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造假案例及其伦理思考 学术造假(方舟子vs韩寒) 案例 缘起:2009年,匿名人士质疑 早在2009年4月21日,就有消息称,有匿名人士在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的“新 语丝”网站发帖,质疑“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的博士学位有假。当时,这位署名为 Albert的作者在“新语丝”网站发帖称,自己于1991~1996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从未 听说过唐骏。随后,方舟子在该帖中表示,在美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查不到唐骏的“博士论 随后,一些论坛纷纷讨论唐骏“学历”,有网友到加州理工学院査找了校友录, 并未找到姓唐的学生。但这件事并未引起过多的关注。 方舟子再次打假以微博为阵地 2010年7月1日晚间,方舟子在微博中,称唐骏“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 学位为假。还对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描述的“到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做 博士后研究”、“到微软工作时才第一次使用电子邮件”、“在90年代初到美国自办公司 有几项发明”等几处进行质疑 7月2日和3日,方舟子对唐骏的大头贴照相机专利和卡拉ok打分专利,以及唐 骏去微软工作之前在洛杉矶创办过创办的“美国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美国双鹰公 司”、“好莱坞娱乐影业公司”等公司进行质疑。 唐骏秘书回应 7月2日,媒体发布的方舟子炮轰唐骏的文章中,唐骏的秘书李欣给予了回应 在北京青年报刊登的文章中,李欣回应:“方舟子炮轰唐骏学历这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半 年前就已经有过一轮。我们认为这个人是偏执狂,他写这些完全就是为了自己出名,为了炒 作自己,我们不想回应。”“现在方舟子的动机不纯,我们很了解这个人,我们没有义务去 理会这个人,再说了,唐骏也不是单靠文凭吃饭的人!” 李欣对 TechWeb也表示,“唐骏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已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中写得很明确了,我们没必要关注和回应。” 唐骏与方舟子的博弈 7月4日,在方舟子在微博中质疑唐骏的创业经历和专利为假后,唐骏在接受《山 东商报》采访时表示:“今后会公开澄清的,只是现在不想理方舟子,也会用法律手段的。” 而方舟子随后在微博中称:“会用法律手段?吓死我了 7月5日,唐骏通过短信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询时:“我没有理由来回 应一个和我不相干的人的质问。”“不过我这里有所有的证书,所以欢迎你随时过来看 看……要是回应了就上他的套了。” 7月6日10:30-11:00,唐骏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采访,首次正式回 应了“造假门”事件,称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从来没有说自己是加州理工大学博士,而 自己拿到的是 Pacificwestern大学的博士学位,翻译成中文是西太平洋大学。唐骏在采访 中表示:“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包括我的书上,我的书的首页介绍,从来没有说 我是在加州理工大学拿到过博士。”并对方舟子质疑的博士后研究、专利、创办的公司等纷 纷给予回应
学术造假案例及其伦理思考 一:学术造假(方舟子 vs 韩寒) 案例 缘起:2009 年,匿名人士质疑 早在 2009 年 4 月 21 日,就有消息称,有匿名人士在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的“新 语丝”网站发帖,质疑“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的博士学位有假。当时,这位署名为 Albert 的作者在“新语丝”网站发帖称,自己于 1991~1996 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从未 听说过唐骏。随后,方舟子在该帖中表示,在美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查不到唐骏的“博士论 文”。 随后,一些论坛纷纷讨论唐骏“学历”,有网友到加州理工学院查找了校友录, 并未找到姓唐的学生。但这件事并未引起过多的关注。 方舟子再次打假 以微博为阵地 2010 年 7 月 1 日晚间,方舟子在微博中,称唐骏“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 学位为假。还对对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描述的“到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做 博士后研究”、“到微软工作时才第一次使用电子邮件”、“在 90 年代初到美国自办公司 有几项发明”等几处进行质疑。 7 月 2 日和 3 日,方舟子对唐骏的大头贴照相机专利和卡拉 ok 打分专利,以及唐 骏去微软工作之前在洛杉矶创办过创办的“美国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美国双鹰公 司”、“好莱坞娱乐影业公司”等公司进行质疑。 唐骏秘书回应 7 月 2 日,媒体发布的方舟子炮轰唐骏的文章中,唐骏的秘书李欣给予了回应。 在北京青年报刊登的文章中,李欣回应:“方舟子炮轰唐骏学历这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半 年前就已经有过一轮。我们认为这个人是偏执狂,他写这些完全就是为了自己出名,为了炒 作自己,我们不想回应。”“现在方舟子的动机不纯,我们很了解这个人,我们没有义务去 理会这个人,再说了,唐骏也不是单靠文凭吃饭的人!” 李欣对 TechWeb 也表示,“唐骏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已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中写得很明确了,我们没必要关注和回应。” 唐骏与方舟子的博弈 7 月 4 日,在方舟子在微博中质疑唐骏的创业经历和专利为假后,唐骏在接受《山 东商报》采访时表示:“今后会公开澄清的,只是现在不想理方舟子,也会用法律手段的。” 而方舟子随后在微博中称:“会用法律手段?吓死我了。” 7 月 5 日,唐骏通过短信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询时:“我没有理由来回 应一个和我不相干的人的质问。”“不过我这里有所有的证书,所以欢迎你随时过来看 看……要是回应了就上他的套了。” 7 月 6 日 10:30-11:00,唐骏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采访,首次正式回 应了“造假门”事件,称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从来没有说自己是加州理工大学博士,而 自己拿到的是 Pacificwestern 大学的博士学位,翻译成中文是西太平洋大学。唐骏在采访 中表示:“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包括我的书上,我的书的首页介绍,从来没有说 我是在加州理工大学拿到过博士。”并对方舟子质疑的博士后研究、专利、创办的公司等纷 纷给予回应
7月6日14:15,唐骏发微博表示:“律师已经建议用法律手段来惩罚捏造事实 者,自称打假先作假!好在有法律,中国搞不成还有美国。” 7月6日20:43,方舟子在微博中称:“央视新闻刚刚播出了对唐骏的电话采访, 没有来采访我。唐骏在央视上称,《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书中没说自己是加州理工的博士(主 持人证实),当当网电子版的那段话是怎么来的他要追查。但是网友已上传照片显示该书最 早版本的确有那段话。可能是在去年我们质疑其学历之后该书重印时删了那段话。 7月6日20:44,唐骏在微博中称:“第一,今后我的名片上会加印一个博士在名字 后。第二,法律会让现在和今后那些捏造事实污陷他人者付出代价。第三,我还是我,什么 都没改变,一个我行我素明天开始你行我素的唐骏!…最近有点烦有点烦,好在明天就不烦 2.产生原因 ·制度缺失 近年来学术丑闻频发,被揭露的抄袭、作假事件也不少。对此,方舟子感叹:“学 术规范的失落,学术道德的沦丧,造成了如今学术环境混乱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即便是被 揭露出来的作假者和抄袭者,也很难得到严厉惩处。我们一年打假上百起,真正处理的只有 几起 风起云涌的学术打假和学术争端背后,暴露的是当下学术规范以及调查制度的缺 失。惩戒学术不端行为,打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最终期盼的东西。 腐败表象有章可循分四种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学术不端事件的日益频发,却让原本是“小众名人”的 方舟子成为了“大众明星”。作为从事学术打假多年的方舟子,他对于学术界的腐败问题可 谓感触颇深,他对记者表示,“现在呈现在大众眼前的这些被揭露的学术问题,可能只是冰 山一角。” 但方舟子同时表示,尽管学术腐败的案例很多,不过就其表现,还是有规律可循 的。“学术腐败的表现无非几种,第一种是造假,包括抄袭、一稿多投、成果造假。抄袭很 清楚:一稿多投就是改头换面,多处发表,这样一个成果就变成了多个:成果造假也好理解, 些看起来像学术成果的其实是假的,根本不能实现。第二种表现是浮躁,有一点儿成果就 拼命地吹嘘、夸大。第三种表现是学术资源过分集中,比如有些规定某种课题的首席科学家 必须为拥有某种‘头衔’的专家和学者,这样便可能出现控制资源的情况,可能把某项学术 资源分配给跟其比较亲近的人,像学生、下级等,别人则无法染指。第四种表现就是行政干 预,本来行政是为学术服务的,但是现在有时会反过来,学术权力掌握在行政人员手里,而 不是学者手里。” 学术腐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泛滥成灾。方舟子对记者说:“不管是旺晖事 件,还是朱学勤事件,其实仅仅是其中的几例,这些年来我们每年打假都要上百起,其中学 术腐败就占了很大的部分 怎处无力抱圈子互相祖护 在任何国家,学术腐败都是不可避免的。方舟子说,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学术 腐败的案件,但问题是,我们一年中揭露的上百起事件中,真正能够得到严厉惩处的可能只 有几起,绝大多数都不了了之了。比如旺晖事件,旺晖始终不做声,是不是就没有人去调查 和处理了呢?而朱学勤如果不是自请调查,是不是就不对其进行调查了? 另外,对于学术界知名人士的不端行为好像更难处罚。对此,方舟子认为:“真 正因为学术腐败被处理的,大多是学生或者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员,而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和学 者则很少受到惩处。这就会给人一种感觉,一个人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声誉到了一定的程度, 即使他出现了抄袭、造假等不端行为也很难得到严惩。现在的学术界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很
7 月 6 日 14:15,唐骏发微博表示:“律师已经建议用法律手段来惩罚捏造事实 者,自称打假先作假!好在有法律,中国搞不成还有美国。” 7 月 6 日 20:43,方舟子在微博中称:“央视新闻刚刚播出了对唐骏的电话采访, 没有来采访我。唐骏在央视上称,《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没说自己是加州理工的博士(主 持人证实),当当网电子版的那段话是怎么来的他要追查。但是网友已上传照片显示该书最 早版本的确有那段话。可能是在去年我们质疑其学历之后该书重印时删了那段话。” 7 月 6 日 20:44,唐骏在微博中称:“第一,今后我的名片上会加印一个博士在名字 后。第二,法律会让现在和今后那些捏造事实污陷他人者付出代价。第三,我还是我,什么 都没改变,一个我行我素明天开始你行我素的唐骏!…最近有点烦有点烦,好在明天就不烦 了…!” 2.产生原因 ·制度缺失 近年来学术丑闻频发,被揭露的抄袭、作假事件也不少。对此,方舟子感叹:“学 术规范的失落,学术道德的沦丧,造成了如今学术环境混乱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即便是被 揭露出来的作假者和抄袭者,也很难得到严厉惩处。我们一年打假上百起,真正处理的只有 几起。” 风起云涌的学术打假和学术争端背后,暴露的是当下学术规范以及调查制度的缺 失。惩戒学术不端行为,打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最终期盼的东西。 腐败表象 有章可循分四种 在刚刚过去的 2010 年,学术不端事件的日益频发,却让原本是“小众名人”的 方舟子成为了“大众明星”。作为从事学术打假多年的方舟子,他对于学术界的腐败问题可 谓感触颇深,他对记者表示,“现在呈现在大众眼前的这些被揭露的学术问题,可能只是冰 山一角。” 但方舟子同时表示,尽管学术腐败的案例很多,不过就其表现,还是有规律可循 的。“学术腐败的表现无非几种,第一种是造假,包括抄袭、一稿多投、成果造假。抄袭很 清楚;一稿多投就是改头换面,多处发表,这样一个成果就变成了多个;成果造假也好理解, 一些看起来像学术成果的其实是假的,根本不能实现。第二种表现是浮躁,有一点儿成果就 拼命地吹嘘、夸大。第三种表现是学术资源过分集中,比如有些规定某种课题的首席科学家 必须为拥有某种‘头衔’的专家和学者,这样便可能出现控制资源的情况,可能把某项学术 资源分配给跟其比较亲近的人,像学生、下级等,别人则无法染指。第四种表现就是行政干 预,本来行政是为学术服务的,但是现在有时会反过来,学术权力掌握在行政人员手里,而 不是学者手里。” 学术腐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泛滥成灾。方舟子对记者说:“不管是旺晖事 件,还是朱学勤事件,其实仅仅是其中的几例,这些年来我们每年打假都要上百起,其中学 术腐败就占了很大的部分。” 惩处无力 抱圈子互相袒护 在任何国家,学术腐败都是不可避免的。方舟子说,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学术 腐败的案件,但问题是,我们一年中揭露的上百起事件中,真正能够得到严厉惩处的可能只 有几起,绝大多数都不了了之了。比如旺晖事件,旺晖始终不做声,是不是就没有人去调查 和处理了呢?而朱学勤如果不是自请调查,是不是就不对其进行调查了? 另外,对于学术界知名人士的不端行为好像更难处罚。对此,方舟子认为:“真 正因为学术腐败被处理的,大多是学生或者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员,而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和学 者则很少受到惩处。这就会给人一种感觉,一个人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声誉到了一定的程度, 即使他出现了抄袭、造假等不端行为也很难得到严惩。现在的学术界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很
多专家和学者会抱团、抱圈子,并形成利益共同体,霸占某些学术资源,互相维护、袒护等, 甚至有些学术腐败案件就是因为不同圈子之间出现矛盾而被揭露出来的 学术圈子的形成让更多的造假者安枕无忧,方舟子说:“这些圈子里的人缺乏是 非观念,只有圈子意识,有问题出现不是看是非而是看圈子。 问题根源私利和体制缺陷 近些年,被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学术腐败案件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 术界的沉疴难治,方舟子用了两个词“利益、体制”。 方舟子说:“首先是体制问题,中国的科研体制不独立,是官本位的学术体制。 它的问题在于,学术权力不是掌握在学者手中,而是行政人员手中,这些学术权力的掌握者 往往没有精力或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去评估学术成果,于是便出现了对学术成果只看重数量 不看质量的问题,即只看你发表了多少论文、出了多少成果,而且这种评估方法直接和研究 者的待遇、职称、获得项目和经费的机会有关,这就导致研究者们互相攀比论文的数量。但 研究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为了追求数量,有人就会选择抄袭、一稿多发等手段。其二是受 浮夸风气的影响,以多为好,以大为好,却不管这些学术成果的质量究竞是什么样的。 实际上,腐败成本的低下也是很多研究者不惜造假的原因之一,方舟说:“我们 对于学术造假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太小,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包庇,比如朱学勤抄袭事件,朱 学勤公开邀请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调査,看起来坦坦荡荡,但是一开始就有人指出,复旦大 学委员会内一些人和朱学勤关系很好,会不会包庇他?因此,朱学勤涉嫌抄袭被判‘无罪 也在某些人的意料之中。” 此外,学术失范与我们教育尚存的某些问题有关,方舟子说:“很多造假其实源 自学生,但是我们缺乏相关的教育,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往往糊里糊涂 就犯了错,而其他学生与老师也没有引以为戒。” 学术失范丧失信誉难发展 学者、专家和教授原本是一个让人仰望和崇敬的群体,然而现在这个群体却接连 被曝抄袭、造假等让人很难接受的行为。方舟子说:“学术环境的恶化,学术腐败的泛滥 将会让最后一片净土沦陷 学术腐败的恶果不仅仅是让学者失去崇敬,“而且,学术腐败阻碍了学术的发展 和科学的进步,使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平受到影响和削弱。其次,凭借抄袭、造假等不端行为 的人不但得不到严惩,往往还会掌控更多的学术资源,这对于那些老老实实做研究的人是很 不公平的,而且因为论文、成果数量没有造假者多,导致其在待遇、职称等方面自然也比较 低,比不上造假者。其三,一旦造假者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便会变本加厉地去控制学术权力, 控制学术资源,打压那些真正下功夫做研究的人。最后,腐败还会影响学术风气,使学术界 丧失应有的信誉。因为学术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如果学者、教授成为 了知识的造假者,学术这片最后的净土也将沦陷。”方舟子说,学术失范将让学术界失去尊 矫正手段让规矩真正给力 那么,面对学术腐败现象,该如何矫正呢?方舟子认为有效的方法不是很多,他 说:“规范并非没有,监督机制也不缺席,奈何起作用的太少了。” 方舟子进一步分析:“长期的治理办法,无疑是体制的改革,打破行政管理学术 的现状,割断学术和利益的纽带,并加强学术规范的教育。短期的方法则是建立有效的监督 体制,不能光靠民间的揭露,民间的揭露不仅力量小,而且也没有公信力。国外的方法可以 借鉴一下,比如有一套严格的规范、严厉的处罚制度和严密的监督机制,还要有完善的教育 系统,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设有专门学术规范的课程 然而即使采纳了这些办法,方舟子认为要想矫正学术腐败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他
多专家和学者会抱团、抱圈子,并形成利益共同体,霸占某些学术资源,互相维护、袒护等, 甚至有些学术腐败案件就是因为不同圈子之间出现矛盾而被揭露出来的。” 学术圈子的形成让更多的造假者安枕无忧,方舟子说:“这些圈子里的人缺乏是 非观念,只有圈子意识,有问题出现不是看是非而是看圈子。” 问题根源 私利和体制缺陷 近些年,被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学术腐败案件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 术界的沉疴难治,方舟子用了两个词“利益、体制”。 方舟子说:“首先是体制问题,中国的科研体制不独立,是官本位的学术体制。 它的问题在于,学术权力不是掌握在学者手中,而是行政人员手中,这些学术权力的掌握者 往往没有精力或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去评估学术成果,于是便出现了对学术成果只看重数量 不看质量的问题,即只看你发表了多少论文、出了多少成果,而且这种评估方法直接和研究 者的待遇、职称、获得项目和经费的机会有关,这就导致研究者们互相攀比论文的数量。但 研究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为了追求数量,有人就会选择抄袭、一稿多发等手段。其二是受 浮夸风气的影响,以多为好,以大为好,却不管这些学术成果的质量究竟是什么样的。” 实际上,腐败成本的低下也是很多研究者不惜造假的原因之一,方舟说:“我们 对于学术造假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太小,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包庇,比如朱学勤抄袭事件,朱 学勤公开邀请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调查,看起来坦坦荡荡,但是一开始就有人指出,复旦大 学委员会内一些人和朱学勤关系很好,会不会包庇他?因此,朱学勤涉嫌抄袭被判‘无罪’ 也在某些人的意料之中。” 此外,学术失范与我们教育尚存的某些问题有关,方舟子说:“很多造假其实源 自学生,但是我们缺乏相关的教育,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往往糊里糊涂 就犯了错,而其他学生与老师也没有引以为戒。” 学术失范 丧失信誉难发展 学者、专家和教授原本是一个让人仰望和崇敬的群体,然而现在这个群体却接连 被曝抄袭、造假等让人很难接受的行为。方舟子说:“学术环境的恶化,学术腐败的泛滥, 将会让最后一片净土沦陷。” 学术腐败的恶果不仅仅是让学者失去崇敬,“而且,学术腐败阻碍了学术的发展 和科学的进步,使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平受到影响和削弱。其次,凭借抄袭、造假等不端行为 的人不但得不到严惩,往往还会掌控更多的学术资源,这对于那些老老实实做研究的人是很 不公平的,而且因为论文、成果数量没有造假者多,导致其在待遇、职称等方面自然也比较 低,比不上造假者。其三,一旦造假者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便会变本加厉地去控制学术权力, 控制学术资源,打压那些真正下功夫做研究的人。最后,腐败还会影响学术风气,使学术界 丧失应有的信誉。因为学术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如果学者、教授成为 了知识的造假者,学术这片最后的净土也将沦陷。”方舟子说,学术失范将让学术界失去尊 严。 矫正手段 让规矩真正给力 那么,面对学术腐败现象,该如何矫正呢?方舟子认为有效的方法不是很多,他 说:“规范并非没有,监督机制也不缺席,奈何起作用的太少了。” 方舟子进一步分析:“长期的治理办法,无疑是体制的改革,打破行政管理学术 的现状,割断学术和利益的纽带,并加强学术规范的教育。短期的方法则是建立有效的监督 体制,不能光靠民间的揭露,民间的揭露不仅力量小,而且也没有公信力。国外的方法可以 借鉴一下,比如有一套严格的规范、严厉的处罚制度和严密的监督机制,还要有完善的教育 系统,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设有专门学术规范的课程。” 然而即使采纳了这些办法,方舟子认为要想矫正学术腐败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他
说:“其实我们并非没有规范,也并非没有检查监督机制,很多部门都公布过相关的学术规 范,也成立过专门的机构,但是学术腐败事件未见减少,学术不端者依旧我行我素。所以, 不是没有规范,而是执行不力,是人的问题,怎样解决人的问题,让规矩真的能起作用,才 是减少、杜绝学术腐败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我国的学术环境,而那时我们的学术研究 才更有看头,更有水平”。 ·人性角度(《从马洛斯。。》) 、高校学术造假现象一—基于“生存与安全”的需要 1、“制造论文和著作”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2、“学术造假”是解决生存的快捷之道 、高校官学结合现象一—基于“安全与尊重”的魅惑 1、“师而优则仕”是为了“官学结合” 2、“官学结合”是满足“安全与尊重”需要的最佳路径 三、基础研究缺乏原创现象一一基于“尊置与自我实现需求 的缺失 1、“基础研究缺乏”是因为耐不住“冷板凳的寂寞 2、“基础研究原创缺失”源于“自我实现”需求的缺失 ·(《教授学术造假的背后》) 1)造假研究成果易通过鉴定 2)学校是学术造假的受益者 3)造假者将打假者告上法庭 3.事件评论:利与弊 毫无疑问,方舟子有权对任何人或者机构提出质疑,甚至在面对公众人物时,从满足 公众知情权出发,即使质疑不时,也应该免责。但也必须看到,方舟子打假战绩显赫的背后, 正是他这种把一切问题绝对化、纯对化的打假态度遭遇谎言遍地的中国现实环境,才让打假 斗士的功绩显得特别瞩目 方舟子历次打假的话题交锋中你来我往看似激烈,但某种程度上也凸显了另一种难分 对错的无奈。一边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证明力并不算强的质疑或者推断,一边确实是从情理 上无法全盘否地的瑕疵:或者说一边是坚持没有任何瑕疵的追求真相,一边是普通人在体制 内不得不犯的错。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往往难以判断出绝对的对错,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不了 了之。总之,在广告是骗人的,餐桌是危险的,经济学家是不靠谱的,统计数据是“全世界 都不相信的”,房地产利润是永远神秘的的环境里,方舟子的“猎物”总会特别丰富,围观 交锋的观众却总是难以抉择,无比纠结
说:“其实我们并非没有规范,也并非没有检查监督机制,很多部门都公布过相关的学术规 范,也成立过专门的机构,但是学术腐败事件未见减少,学术不端者依旧我行我素。所以, 不是没有规范,而是执行不力,是人的问题,怎样解决人的问题,让规矩真的能起作用,才 是减少、杜绝学术腐败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我国的学术环境,而那时我们的学术研究 才更有看头,更有水平”。 ·人性角度(《从马洛斯。。。》) ·(《教授学术造假的背后》) 1)造假研究成果易通过鉴定 2)学校是学术造假的受益者 3)造假者将打假者告上法庭 3.事件评论:利与弊 毫无疑问,方舟子有权对任何人或者机构提出质疑,甚至在面对公众人物时,从满足 公众知情权出发,即使质疑不时,也应该免责。但也必须看到,方舟子打假战绩显赫的背后, 正是他这种把一切问题绝对化、纯对化的打假态度遭遇谎言遍地的中国现实环境,才让打假 斗士的功绩显得特别瞩目。 方舟子历次打假的话题交锋中你来我往看似激烈,但某种程度上也凸显了另一种难分 对错的无奈。一边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证明力并不算强的质疑或者推断,一边确实是从情理 上无法全盘否地的瑕疵;或者说一边是坚持没有任何瑕疵的追求真相,一边是普通人在体制 内不得不犯的错。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往往难以判断出绝对的对错,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不了 了之。总之,在广告是骗人的,餐桌是危险的,经济学家是不靠谱的,统计数据是“全世界 都不相信的”,房地产利润是永远神秘的的环境里,方舟子的“猎物”总会特别丰富,围观 交锋的观众却总是难以抉择,无比纠结
中国人早已熟悉格式化的谎言(套话)、善意的谎言(情话)、礼节性的谎言(鼓励话)、 和废话性的谎言(官话)。但如果要讨论说谎有多普遍,不妨转而看看说真话有多难。在中 国,说真话有时要付出代价一一尴尬者如奥运冠军周洋,因为得奖后没有先感谢国家而是先 感谢父母而遭批评,后来不得不改口:无辜者如西安农民田茂林,在领导视察时说了句“心 里话”,就被乡镇干部以“影响领导的情绪”为由,打成了脑震荡:天真者如哈尔滨小学生 才童童,发现有女老师趁监考老师不注意之时给其他学生扔小纸条,事后对监考老师说出所 见一切,就被作弊的老师打了两大耳光…… 如果一个社会默认诚实背后有潜规则,谎言也就有了语法。如果一个社会自上而下流 行着谎言的语法,诚实就成了一种反社会行为,谎言就成了熟人社会的通行证。历史学者吴 思说,在一个说谎的收益很高、成本又很低的制度下,从最高层开始,就注定了会出现大规 模地说谎。《新闻联播》的固定语法就很明显,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 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 巨大的,问题没有不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以上内容摘自新周刊201007期《中国人为什么爱 说谎》) 如果把方舟子十余年的打假对象都放置在体制背景下看,每一个被质疑对象都要承担 因为质疑带来的影响,甚至那些被拉下神坛的造假者必须为言行负责。但追究责任的同时也 必须注意到体制之恶在背后施加的推力——体制逼人撒谎,这恰恰是方舟子在坚持“对真相 要有洁癖”时忽略的。方舟子的打假经历同样可以说明问题,他曝光涉嫌学历造假的唐骏至 今既没有辞职也没有道歉,禹晋永涉嫌的违法行为也还没有人去追究。他甚至沮丧的表示 我们在学术领域的许多打假,即使证据确凿,涉及到体制内的打假,大多数都不了了之了, 我们揭露我们的,他们依旧造他们的假,完全不理会。”方舟子如此打假的困局其实并不是 向他这样的人太少,在这样的环境中打假往往是“一打一个准”,但真相并不会就因此更多 因为靠说真话生存的机会太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太少,保障信息公开的法律太少。 打假主体(方舟子vs肖传国 9月21日,科普作家方舟子和《财经》杂志科技编辑方玄昌遇袭案的主要嫌疑人,华 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在上海浦东机场被警方抓获。就在 半个月前,肖传国曾写下第一条新浪微博,称回国之后将“让方舟子得到法律的惩罚” 据北京市公安局发布的信息称,8月29日,该市公安机关接到方是民(笔名方舟子) 报警,称其在石景山区鲁谷南路住所附近被人殴打。经专案组深入现场勘查、侦査实验及上 千群众走访,最终锁定嫌疑人,并将6月24日方玄昌被打一案并案侦查。随后,专案组远 赴湖南、湖北等地,于9月上旬先后将嫌疑人龙光兴、许立春和戴建湘抓获。9月21日 主要犯罪嫌疑人肖传国在上海浦东机场落网。经初步审査,该案系因肖传国认为方是民、方 玄昌通过媒体、网络对其学术“打假”,从而导致其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报复二人, 遂指使戴建湘,由戴建湘组织龙光兴、许立春等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院士候选资格遭质疑 2005年9月,方舟子创建的新语丝网站开始刊登网友文章,对肖传国的简历、学术水 平等提出全面质疑。当年9月21日,方舟子在《北京科技报》发表文章《脚踏两只船的院 士候选人》,称当年中国科学院各学部院士通过第一轮通信投票的14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增 选初步候选人中,佘振苏和肖传国分别以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工作人员的身份参选,但 他们同时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纽约大学担任全职教师,不符合参选中国科学院 院士必须在中国全职工作的基本要求 方舟子在文章中称,肖传国在简历中玩障眼法,拔高自己。例如,肖传国是不是一开 始就在纽约大学医学院任“副教授”也很成问题,在纽约大学医学院网页上,肖的头衔一直
中国人早已熟悉格式化的谎言(套话)、善意的谎言(情话)、礼节性的谎言(鼓励话)、 和废话性的谎言(官话)。但如果要讨论说谎有多普遍,不妨转而看看说真话有多难。在中 国,说真话有时要付出代价——尴尬者如奥运冠军周洋,因为得奖后没有先感谢国家而是先 感谢父母而遭批评,后来不得不改口;无辜者如西安农民田茂林,在领导视察时说了句“心 里话”,就被乡镇干部以“影响领导的情绪”为由,打成了脑震荡;天真者如哈尔滨小学生 才童童,发现有女老师趁监考老师不注意之时给其他学生扔小纸条,事后对监考老师说出所 见一切,就被作弊的老师打了两大耳光…… 如果一个社会默认诚实背后有潜规则,谎言也就有了语法。如果一个社会自上而下流 行着谎言的语法,诚实就成了一种反社会行为,谎言就成了熟人社会的通行证。历史学者吴 思说,在一个说谎的收益很高、成本又很低的制度下,从最高层开始,就注定了会出现大规 模地说谎。《新闻联播》的固定语法就很明显,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 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 巨大的,问题没有不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以上内容摘自新周刊 201007 期《中国人为什么爱 说谎》) 如果把方舟子十余年的打假对象都放置在体制背景下看,每一个被质疑对象都要承担 因为质疑带来的影响,甚至那些被拉下神坛的造假者必须为言行负责。但追究责任的同时也 必须注意到体制之恶在背后施加的推力——体制逼人撒谎,这恰恰是方舟子在坚持“对真相 要有洁癖”时忽略的。方舟子的打假经历同样可以说明问题,他曝光涉嫌学历造假的唐骏至 今既没有辞职也没有道歉,禹晋永涉嫌的违法行为也还没有人去追究。他甚至沮丧的表示 “我们在学术领域的许多打假,即使证据确凿,涉及到体制内的打假,大多数都不了了之了, 我们揭露我们的,他们依旧造他们的假,完全不理会。”方舟子如此打假的困局其实并不是 向他这样的人太少,在这样的环境中打假往往是“一打一个准”,但真相并不会就因此更多, 因为靠说真话生存的机会太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太少,保障信息公开的法律太少。 二:打假主体(方舟子 vs 肖传国) 9 月 21 日,科普作家方舟子和《财经》杂志科技编辑方玄昌遇袭案的主要嫌疑人,华 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在上海浦东机场被警方抓获。就在 半个月前,肖传国曾写下第一条新浪微博,称回国之后将“让方舟子得到法律的惩罚”。 据北京市公安局发布的信息称,8 月 29 日,该市公安机关接到方是民(笔名方舟子) 报警,称其在石景山区鲁谷南路住所附近被人殴打。经专案组深入现场勘查、侦查实验及上 千群众走访,最终锁定嫌疑人,并将 6 月 24 日方玄昌被打一案并案侦查。随后,专案组远 赴湖南、湖北等地,于 9 月上旬先后将嫌疑人龙光兴、许立春和戴建湘抓获。9 月 21 日, 主要犯罪嫌疑人肖传国在上海浦东机场落网。经初步审查,该案系因肖传国认为方是民、方 玄昌通过媒体、网络对其学术“打假”,从而导致其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报复二人, 遂指使戴建湘,由戴建湘组织龙光兴、许立春等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院士候选资格遭质疑 2005 年 9 月,方舟子创建的新语丝网站开始刊登网友文章,对肖传国的简历、学术水 平等提出全面质疑。当年 9 月 21 日,方舟子在《北京科技报》发表文章《脚踏两只船的院 士候选人》,称当年中国科学院各学部院士通过第一轮通信投票的 145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增 选初步候选人中,佘振苏和肖传国分别以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工作人员的身份参选,但 他们同时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纽约大学担任全职教师,不符合参选中国科学院 院士必须在中国全职工作的基本要求。 方舟子在文章中称,肖传国在简历中玩障眼法,拔高自己。例如,肖传国是不是一开 始就在纽约大学医学院任“副教授”也很成问题,在纽约大学医学院网页上,肖的头衔一直
写的是比副教授低一级的“助理教授”,直到几天前才改成“临床副教授”。而美国大学的 副教授一般就是所谓“终身教授”,可带博士研究生,能再升为正教授,对其评选非常严格, 临床副教授”则没有副教授的这些权利,其实只是给一些全职技术人员的空头衔。 方舟子还说,肖传国有一项非常惊人的成就,“1988年,他提出国际公认的‘肖氏反 射弧’原理一一外科领域里仅有的几项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手术原理。”但在医学文献数据 库和在网上检索“肖氏反射弧”的英文名称(xiao' s reflex arc),结果都是零。检索肖传 国自称根据该原理实施的“肖氏术”的英文名称(xiao' s procedure),只出来一个网页 是肖传国在北京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的报告的题目。可见,所谓“国际公认”云云,完全是肖 传国本人的自吹自擂。从肖传国论文极低的引用次数就可以看出,他在国际上毫无影响。据 业内专家介绍,所谓“肖氏反射弧”、“肖氏术”就连在国内医学界也没有得到认可。 2005年12月,该年度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肖传国落选。 肖方结怨 肖传国1975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1981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前身)硕士学位,其导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1988年,肖传国赴美做访问学者。 按照方舟子在新语丝网站的描述,自2000年起,肖传国在网上以“昏教授”为笔名 为“核酸营养”骗局辩护,因此攻击揭露该骗局的邹承鲁、方舟子等人,并污蔑饶毅、袁均 瑛、冯根生、傅新元、管坤良、邓兴旺等二十几位旅美生物学家每人年均经费不足十万美元, 认为他们提出“关于发展中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建议”的动机是要到中国骗取科研经 费,“做中国科学太上皇”。 方舟子还称,肖传国向美国《科学》杂志“诬告”自己“剽窃”《科学》论文 2001年10月4日,方舟子在《南方周末》科学版发表科普文章《科学地解决道德难 题?》。这篇文章内容大多源于格林等人当年9月14日在《科学》的论文《道德困境的功能 磁共振成像研究》。文章点明了消息来源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但未注 明《科学》杂志及研究人员的姓名。 后来,《科学》杂志的编辑答复说,方的文章既没有写出研究人员的姓名及发表研究 的杂志名称,也没有引用同行科学家的评论,而这些方面在美国通常的科学新闻报道中都是 必要的。不过,该编辑表示,对于方的剽窃指控难以成立( a charge of plagiarism would be difficult to uphold),因为他在文中确实说到该项研究是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完成 的,也没有直接复制《科学》论文的语言 早些年,肖传国在网络论坛上多以“昏教授”的笔名发言。他曾解释说,“昏教授” 之笔名本取义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后来却整出老大动静,“以其昏昏,使人更昏” 实非所愿 肖传国曾在其博客中说,自己多次参与批评方舟子打假不严谨,同时向《科学》杂志 举报他抄袭该刊文章的事实,“作为闻名全国的‘反伪斗士’,方舟子从来听不进去他人批 评,而我举报他抄袭正是打中了他最大的软肋,因此他穷竭心力,在网上对我进行了多年人 肉,最终认定我就是举报他抄袭的‘罪魁祸首’,发动徒党对我进行全方位的污蔑和攻 击 、肖传国质疑方舟子打假的动机原文 我是邓公猫论的衷心拥护者,再加上职业习惯,故对结果最看重。1997年回国兼职一 段时间后,有关方面征求意见,我认为:1,教授成了工龄的标志,滥竽充数者众,尤其双 肩挑者,误人子弟;2,国内期刊绝大部分水平极低:3,国内媒体对学术界特别是回国学人
写的是比副教授低一级的“助理教授”,直到几天前才改成“临床副教授”。而美国大学的 副教授一般就是所谓“终身教授”,可带博士研究生,能再升为正教授,对其评选非常严格, “临床副教授”则没有副教授的这些权利,其实只是给一些全职技术人员的空头衔。 方舟子还说,肖传国有一项非常惊人的成就,“1988 年,他提出国际公认的‘肖氏反 射弧’原理——外科领域里仅有的几项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手术原理。”但在医学文献数据 库和在网上检索“肖氏反射弧”的英文名称(xiao's reflex arc),结果都是零。检索肖传 国自称根据该原理实施的“肖氏术”的英文名称(xiao's procedure),只出来一个网页, 是肖传国在北京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的报告的题目。可见,所谓“国际公认”云云,完全是肖 传国本人的自吹自擂。从肖传国论文极低的引用次数就可以看出,他在国际上毫无影响。据 业内专家介绍,所谓“肖氏反射弧”、“肖氏术”就连在国内医学界也没有得到认可。 2005 年 12 月,该年度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肖传国落选。 肖方结怨 肖传国 1975 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1981 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前身)硕士学位,其导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1988 年,肖传国赴美做访问学者。 按照方舟子在新语丝网站的描述,自 2000 年起,肖传国在网上以“昏教授”为笔名, 为“核酸营养”骗局辩护,因此攻击揭露该骗局的邹承鲁、方舟子等人,并污蔑饶毅、袁均 瑛、冯根生、傅新元、管坤良、邓兴旺等二十几位旅美生物学家每人年均经费不足十万美元, 认为他们提出“关于发展中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建议”的动机是要到中国骗取科研经 费,“做中国科学太上皇”。 方舟子还称,肖传国向美国《科学》杂志“诬告”自己“剽窃”《科学》论文。 2001 年 10 月 4 日,方舟子在《南方周末》科学版发表科普文章《科学地解决道德难 题?》。这篇文章内容大多源于格林等人当年 9 月 14 日在《科学》的论文《道德困境的功能 磁共振成像研究》。文章点明了消息来源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但未注 明《科学》杂志及研究人员的姓名。 后来,《科学》杂志的编辑答复说,方的文章既没有写出研究人员的姓名及发表研究 的杂志名称,也没有引用同行科学家的评论,而这些方面在美国通常的科学新闻报道中都是 必要的。不过,该编辑表示,对于方的剽窃指控难以成立(a charge of plagiarism would be difficult to uphold),因为他在文中确实说到该项研究是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完成 的,也没有直接复制《科学》论文的语言。 早些年,肖传国在网络论坛上多以“昏教授”的笔名发言。他曾解释说,“昏教授” 之笔名本取义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后来却整出老大动静,“以其昏昏,使人更昏”, 实非所愿。 肖传国曾在其博客中说,自己多次参与批评方舟子打假不严谨,同时向《科学》杂志 举报他抄袭该刊文章的事实,“作为闻名全国的‘反伪斗士’,方舟子从来听不进去他人批 评,而我举报他抄袭正是打中了他最大的软肋,因此他穷竭心力,在网上对我进行了多年人 肉,最终认定我就是举报他抄袭的‘罪魁祸首’,发动徒党对我进行全方位的污蔑和攻 击。”■ 二、肖传国质疑方舟子打假的动机原文 我是邓公猫论的衷心拥护者,再加上职业习惯,故对结果最看重。1997 年回国兼职一 段时间后,有关方面征求意见,我认为:1,教授成了工龄的标志,滥竽充数者众,尤其双 肩挑者,误人子弟;2,国内期刊绝大部分水平极低;3,国内媒体对学术界特别是回国学人
的报道太公式化,脸谱化,太夸张失实;4,科研鉴定评奖太多太滥太假,是学术界不正之 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后来国务院奖励办对科研鉴定和三大奖进行改革,我不敢贪天之功, 但很高兴尽了匹夫之责。〕尽管我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励精图治,但深觉积重难返。CXN事件 时我正在北京开会,当时的反应就是这傻大姐和媒体这次玩得太出格了。返美后看到方那公 开信,不觉眼睛一亮,拍案叫好!那信本身也是一篇好文章。自此才知FZ这名字。我仅偶 尔上教育论坛,在那我多次明确就CXN事件为FZZ鼓掌,挨骂,尽管我不同意方将事闹到 CXN美国雇主那儿去。至于FZZ的动机,我倒真没想过。反正有这么个人,批CXN的基本是 事实,而且这事对国内学术界的不正之风极具震慑作用,“动机”? Who cares? 一路走来,历经方对XJT,YHM,YOM,LZP,H,核酸,纳米,以及对虹桥和中医药的 “打假”,虽对其“动机”偶有所思,但也从没深想。这次FZZ集结其网上打假内容的新书 溃疡”出版,立有所悟,再读了江晓原那几回掩卷哭少侠的“序”,恶心之余,茅塞顿开: 江那关于FZZ打假动机的那段不就是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吗?雷峰? Bingo!欲盖弥彰也 不至于如此黔X技穷。把个视名利如粪土的榜样拉出来想遮盖什么?追名逐利!这就是FZZ 的“打假”动机。FZZ一向状元不离口,目高于顶,可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既不能凭那 几首无病呻吟的高中生习作在文坛露个尖尖角,更没能以13年的最好光阴在科学殿堂里修 成半点正果。果戈里有句名言:“每当想到我将默默无闻地度过我的一生的时候,恐惧就折 磨着我的灵魂” 这种恐惧可能已折磨FZZ多年了。如何才能一举成名呢?以舟子之聪明早就想到了, 以我等之愚钝,现在也明白了,那就是:挑战名人!或更准确地说,找名人的茬。这真是一 条成名捷径啊。至于名和利的关系就简单了:名气越大(香臭无关),网站访客数和广告效 益越大,网上书店的书卖得越多,FZZ自己“著”的那些“书”也就有销路了,而且只要“打 假”不断,这“集结成书”也就可源源不绝了 行文至此,有必要声明一下:我丝毫没有反对FZZ追名逐利的意思(谁不在追名逐利? 少侠也要吃饭),而且若这种追名逐利客观上对中国学术界有一定正面作用,没理由不乐观 其成。如果上海交大那也是半道出家的江啥子认为这就是侠客之道,尽管大吹方少侠好了, 但是给“方少侠”又带上顶雷峰的帽子,不但使方少侠象小丑一样的滑稽,也太低估了天下 读书人的智商。更为严重的是,明明是在靠打假追名逐利的方少侠却将“雷峰”这顶帽子坦 然带上招摇过市,这和CN,XJ等对媒体的夸大宣传报道不予澄清或默认相比,实在是大 巫见小巫,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你的打假职业,能否把那“雷峰”帽摘掉?请舟子“三思” 三思 三。对FZZ“打假”的批评 与去年刚看到那公开信时相反,我对方舟子已从欣赏转变为厌恶。但我认为,到目前 为止,FZZ“打假”的客观作用还是功大于过的。可惜的是,这“过”是越来越大了,让人 失望。尽管我豪不掩饰对FZZ个人的厌恶,但考虑到中国学术界的现状,我仍希望FZZ能以 此为生直到中国学术界完全无假可打。我曾斥其为茅坑的石头一又臭又硬,但要是这石头能 迫使学术界人们洁身自好,那让江晓原以后把这“茅坑的石头”搬到他的“科学史”中去也 不伤大雅。不论作人还是作学问,不论网上还是网下,我自认为我的严谨和公正也是“有口 皆碑的”的(不同意者请举实例驳之),为了能看到“方少侠”今后有类似CXN公开信的刀 法再现江湖而不是象疯狗一样乱咬,我再多说几句,还是那句话:是良药还是毒药,请君自 反正不是安慰剂 1:你打假的对象不是你的敌人,更不是中国人的敌人。 FZZ对我骂不绝口始于我在夏建统问题上反对他欲置夏于死地并把问题捅到哈佛当局 (见文后附件A)。其实我早就对FZZ把CXN事件捅到陈的美国老板及其工作的医学中心极 为反感。象CXN和XJT等人都还是在美发奋图强有所成就的,都还是很杰出的。人非圣贤
的报道太公式化,脸谱化,太夸张失实;4,科研鉴定评奖太多太滥太假,是学术界不正之 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后来国务院奖励办对科研鉴定和三大奖进行改革,我不敢贪天之功, 但很高兴尽了匹夫之责。〕尽管我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励精图治,但深觉积重难返。CXN 事件 时我正在北京开会,当时的反应就是这傻大姐和媒体这次玩得太出格了。返美后看到方那公 开信,不觉眼睛一亮,拍案叫好!那信本身也是一篇好文章。自此才知 FZZ 这名字。我仅偶 尔上教育论坛,在那我多次明确就 CXN 事件为 FZZ 鼓掌,挨骂,尽管我不同意方将事闹到 CXN 美国雇主那儿去。至于 FZZ 的动机,我倒真没想过。反正有这么个人,批 CXN 的基本是 事实,而且这事对国内学术界的不正之风极具震慑作用,“动机”?Who cares? 一路走来,历经方对 XJT,YHM,YCM,LZP,HJ,核酸,纳米,以及对虹桥和中医药的 “打假”,虽对其“动机”偶有所思,但也从没深想。这次 FZZ 集结其网上打假内容的新书 “溃疡”出版,立有所悟,再读了江晓原那几回掩卷哭少侠的“序”,恶心之余,茅塞顿开: 江那关于 FZZ 打假动机的那段不就是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吗?雷峰?Bingo!欲盖弥彰也 不至于如此黔 X 技穷。把个视名利如粪土的榜样拉出来想遮盖什么?追名逐利!这就是 FZZ 的“打假”动机。FZZ 一向状元不离口,目高于顶,可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既不能凭那 几首无病呻吟的高中生习作在文坛露个尖尖角,更没能以 13 年的最好光阴在科学殿堂里修 成半点正果。果戈里有句名言:“每当想到我将默默无闻地度过我的一生的时候,恐惧就折 磨着我的灵魂”。 这种恐惧可能已折磨 FZZ 多年了。如何才能一举成名呢?以舟子之聪明早就想到了, 以我等之愚钝,现在也明白了,那就是:挑战名人!或更准确地说,找名人的茬。这真是一 条成名捷径啊。至于名和利的关系就简单了:名气越大(香臭无关〕,网站访客数和广告效 益越大,网上书店的书卖得越多,FZZ 自己“著”的那些“书”也就有销路了,而且只要“打 假”不断,这“集结成书”也就可源源不绝了。 行文至此,有必要声明一下:我丝毫没有反对 FZZ 追名逐利的意思(谁不在追名逐利? 少侠也要吃饭〕,而且若这种追名逐利客观上对中国学术界有一定正面作用,没理由不乐观 其成。如果上海交大那也是半道出家的江啥子认为这就是侠客之道,尽管大吹方少侠好了, 但是给“方少侠”又带上顶雷峰的帽子,不但使方少侠象小丑一样的滑稽,也太低估了天下 读书人的智商。更为严重的是,明明是在靠打假追名逐利的方少侠却将“雷峰”这顶帽子坦 然带上招摇过市,这和 CXN,XJT 等对媒体的夸大宣传报道不予澄清或默认相比,实在是大 巫见小巫,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你的打假职业,能否把那“雷峰”帽摘掉?请舟子“三思” 三思。 三。对 FZZ“打假”的批评 与去年刚看到那公开信时相反,我对方舟子已从欣赏转变为厌恶。但我认为,到目前 为止,FZZ“打假”的客观作用还是功大于过的。可惜的是,这“过”是越来越大了,让人 失望。尽管我豪不掩饰对 FZZ 个人的厌恶,但考虑到中国学术界的现状,我仍希望 FZZ 能以 此为生直到中国学术界完全无假可打。我曾斥其为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但要是这石头能 迫使学术界人们洁身自好,那让江晓原以后把这“茅坑的石头”搬到他的“科学史”中去也 不伤大雅。不论作人还是作学问,不论网上还是网下,我自认为我的严谨和公正也是“有口 皆碑的”的(不同意者请举实例驳之〕,为了能看到“方少侠”今后有类似 CXN 公开信的刀 法再现江湖而不是象疯狗一样乱咬,我再多说几句,还是那句话:是良药还是毒药,请君自 品,反正不是安慰剂。 1:你打假的对象不是你的敌人,更不是中国人的敌人。 FZZ 对我骂不绝口始于我在夏建统问题上反对他欲置夏于死地并把问题捅到哈佛当局 (见文后附件 A〕。其实我早就对 FZZ 把 CXN 事件捅到陈的美国老板及其工作的医学中心极 为反感。象 CXN 和 XJT 等人都还是在美发奋图强有所成就的,都还是很杰出的。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而且国内媒体的现状有时让人很难辨别有心之过和无心之过。指出过错,以警效 尤,也就达到学术打假的目的了。再说打假打假,打的是“假”,而不能将人及其真成就 起打死,对不对?FZZ一再嚷嚷他打的那些人未受到处理,怎么处理?让UCLA开除CXN,让 哈佛开除XJT你方舟子就高兴了,就达到目的了?我一直认为“学术打假”无疑对中国目前 及将来学术科技的健康发展具重要的正面影响.但若可能涉及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时,要有轻 重,要内外有别,否则这石头最终会砸在所有中国学人脚上 世界上任何事没有绝对的对错,一件好事,处理不当完全可能带来很糟的付作用.核酸 事件也是如此,本来也就是奸商炒作不实广告,FZZ却把它上升到学术高度再告到那些诺贝 尔奖得主那儿去,国外教授们和学术界的惯例都是有信必复的,可是仅三人回了两句话,可 见他们对FZ代着雷峰帽竭力维护他们38位肖像权的正义行动竞不在意。但不论回信与否, 所有这些收到FZZ揭发信的诺贝尔奖得主对中国的整体印象又坏了三分是可以肯定的 2:天下没有“一等一的全才”,不要让自卑心理影响学术打假的科学性和理性。 不知是新华社小丫头那二人转让FZZ顺风膨胀,还是寒窗13载在学术上一无所成而 导致的逆反心理,方在学术上的超常自大和为人上的超强自尊空前绝后,FZZ对许多成就显 然大于他的海外学人,尤其是得到国内媒体宣传者的憎恨显然大大超过了人之常情所能理解 的程度。CNN和XJ不提也罢,谁让他们小辫子多多?但FZZ对李载平杨焕明和韩健的无端 攻击和憎恨则只有心理学上的极度自卑症候群才能解释。公正的讲,FZ还是对得起他那生 化博士帽子的,虽业无专精,基础还在。可是他在对其他专业不懂装懂还打“假”时的假学 阀模样实在让人惨不忍睹,啼笑皆非。比如他对中医中药,对纳米,对许多数理问题。我那 专业已是够窄了,但就是有人把方少侠的宝刀架在我脖子上逼我说,我也不敢说我是我那专 业的全才,这科学发展到今天,居然还有所谓“一等一的全才”,实在是一大奇迹。 3:打假要重证据,要就事论事。FZZ不是真理的代表,更不是宗教裁判所的祭司。 总的来讲,中国学术界人士无职无权无钱,唯一高贵的就是那点名誉。有不惜羽毛 作假行騙者,当然要予以揭露,但若扑风捉影,胡批乱咬,毁人清誉,那就不是打假而是犯 罪了。FZZ对李载平院士的所作所为即为一例。“核酸营养”的本质也就是一唯利是图奸商 炒作不实广告,与学术并没太大关系。但FZZ对李载平教授的攻击侮辱实在有失公允,极不 礼貌,而且从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举一例,若有人以成都商报对FZZ的采访报道为根据而 对FZZ大肆公开辱骂攻击,是不是要对 defamation负责?)。如果我是李载平,一定会把 FZ告上法庭。同样道理,FZ对杨焕明,韩健和虹桥行动也已构成 Defamation. 在中国的官方学术制裁制度规范化之前,民间打假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务必要有理 有据有节,要团结尽可能多的人,就象FZ那公开信所体现的,让事实说话,是非自有公论, 公道自在人心。 可惜的是,FZZ现在已成为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只会贴骗子标签,到处乱咬的打手 我认为,FZZ如不改过自省,要是再有什么公开信,肯定不会再有任何有份量的学者签名助 威了。新语丝论坛里那几个只会帮FZZ骂人吐口水的小混混倒是会签,可惜上不了台面。另 外FZZ现在国内的盟友都是些什么人?真作学问者一个没有,就几个搞不了科学半道出家去 耍嘴皮子的人,倒也同病相怜。却也说明了FZZ目前的处境。所有与FZZ意见不同者和所有 FZZ看不顺眼的人都是“骗子”,看来这妄人头衔实在是非FZZ莫属 4:重大问题要三思而行,不要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FZZ似乎成了点名,但要知道名人有名人的坏处,特别是在许多问题上不能象我等升 井小民般胡来。其例一是核酸事件,这核酸事件显然与学术没太大关系,相反在政治经济学 和社会学上的份量和影响更重。FZZ仗着美利坚金钟罩神功或可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干什么 干什么,了不起去美国餐馆端盘子,了不起不去回那人民的国,不去卖书赚那人民的币,但 FZZ把他那新华社的小师妹拉进来联手却是愚蠢至极。方固然如愿以偿地把一民间个人行为
孰能无过?而且国内媒体的现状有时让人很难辨别有心之过和无心之过。指出过错,以警效 尤,也就达到学术打假的目的了。再说打假打假,打的是“假”,而不能将人及其真成就一 起打死,对不对?FZZ 一再嚷嚷他打的那些人未受到处理,怎么处理?让 UCLA 开除 CXN,让 哈佛开除 XJT 你方舟子就高兴了,就达到目的了?我一直认为“学术打假”无疑对中国目前 及将来学术科技的健康发展具重要的正面影响. 但若可能涉及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时,要有轻 重,要内外有别,否则这石头最终会砸在所有中国学人脚上. 世界上任何事没有绝对的对错,一件好事,处理不当完全可能带来很糟的付作用.核酸 事件也是如此,本来也就是奸商炒作不实广告,FZZ 却把它上升到学术高度再告到那些诺贝 尔奖得主那儿去,国外教授们和学术界的惯例都是有信必复的,可是仅三人回了两句话,可 见他们对 FZZ 代着雷峰帽竭力维护他们 38 位肖像权的正义行动竞不在意。但不论回信与否, 所有这些收到 FZZ 揭发信的诺贝尔奖得主对中国的整体印象又坏了三分是可以肯定的。 2:天下没有“一等一的全才”,不要让自卑心理影响学术打假的科学性和理性。 不知是新华社小丫头那二人转让 FZZ 顺风膨胀,还是寒窗 13 载在学术上一无所成而 导致的逆反心理,方在学术上的超常自大和为人上的超强自尊空前绝后,FZZ 对许多成就显 然大于他的海外学人,尤其是得到国内媒体宣传者的憎恨显然大大超过了人之常情所能理解 的程度。CXN 和 XJT 不提也罢,谁让他们小辫子多多?但 FZZ 对李载平杨焕明和韩健的无端 攻击和憎恨则只有心理学上的极度自卑症候群才能解释。公正的讲,FZZ 还是对得起他那生 化博士帽子的,虽业无专精,基础还在。可是他在对其他专业不懂装懂还打“假”时的假学 阀模样实在让人惨不忍睹,啼笑皆非。比如他对中医中药,对纳米,对许多数理问题。我那 专业已是够窄了,但就是有人把方少侠的宝刀架在我脖子上逼我说,我也不敢说我是我那专 业的全才,这科学发展到今天,居然还有所谓“一等一的全才”,实在是一大奇迹。 3:打假要重证据,要就事论事。FZZ 不是真理的代表,更不是宗教裁判所的祭司。 总的来讲,中国学术界人士无职无权无钱,唯一高贵的就是那点名誉。有不惜羽毛, 作假行骗者,当然要予以揭露,但若扑风捉影,胡批乱咬,毁人清誉,那就不是打假而是犯 罪了。FZZ 对李载平院士的所作所为即为一例。“核酸营养”的本质也就是一唯利是图奸商 炒作不实广告,与学术并没太大关系。但 FZZ 对李载平教授的攻击侮辱实在有失公允,极不 礼貌,而且从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举一例,若有人以成都商报对 FZZ 的采访报道为根据而 对 FZZ 大肆公开辱骂攻击,是不是要对 defamation 负责?〕。如果我是李载平,一定会把 FZZ 告上法庭。同样道理,FZZ 对杨焕明,韩健和虹桥行动也已构成 Defamation. 在中国的官方学术制裁制度规范化之前,民间打假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务必要有理 有据有节,要团结尽可能多的人,就象 FZZ 那公开信所体现的,让事实说话,是非自有公论, 公道自在人心。 可惜的是,FZZ 现在已成为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只会贴骗子标签,到处乱咬的打手。 我认为,FZZ 如不改过自省,要是再有什么公开信,肯定不会再有任何有份量的学者签名助 威了。新语丝论坛里那几个只会帮 FZZ 骂人吐口水的小混混倒是会签,可惜上不了台面。另 外 FZZ 现在国内的盟友都是些什么人?真作学问者一个没有,就几个搞不了科学半道出家去 耍嘴皮子的人,倒也同病相怜。却也说明了 FZZ 目前的处境。所有与 FZZ 意见不同者和所有 FZZ 看不顺眼的人都是“骗子”,看来这妄人头衔实在是非 FZZ 莫属。 4:重大问题要三思而行,不要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FZZ 似乎成了点名,但要知道名人有名人的坏处,特别是在许多问题上不能象我等升 井小民般胡来。其例一是核酸事件,这核酸事件显然与学术没太大关系,相反在政治经济学 和社会学上的份量和影响更重。FZZ 仗着美利坚金钟罩神功或可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干什么 干什么,了不起去美国餐馆端盘子,了不起不去回那人民的国,不去卖书赚那人民的币,但 FZZ 把他那新华社的小师妹拉进来联手却是愚蠢至极。方固然如愿以偿地把一民间个人行为
染上了官方色彩,让他那“集结成书”中的战果更加显赫辉煌,但不知他想过新华社的特殊 性没有?想过中国的新闻报道纪律没有?FZZ怎么不再拉她来条“美国有口皆碑的生物信 息咨询专家FZZ发现中医是伪科学,中药是安慰剂”的新华社电?“和尚摸得,阿Q摸不得 就是这个道理。当时看到FZZ和那小丫头对虹桥恶狠狠的歹毒架式,本想采取点防范措施, 但考虑到这些部门很难就事论事,极易上纲上线,很难避免“我不杀伯仁…”的结果,故至 今难以下手 另一例子是中美撞机事件。你FZZ懂什么狗屁国际法?有你胡说八道的份?柯华网友 说FZZ“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胡说八道,简直是个白痴!”实际是在为他开脱,他不思感激反 恩将仇报。实际上那些被FZZ贴上骗子标签的人们是非常高兴把他贴上个反华分子反动论坛 标签的。当然,我认为这只是FZZ狂妄无知却偏以为自己“地上全知,天上知道99%”而 此文写好后冷藏了几天,回头删掉了一些过头话,主旨还是希望中国好,希望FZZ打 假赚钱两不误。象我这样甚为开明者也基本被FZZ推到了他的对立面,FZZ的确也应该反思 下了。今后,FZZ的打假若有理有据有节,我会乐观其成;若胡批乱咬,我会尽全力反对, 既在网上(用笔名),也在网下(用真名)。这次的书,你就好好卖吧。 王国华 8月29日下午方舟子打假遇袭一案,至今未破。方舟子打假在当下的现实环境里, 已经成了一个公众话题,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也有个别人认为他是自我炒作者,有人 喜欢他,把他当偶像,也有人憎恨他,甚至动用了暴力。毫无疑问,损人利己的造假必须制 止:毫无疑问,赤裸裸的暴力已经突破了一个正常社会的底线,不可容忍。但是,在各个领 域造假肆虐横行屡打不止的时代,到底应该如何打假?我们不妨听听另一种声音。 方舟子被打了。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报复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 得罪过太多人。为什么得罪人呢,因为他打假。 打假就该挨打吗?当然不应该。打假是好事,是为民除害,是洗涤人类的生活环 境。采取暴力方式反扑,已经触及社会生活的底线,必须予以谴责和惩罚。方舟子打假十余 年,可以说硕果累累,多少像唐骏之类的知名人士被他揭穿了画皮,露出本来面目。想象 下,若没有方舟子,泛滥于社会各界的造假风、吹牛风会恶劣到什么程度。方舟子和他的追 随者们当然不能根除这些东西,但有些人会因为方舟子们的存在而有所顾忌,有所收敛,这 就是方舟子的贡献。 不过,在谴责暴力之余,我们也要反思一下打假本身 有力量,更要有技巧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方舟子曾慷慨激昂地说:“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 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这可以看作是一个被激怒的普通人的宣示,也可以看作一个英雄的勇往直前,但 方舟子的偏执的确存在 在方舟子的最重要阵地一——新语丝网站上,有一份他亲手炮制的《中国不良记 者名单》,他认为这些记者“一部分是枪手,‘妄图造谣加害’,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 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浏览一下这份名单,会发现很多南方报系中人,其中鄢烈山、 徐列等人赫然在列。我读过鄢烈山写的《警惕方舟子,理解方舟子》,只是一篇中肯的评论 而已。连这样的文字都被方舟子视为造谣,甚至将作者称为“不良记者”,令人匪夷所思。 而在方舟子被打事件发生后,鄢烈山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博客里转贴了《南方日报》的评论:
染上了官方色彩,让他那“集结成书”中的战果更加显赫辉煌,但不知他想过新华社的特殊 性没有?想过中国的新闻报道纪律没有?FZZ 怎么不再拉她来条“美国有口皆碑的生物信 息咨询专家FZZ发现中医是伪科学,中药是安慰剂”的新华社电?“和尚摸得,阿Q摸不得” 就是这个道理。当时看到 FZZ 和那小丫头对虹桥恶狠狠的歹毒架式,本想采取点防范措施, 但考虑到这些部门很难就事论事,极易上纲上线,很难避免“我不杀伯仁…”的结果,故至 今难以下手。 另一例子是中美撞机事件。你 FZZ 懂什么狗屁国际法?有你胡说八道的份?柯华网友 说 FZZ“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胡说八道,简直是个白痴!”实际是在为他开脱,他不思感激反 恩将仇报。实际上那些被 FZZ 贴上骗子标签的人们是非常高兴把他贴上个反华分子反动论坛 标签的。当然,我认为这只是 FZZ 狂妄无知却偏以为自己“地上全知,天上知道 99%”而 已。 此文写好后冷藏了几天,回头删掉了一些过头话,主旨还是希望中国好,希望 FZZ 打 假赚钱两不误。象我这样甚为开明者也基本被 FZZ 推到了他的对立面,FZZ 的确也应该反思 一下了。今后,FZZ 的打假若有理有据有节,我会乐观其成;若胡批乱咬,我会尽全力反对, 既在网上(用笔名〕,也在网下(用真名〕。这次的书,你就好好卖吧。 王国华 8 月 29 日下午方舟子打假遇袭一案,至今未破。方舟子打假在当下的现实环境里, 已经成了一个公众话题,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也有个别人认为他是自我炒作者,有人 喜欢他,把他当偶像,也有人憎恨他,甚至动用了暴力。毫无疑问,损人利己的造假必须制 止;毫无疑问,赤裸裸的暴力已经突破了一个正常社会的底线,不可容忍。但是,在各个领 域造假肆虐横行屡打不止的时代,到底应该如何打假?我们不妨听听另一种声音。 方舟子被打了。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报复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 得罪过太多人。为什么得罪人呢,因为他打假。 打假就该挨打吗?当然不应该。打假是好事,是为民除害,是洗涤人类的生活环 境。采取暴力方式反扑,已经触及社会生活的底线,必须予以谴责和惩罚。方舟子打假十余 年,可以说硕果累累,多少像唐骏之类的知名人士被他揭穿了画皮,露出本来面目。想象一 下,若没有方舟子,泛滥于社会各界的造假风、吹牛风会恶劣到什么程度。方舟子和他的追 随者们当然不能根除这些东西,但有些人会因为方舟子们的存在而有所顾忌,有所收敛,这 就是方舟子的贡献。 不过,在谴责暴力之余,我们也要反思一下打假本身。 有力量,更要有技巧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方舟子曾慷慨激昂地说:“有人说我偏执,这要看怎么理解, 如果说做事认真叫偏执,那我就偏执了,而且还会一直地这么偏执下去。” 这可以看作是一个被激怒的普通人的宣示,也可以看作一个英雄的勇往直前,但 方舟子的偏执的确存在。 在方舟子的最重要阵地———新语丝网站上,有一份他亲手炮制的《中国不良记 者名单》,他认为这些记者“一部分是枪手,‘妄图造谣加害’,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 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浏览一下这份名单,会发现很多南方报系中人,其中鄢烈山、 徐列等人赫然在列。我读过鄢烈山写的《警惕方舟子,理解方舟子》,只是一篇中肯的评论 而已。连这样的文字都被方舟子视为造谣,甚至将作者称为“不良记者”,令人匪夷所思。 而在方舟子被打事件发生后,鄢烈山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博客里转贴了《南方日报》的评论:
《声援方舟子便是声援我们自己》。央视主持人柴静在博文中也曾说:“我和方舟子曾经因 为干细胞研究一事,有过争论。之前我们有过多次节目的合作,不影响他很激烈地批评我。” 在方舟子的被打对象中,有些并不都是像唐骏之类的明显造假,甚至还存在很大 争议,方舟子便言之凿凿地将对方视为造假者与伪科学了。在打假技术上,方舟子惟“科学” 的马首是瞻。科学当然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但有时候,还处在发展中的“科学”真的不 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方舟子激烈地反对中医和全息生物学,他说“全息生物学在生物学界 被公认为伪科学”,我对这些专业范畴的东西不是很了解,但直觉告诉我,此话说得太绝对 了吧?谁能代表生物学界?如果我说“文学界公认古体诗不算文学作品”,是不是要挨炮 轰? 有力量,却有时候却缺乏技巧。这既是方舟的偏执,又是他的软肋。 从“打假”到“纠假” 中国人重视情理。道理之外,还讲情感。而方舟子根本不讲情面。他仿佛一个拔 剑四顾的英雄,唯我独尊,四面树敌,八面威风。管你什么合作者还是多大的腕儿,只要在 语言或者行为上稍微触犯了我,立刻翻脸。 我倒以为方舟子的处境是被逼出来的。他有点像当年的包公,只能六亲不认,壮 怀激烈。只要有一点点退让,或许马上就会前功尽弃,全面溃败。尤其是,若时时处于拳头、 铁锤的威胁之下,你是满面含笑地把被打掉的牙咽到肚子里,还是横眉冷对,以牙还牙?在 中国打假,如果不偏执,如何生存下去? 但是,难道只有以偏执对抗偏执,才能把打假事业进行下去?先不说“冤冤相报 何时了”,如果一直以偏对偏,不是以人格对人格,以是非对是非,到了最后,往往就演变 为以力量对抗力量,以恶对恶。直至从语言、文字的泥巴战上升为肢体暴力。 到最后,遭受伤害最大的其实还是打假事业。当人们质疑打假的质量、公正性和 真实性时,打假事业也就像澡盆里的孩子,连同脏水一起被泼掉了 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打假”两个字,是否可以改成“纠假”,由“打击”到 “纠正”,这不仅仅是一个字眼的变化,更是方式上的变化。彼此是纠正与被纠正的关系, 并非要打倒谁,并非你死我活的战斗。 纠假的内涵,起码应该包括如下几条:1、提出证据要更谨慎些,慎下结论;2、 不扣帽子。尤其应该杜绝“流氓、打手、骗子”之类情绪化的字眼;3、给被揭露者以充分 的、对等的解释、辩论空间,尊重其人格:;4、不猜测被揭露者的动机,不把他们当作假想 敌 这不是自我束缚,更非乡愿,而是自我约束。方舟子认为“真相不能附加任何前 提,不能强制要求真相长着一张慈眉善目的脸”,但真相也不能长着一张凶神恶煞的脸,起 码,可以让它面无表情 打假的中国生存之道 以上说法,绝不是只给好人立规矩,放纵坏人。但打假事业要提成形象,要扩大 格局,再上层楼,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方舟子被打事件发生后,部分舆论暴露出幸灾乐祸 的情绪,这很不正常。本次事件的是是非非很明显,为什么还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认为幸灾 乐祸者全部是被揭发者及其拥趸,一定有一部分人是不满于方舟子的人格。方舟子是职业打 假者,不承担道德楷模义务,如同郭德纲,在某一专业上突出,就已经足够。但现实是,作 为公众人物,他们已经踏上一条不归路。他们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负责,就不得不从某种 程度地牺牲自己的性格,认同规则,以自身形象来提高“打假”两字的含金量。 这,这既是适应国情的当下必然,也是未来社会的大势所趋。且不谈宽容与爱 起码应该多讲理性与谨慎吧?或曰:刻意造假的人讲理性了吗?答案很简单:狗可以咬人, 人不可以咬狗,但可以通过人的规则来惩罚咬人的狗
《声援方舟子便是声援我们自己》。央视主持人柴静在博文中也曾说:“我和方舟子曾经因 为干细胞研究一事,有过争论。之前我们有过多次节目的合作,不影响他很激烈地批评我。” 在方舟子的被打对象中,有些并不都是像唐骏之类的明显造假,甚至还存在很大 争议,方舟子便言之凿凿地将对方视为造假者与伪科学了。在打假技术上,方舟子惟“科学” 的马首是瞻。科学当然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但有时候,还处在发展中的“科学”真的不 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方舟子激烈地反对中医和全息生物学,他说“全息生物学在生物学界 被公认为伪科学”,我对这些专业范畴的东西不是很了解,但直觉告诉我,此话说得太绝对 了吧?谁能代表生物学界?如果我说“文学界公认古体诗不算文学作品”,是不是要挨炮 轰? 有力量,却有时候却缺乏技巧。这既是方舟的偏执,又是他的软肋。 从“打假”到“纠假” 中国人重视情理。道理之外,还讲情感。而方舟子根本不讲情面。他仿佛一个拔 剑四顾的英雄,唯我独尊,四面树敌,八面威风。管你什么合作者还是多大的腕儿,只要在 语言或者行为上稍微触犯了我,立刻翻脸。 我倒以为方舟子的处境是被逼出来的。他有点像当年的包公,只能六亲不认,壮 怀激烈。只要有一点点退让,或许马上就会前功尽弃,全面溃败。尤其是,若时时处于拳头、 铁锤的威胁之下,你是满面含笑地把被打掉的牙咽到肚子里,还是横眉冷对,以牙还牙?在 中国打假,如果不偏执,如何生存下去? 但是,难道只有以偏执对抗偏执,才能把打假事业进行下去?先不说“冤冤相报 何时了”,如果一直以偏对偏,不是以人格对人格,以是非对是非,到了最后,往往就演变 为以力量对抗力量,以恶对恶。直至从语言、文字的泥巴战上升为肢体暴力。 到最后,遭受伤害最大的其实还是打假事业。当人们质疑打假的质量、公正性和 真实性时,打假事业也就像澡盆里的孩子,连同脏水一起被泼掉了。 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打假”两个字,是否可以改成“纠假”,由“打击”到 “纠正”,这不仅仅是一个字眼的变化,更是方式上的变化。彼此是纠正与被纠正的关系, 并非要打倒谁,并非你死我活的战斗。 纠假的内涵,起码应该包括如下几条:1、提出证据要更谨慎些,慎下结论;2、 不扣帽子。尤其应该杜绝“流氓、打手、骗子”之类情绪化的字眼;3、给被揭露者以充分 的、对等的解释、辩论空间,尊重其人格;4、不猜测被揭露者的动机,不把他们当作假想 敌。 这不是自我束缚,更非乡愿,而是自我约束。方舟子认为“真相不能附加任何前 提,不能强制要求真相长着一张慈眉善目的脸”,但真相也不能长着一张凶神恶煞的脸,起 码,可以让它面无表情。 打假的中国生存之道 以上说法,绝不是只给好人立规矩,放纵坏人。但打假事业要提成形象,要扩大 格局,再上层楼,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方舟子被打事件发生后,部分舆论暴露出幸灾乐祸 的情绪,这很不正常。本次事件的是是非非很明显,为什么还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认为幸灾 乐祸者全部是被揭发者及其拥趸,一定有一部分人是不满于方舟子的人格。方舟子是职业打 假者,不承担道德楷模义务,如同郭德纲,在某一专业上突出,就已经足够。但现实是,作 为公众人物,他们已经踏上一条不归路。他们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负责,就不得不从某种 程度地牺牲自己的性格,认同规则,以自身形象来提高“打假”两字的含金量。 这,这既是适应国情的当下必然,也是未来社会的大势所趋。且不谈宽容与爱, 起码应该多讲理性与谨慎吧?或曰:刻意造假的人讲理性了吗?答案很简单:狗可以咬人, 人不可以咬狗,但可以通过人的规则来惩罚咬人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