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还是见义勇为? 组长:严青焓 组员:王璐瑶柴昀路李梦芝朱万丽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柴昀路) 半数人(54%)认为见死不救行为较为普遍其余24%的人认为见死不救不普遍22%的人认 为不好说;与之相对比的是认为见义勇为普遍的人数同样占56%不普遍的占25%不好说 19%这两组数据分布几乎相同。根据这一结果我们可以认为,虽然只看见死不救行为 确实会觉得社会冷漠,但是与见义勇为行为的出现结合,就会发现社会上依旧存在许多 “正能量”。 2.见死不救原因中排在第一的是救人反被讹的事件太多(78%),体现了某些事件的恶劣影 响。应当在处理此类案件的时候考虑社会影响,保障救助者的权益。 其次的原因是自身缺乏施救能力(69%),结合65%的人表示“接受过急救培训,但不熟 练”以及33%“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暴露了我国急救技能知识普及上的不足。 见死不救的原因还有“太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64%)”以及“周围有其他人,不 定要我行动(29%)”。减少这些顾虑,我认为可以从引导社会价值观、对见义勇为者进 行表彰奖励等方式来入手。 3.多数人(73%认为见死不救没必要列入违法行为最大的理由是不能强人所难(84%)、立 法过于死板(61%)等。而认为见死不救有必要列入违法行为的人(26%)主要原因在 于立法能有效减少见死不救行为的发生(95%) 可见人们一般认为目前要对见死不救立法还有些操之过急,应当先从舆论、价值观教育、 普及急救知识、奖励帮助他人者方面努力减少见死不救现象的发生 4.遇到陌生人呼救,会选择直接视而不见的人所占比例非常少(4%),多数人选择视情况 而定,体现了目前人们总体善良的现状,以及在助人方面较为谨慎的态度。我认为谨慎 的态度并不能说是一个坏情况,只要加以合适的引导,就能营造出和谐的社会风气。 5.调查结果表明,呼救人的情况越紧急,愿意出手帮助的人越多,这一点符合人性规律 的预期 6.在周围有人请求一起进行帮助的情况下,愿意帮助的人数大大提高。因此在遇到类似情 时,我们可以考虑邀请身边的人一起,以此规避风险 7.在周围没有目击者时,进行援助的比例是最低的,这也说明了一些社会事件对社会风气 的不利影响。应当在处理此类案件的时候考虑社会影响,保障救助者的权益
见死不救,还是见义勇为? 组长:严青焓 组员:王璐瑶 柴昀路 李梦芝 朱万丽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柴昀路) 1. 半数人(54%)认为见死不救行为较为普遍 其余 24%的人认为见死不救不普遍,22%的人认 为不好说;与之相对比的是认为见义勇为普遍的人数同样占 56%,不普遍的占 25%,不好说 19%.这两组数据分布几乎相同。根据这一结果我们可以认为,虽然只看见死不救行为, 确实会觉得社会冷漠,但是与见义勇为行为的出现结合,就会发现社会上依旧存在许多 “正能量”。 2. 见死不救原因中排在第一的是救人反被讹的事件太多(78%),体现了某些事件的恶劣影 响。应当在处理此类案件的时候考虑社会影响,保障救助者的权益。 其次的原因是自身缺乏施救能力(69%),结合 65%的人表示“接受过急救培训,但不熟 练”以及 33%“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暴露了我国急救技能知识普及上的不足。 见死不救的原因还有“太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64%)”以及“周围有其他人,不一 定要我行动(29%)”。减少这些顾虑,我认为可以从引导社会价值观、对见义勇为者进 行表彰奖励等方式来入手。 3. 多数人(73%)认为见死不救没必要列入违法行为,最大的理由是不能强人所难(84%)、立 法过于死板(61%)等。而认为见死不救有必要列入违法行为的人(26%)主要原因在 于立法能有效减少见死不救行为的发生(95%) 可见人们一般认为目前要对见死不救立法还有些操之过急,应当先从舆论、价值观教育、 普及急救知识、奖励帮助他人者方面努力减少见死不救现象的发生。 4. 遇到陌生人呼救,会选择直接视而不见的人所占比例非常少(4%),多数人选择视情况 而定,体现了目前人们总体善良的现状,以及在助人方面较为谨慎的态度。我认为谨慎 的态度并不能说是一个坏情况,只要加以合适的引导,就能营造出和谐的社会风气。 5. 调查结果表明,呼救人的情况越紧急,愿意出手帮助的人越多,这一点符合人性规律 的预期 6. 在周围有人请求一起进行帮助的情况下,愿意帮助的人数大大提高。因此在遇到类似情 况时,我们可以考虑邀请身边的人一起,以此规避风险。 7. 在周围没有目击者时,进行援助的比例是最低的,这也说明了一些社会事件对社会风气 的不利影响。应当在处理此类案件的时候考虑社会影响,保障救助者的权益
调查分析(侏朱万丽,李梦芝) Q1:几乎所有人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过“见死不救”的发生,但是绝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并 没有真正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分析: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其实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愿意在别人困难之时伸出援 助之手的 Q2:首先接受调查的所有人都乐意去帮助别人,但是他们选择的方式有所不同。一部分人 在这种情况下会不假思索地直接上前帮忙;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不和跌倒者有直接的肢体接触 而是帮他们打一个120。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害怕帮人者反被敲诈,二是觉得自己不 具备救人的专业技巧,害怕好心办坏事。 Q3:被调查者都愿意继续去救人。(他们认为自己的救人方式不会遭到诬陷。) Q4: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社会信任度,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种机制 (2):对恶意诬陷别人的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3):肃清舆论,减少新闻媒体不正确的导向性(新闻媒体不要为了增加新闻爆点刻意大肆 报道救人反被诬事件) 关于立不立法:被调查者都认为立法是没有必要的。 (1)如果对见死不救进行立法,没办法量刑 (2)见死不救更多的还是道德层面的问题 (3)善良是自己的选择
调查分析((朱万丽,李梦芝) Q1:几乎所有人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过“见死不救”的发生,但是绝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并 没有真正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分析: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其实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愿意在别人困难之时伸出援 助之手的。 Q2:首先接受调查的所有人都乐意去帮助别人,但是他们选择的方式有所不同。一部分人 在这种情况下会不假思索地直接上前帮忙;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不和跌倒者有直接的肢体接触, 而是帮他们打一个 120。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害怕帮人者反被敲诈,二是觉得自己不 具备救人的专业技巧,害怕好心办坏事。 Q3:被调查者都愿意继续去救人。(他们认为自己的救人方式不会遭到诬陷。) Q4: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社会信任度,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种机制; (2):对恶意诬陷别人的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3):肃清舆论,减少新闻媒体不正确的导向性(新闻媒体不要为了增加新闻爆点刻意大肆 报道救人反被诬事件) 关于立不立法:被调查者都认为立法是没有必要的。 (1)如果对见死不救进行立法,没办法量刑; (2)见死不救更多的还是道德层面的问题; (3)善良是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