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言 3 对汉语实际问题所作的一点研究。 在篇幅有限的一本书里,我们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介绍认 知谱法涉及的所有问题,也难以同时全面探讨汉语语法各个方面 的现象。所以本书无论是在理论介绍的部分还是在具体研究的部 分都不得不有所偏重。其休说,在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时,我们把 重点放在其理论主张、经验基础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些核心问题 的研究之上,如范畴化理论、隐喻系统、意象图式、句法象似性问题 等.这不光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更是因为.上述问题体现了认知语言 学的精髓。这个学派和其他众多语言学流派的差别并不像GB理 论与词汇功能语法,或蒙太古语法与接口语法的差别:地就是说, 它与当代语言学各主流理论的分歧主要不是技术性的,而是观念 性的。它在具体分析手段及是现方式等方面的特色来自它在语言 观,认知规、哲学观的层面上对一些相当基本的问题所作的深刻反 思。因此,认识这个学派的关键在于了解它作出了哪些观念上的变 革,以及它提出的新观念是建立在哪些经验事实之上。 本书在结合汉语实际作具体研究的部分,则打算采取·种“聚 焦于一点”的策略,即只选取汉语语法里一个非常小,却具有重大 理论意义的问题,运用认知语法的一些中心概念、基本原则与研究 方法,对它进行比较精细的个案分析。我们探讨的问题是围绕着汉 语定中之间“的”字的隐现规律展开的。书名用“汉语名词短语"来 概括这部分的内容,而实际讨论的中心却放在一个小小的“的”字 上,这看起来未免有点名不副实,或说是大题小作。其实,如此大题 小作是有道理的。首先,“的”作为现代汉语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 虚词,它在汉语名词短语构造中占据着枢纽的地位:“的”既是汉语 名词化的最主要的标记,也是区分名词短语和复合名问的重要标 志,因此,这个问题其实也不算太小。此外,作者也确实有意小题大 作。我们认为,从“的”字隐现的阿魑中观察到的规律实际上反映了 汉语名词短语的一条辈带基本的结构原则,它可以串起与汉语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