆转录的生物学意义 逆转录过程的发现,不仅扩充了中心法则,还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有助 于人们对RNA病毒致癌机制的了解,并对防治肿瘤提供了重要线索。20世纪80年 代初发现的一种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传染病一爱滋病,现已证明它也是一种逆转 录病毒引起的,为了了解爱滋病的起因以及寻找防治途径,都需要深入研究这类病 7生物化学: 核酸的生物合成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7 页 共 14 页 7 许多蛋白质因子。 (2)为多复制子复制(多起点双向复制),在全部染色体复制完成前,各复制 子不能再开始新一轮复制。 (3)在 DNA 复制的同时另外还要组装成核小体。 2、端粒复制 真核生物染色体 DNA 为线性分子,按 DNA 复制机制,其滞后链模板 5′不能被 复制,使已复制出来的新链缩短,从而使染色体端部随复制次数增加而不断缩短。 多数生物是通过端粒酶专司端粒的复制,而端粒只有在生殖细胞及受精卵中才有较 高的活性。 端粒酶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的模式:端粒酶的 RNA 分子与端粒末 端形成氢键,接着,RNA 分子作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在 DNA3′末端添加 6 个核苷酸, 随后,端粒酶从 DNA 分子上解离。新延伸出来的 DNA 链就可以作为复制模板形成双 链染色体 DNA。 二、逆转录 以 RNA 为模板,由 RNA 指导的 DNA 聚合酶(逆转录 E)催化,合成 DNA 的过程。 1、逆转录酶的性质 ①寡聚 E ②兼具有三种酶的活力,具有 RNA 指导的 DNA 聚合 E 活力,DNA 指导的 DNA 聚 合酶活力和 RNaseH(核糖核酸酶 H)活力。RNaseH:具有 5′→3′和 3′→5′外切 酶活力,可除去 DNA、RNA 杂交分子中的 RNA,同时还具有逆转录酶的活力。是一个 酶分子同时具有两种活性。 ③要求有模板和短链 RNA 引物,dNTP 为底物,二价阳离子、和保护—SH 的酶。 2、逆转录病毒逆转录过程 RNA(+)→RNA(+)/cDNA(-)→DNA(+)/cDNA(-)→RNA(+) 3、逆转录的生物学意义 逆转录过程的发现,不仅扩充了中心法则,还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有助 于人们对 RNA 病毒致癌机制的了解,并对防治肿瘤提供了重要线索。20 世纪 80 年 代初发现的一种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传染病—爱滋病,现已证明它也是一种逆转 录病毒引起的,为了了解爱滋病的起因以及寻找防治途径,都需要深入研究这类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