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写的是比副教授低一级的“助理教授”,直到几天前才改成“临床副教授”。而美国大学的 副教授一般就是所谓“终身教授”,可带博士研究生,能再升为正教授,对其评选非常严格, 临床副教授”则没有副教授的这些权利,其实只是给一些全职技术人员的空头衔。 方舟子还说,肖传国有一项非常惊人的成就,“1988年,他提出国际公认的‘肖氏反 射弧’原理一一外科领域里仅有的几项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手术原理。”但在医学文献数据 库和在网上检索“肖氏反射弧”的英文名称(xiao' s reflex arc),结果都是零。检索肖传 国自称根据该原理实施的“肖氏术”的英文名称(xiao' s procedure),只出来一个网页 是肖传国在北京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的报告的题目。可见,所谓“国际公认”云云,完全是肖 传国本人的自吹自擂。从肖传国论文极低的引用次数就可以看出,他在国际上毫无影响。据 业内专家介绍,所谓“肖氏反射弧”、“肖氏术”就连在国内医学界也没有得到认可。 2005年12月,该年度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肖传国落选。 肖方结怨 肖传国1975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1981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前身)硕士学位,其导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1988年,肖传国赴美做访问学者。 按照方舟子在新语丝网站的描述,自2000年起,肖传国在网上以“昏教授”为笔名 为“核酸营养”骗局辩护,因此攻击揭露该骗局的邹承鲁、方舟子等人,并污蔑饶毅、袁均 瑛、冯根生、傅新元、管坤良、邓兴旺等二十几位旅美生物学家每人年均经费不足十万美元, 认为他们提出“关于发展中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建议”的动机是要到中国骗取科研经 费,“做中国科学太上皇”。 方舟子还称,肖传国向美国《科学》杂志“诬告”自己“剽窃”《科学》论文 2001年10月4日,方舟子在《南方周末》科学版发表科普文章《科学地解决道德难 题?》。这篇文章内容大多源于格林等人当年9月14日在《科学》的论文《道德困境的功能 磁共振成像研究》。文章点明了消息来源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但未注 明《科学》杂志及研究人员的姓名。 后来,《科学》杂志的编辑答复说,方的文章既没有写出研究人员的姓名及发表研究 的杂志名称,也没有引用同行科学家的评论,而这些方面在美国通常的科学新闻报道中都是 必要的。不过,该编辑表示,对于方的剽窃指控难以成立( a charge of plagiarism would be difficult to uphold),因为他在文中确实说到该项研究是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完成 的,也没有直接复制《科学》论文的语言 早些年,肖传国在网络论坛上多以“昏教授”的笔名发言。他曾解释说,“昏教授” 之笔名本取义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后来却整出老大动静,“以其昏昏,使人更昏” 实非所愿 肖传国曾在其博客中说,自己多次参与批评方舟子打假不严谨,同时向《科学》杂志 举报他抄袭该刊文章的事实,“作为闻名全国的‘反伪斗士’,方舟子从来听不进去他人批 评,而我举报他抄袭正是打中了他最大的软肋,因此他穷竭心力,在网上对我进行了多年人 肉,最终认定我就是举报他抄袭的‘罪魁祸首’,发动徒党对我进行全方位的污蔑和攻 击 、肖传国质疑方舟子打假的动机原文 我是邓公猫论的衷心拥护者,再加上职业习惯,故对结果最看重。1997年回国兼职一 段时间后,有关方面征求意见,我认为:1,教授成了工龄的标志,滥竽充数者众,尤其双 肩挑者,误人子弟;2,国内期刊绝大部分水平极低:3,国内媒体对学术界特别是回国学人写的是比副教授低一级的“助理教授”,直到几天前才改成“临床副教授”。而美国大学的 副教授一般就是所谓“终身教授”,可带博士研究生,能再升为正教授,对其评选非常严格, “临床副教授”则没有副教授的这些权利,其实只是给一些全职技术人员的空头衔。 方舟子还说,肖传国有一项非常惊人的成就,“1988 年,他提出国际公认的‘肖氏反 射弧’原理——外科领域里仅有的几项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手术原理。”但在医学文献数据 库和在网上检索“肖氏反射弧”的英文名称(xiao's reflex arc),结果都是零。检索肖传 国自称根据该原理实施的“肖氏术”的英文名称(xiao's procedure),只出来一个网页, 是肖传国在北京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的报告的题目。可见,所谓“国际公认”云云,完全是肖 传国本人的自吹自擂。从肖传国论文极低的引用次数就可以看出,他在国际上毫无影响。据 业内专家介绍,所谓“肖氏反射弧”、“肖氏术”就连在国内医学界也没有得到认可。 2005 年 12 月,该年度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肖传国落选。 肖方结怨 肖传国 1975 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1981 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前身)硕士学位,其导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1988 年,肖传国赴美做访问学者。 按照方舟子在新语丝网站的描述,自 2000 年起,肖传国在网上以“昏教授”为笔名, 为“核酸营养”骗局辩护,因此攻击揭露该骗局的邹承鲁、方舟子等人,并污蔑饶毅、袁均 瑛、冯根生、傅新元、管坤良、邓兴旺等二十几位旅美生物学家每人年均经费不足十万美元, 认为他们提出“关于发展中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建议”的动机是要到中国骗取科研经 费,“做中国科学太上皇”。 方舟子还称,肖传国向美国《科学》杂志“诬告”自己“剽窃”《科学》论文。 2001 年 10 月 4 日,方舟子在《南方周末》科学版发表科普文章《科学地解决道德难 题?》。这篇文章内容大多源于格林等人当年 9 月 14 日在《科学》的论文《道德困境的功能 磁共振成像研究》。文章点明了消息来源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但未注 明《科学》杂志及研究人员的姓名。 后来,《科学》杂志的编辑答复说,方的文章既没有写出研究人员的姓名及发表研究 的杂志名称,也没有引用同行科学家的评论,而这些方面在美国通常的科学新闻报道中都是 必要的。不过,该编辑表示,对于方的剽窃指控难以成立(a charge of plagiarism would be difficult to uphold),因为他在文中确实说到该项研究是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完成 的,也没有直接复制《科学》论文的语言。 早些年,肖传国在网络论坛上多以“昏教授”的笔名发言。他曾解释说,“昏教授” 之笔名本取义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后来却整出老大动静,“以其昏昏,使人更昏”, 实非所愿。 肖传国曾在其博客中说,自己多次参与批评方舟子打假不严谨,同时向《科学》杂志 举报他抄袭该刊文章的事实,“作为闻名全国的‘反伪斗士’,方舟子从来听不进去他人批 评,而我举报他抄袭正是打中了他最大的软肋,因此他穷竭心力,在网上对我进行了多年人 肉,最终认定我就是举报他抄袭的‘罪魁祸首’,发动徒党对我进行全方位的污蔑和攻 击。”■ 二、肖传国质疑方舟子打假的动机原文 我是邓公猫论的衷心拥护者,再加上职业习惯,故对结果最看重。1997 年回国兼职一 段时间后,有关方面征求意见,我认为:1,教授成了工龄的标志,滥竽充数者众,尤其双 肩挑者,误人子弟;2,国内期刊绝大部分水平极低;3,国内媒体对学术界特别是回国学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