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文化转型的原因,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与西方文化长期隔绝的环境中缓 慢发展的,它的迅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从经济到政治再到观念的三层次演进, 每一步都留有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受到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冲击一一反应”理论充分 肯定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在促成中国和其他落后国家从前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近代社会过程 中的历史性作用。但是,这种理论只看到西方文化在中国走向近代化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 用,只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消极阻碍作用,而没有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内 部富有活力的那些因素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它不能全面正确地解释中国文化近代 化的历程和动因 2、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 落后于西方近代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之时,一面对西方 文化进行顽固的拒斥,显示出惰性:另一方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着某些与西方近代文化相 沟通、相衔接的富有活力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 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富有活力的因素中,比较重 要的有 (1)经世思想 经世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孔子在创立儒家学派时就提倡一种积极用世的 精神,后世儒家继承了这种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他们的座右铭。但在不同时 期、不同学派中,经世精神也有强弱显隐的不同。以清代为例,清初学风朴实,富于经世 精神:中期乾嘉时,由于统治阶级严厉钳制言论,知识分子只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故 纸堆中,致使经世精神隐而不彰:到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已经衰落,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 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社会问题丛生,于是经世思想再次抬头,渐渐成为一种有影响的社 会思潮。著名学者包世臣、龚自珍、魏源,封疆大吏贺长龄、陶澍、林则徐等,都是讲究 经世学问的。他们致力于研究农政、刑名、河工、漕运、盐法、战守、货币等实学。稍晚 些,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也都讲究经世之学。在经世思想的支配下,魏源提出“师夷长 技”的主张,曾国藩提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做炸炮、造 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对于魏源、曾国藩等人来说,把研究中国的实学扩及到研究西方 的实学,乃是一个自然的逻辑结论 (2)变易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丰富的变易思想。《易经》就是一部专门讲“变易”哲学的著 作,它通过八卦推演,阐明了万物都是在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的道理,对 后世的影响很大。近代中国人在鼓吹改革、变法时常常引用古代变易思想作为根据。康有 为把《易经》中“穷变通久”的观点发挥到了极至,他说:“故新则和,旧则乖;新则活 旧则板:新则疏通,旧则阻滞:新则宽大,旧则刻薄。自古开国之法,无不新,放新为生 机:亡国之法,无不旧,故旧为死机。”中国传统变易思想成了他“变法”的理论根据。维 新派还把传统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 康有为的“三世”说就是这种结合的产物。在他那部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大同书》 中,也可以看到中西变易进化思想的奇妙结合。 (3)民本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一直 为后世儒者所继承和发展,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君主专 制主义进行了严厉批判,把古代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使之具有了某些近代启蒙 思想的色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们所继承,并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加以发展。改良派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的“微言大义”时说,君主不国文化转型的原因,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与西方文化长期隔绝的环境中缓 慢发展的,它的迅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从经济到政治再到观念的三层次演进, 每一步都留有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受到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冲击——反应”理论充分 肯定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在促成中国和其他落后国家从前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近代社会过程 中的历史性作用。但是,这种理论只看到西方文化在中国走向近代化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 用,只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消极阻碍作用,而没有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内 部富有活力的那些因素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它不能全面正确地解释中国文化近代 化的历程和动因。 2、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 落后于西方近代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之时,一面对西方 文化进行顽固的拒斥,显示出惰性;另一方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着某些与西方近代文化相 沟通、相衔接的富有活力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 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富有活力的因素中,比较重 要的有: (1)经世思想 经世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孔子在创立儒家学派时就提倡一种积极用世的 精神,后世儒家继承了这种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他们的座右铭。但在不同时 期、不同学派中,经世精神也有强弱显隐的不同。以清代为例,清初学风朴实,富于经世 精神;中期乾嘉时,由于统治阶级严厉钳制言论,知识分子只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故 纸堆中,致使经世精神隐而不彰;到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已经衰落,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 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社会问题丛生,于是经世思想再次抬头,渐渐成为一种有影响的社 会思潮。著名学者包世臣、龚自珍、魏源,封疆大吏贺长龄、陶澍、林则徐等,都是讲究 经世学问的。他们致力于研究农政、刑名、河工、漕运、盐法、战守、货币等实学。稍晚 一些,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也都讲究经世之学。在经世思想的支配下,魏源提出“师夷长 技”的主张,曾国藩提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做炸炮、造 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 。对于魏源、曾国藩等人来说,把研究中国的实学扩及到研究西方 的实学,乃是一个自然的逻辑结论。 (2)变易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丰富的变易思想。《易经》就是一部专门讲“变易”哲学的著 作,它通过八卦推演,阐明了万物都是在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的道理,对 后世的影响很大。近代中国人在鼓吹改革、变法时常常引用古代变易思想作为根据。康有 为把《易经》中“穷变通久”的观点发挥到了极至,他说:“故新则和,旧则乖;新则活, 旧则板;新则疏通,旧则阻滞;新则宽大,旧则刻薄。自古开国之法,无不新,放新为生 机;亡国之法,无不旧,故旧为死机。”中国传统变易思想成了他“变法”的理论根据。维 新派还把传统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 康有为的“三世”说就是这种结合的产物。在他那部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大同书》 中,也可以看到中西变易进化思想的奇妙结合。 (3)民本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一直 为后世儒者所继承和发展,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君主专 制主义进行了严厉批判,把古代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使之具有了某些近代启蒙 思想的色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们所继承,并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加以发展。改良派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的“微言大义”时说,君主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