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现代中、日、韩、朝四国关系看国与国 的利益与友谊的关系 【摘要】国与国之间,是不是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友谊?这个问题值得 我们深思。一方面什么算是国家关系?另一方面如何分清那些交织在一起的友谊 和利益?本文试图沿着重大历史事件的脉络,从近现代中、日、韩、朝四国关系 的变化,来探究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利益与友谊,从而判断主导国家关系的核心是 利益还是友谊。 【关键词】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友谊、利益 【正文】国与国之间是否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友谊?这不光是一个政 治、历史问题,也属于一个伦理学问题。要研究这个问题,就得从历史的角度出 发,考察历史上的国家关系。整部世界史时间跨度太长、涉及面太广,我们不可 能全都研究一遍,只能选取典型案例。中、日、韩、朝这四个国家多年为邻,之 间联系比较密切,恩恩怨怨非常多。再者从十九世纪末以后,这三或四个国家开 始逐步进入现代国家行列,相互的交往骤然增多,留下的史料也很丰富。所以, 我们考察中、日、韩、朝从甲午战争到当代这段历史,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国与国 之间的友谊、利益。 东北亚四国之间的利益和友谊 人性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逐利,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也必然带有逐利的 面,那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一定受到利益的驱动。从1894年至今,中、日、韩、 朝四国之间的历史基本上由利益来主导的,但民间的友谊并不是由利益来主导 的。下面是列举出的重大历史事件。 (1)甲午战争 1894年初,朝鲜全罗道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中国应朝鲜之邀请 出兵半岛,是宗主国对属国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保护义务,亦符合当时的国际惯 例;而日本乘机出兵朝鲜,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日本的军事力量出现在半岛之后, 无视朝鲜内战已经平息的事实,对中日共同撤军的建议置若罔闻,反而另起事端, 声称要对朝鲜内政实行改革,并积极进行战争准备。中国既不愿和日本发生战争, 又企图保全宗主国的体面与尊严,不愿从朝鲜完全抽身。大清帝国的实力已经不 允许它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属国,但清朝政府计不出此,贪恋宗主国的虚名,陷
从近现代中、日、韩、朝四国关系看国与国 的利益与友谊的关系 【摘要】国与国之间,是不是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友谊?这个问题值得 我们深思。一方面什么算是国家关系?另一方面如何分清那些交织在一起的友谊 和利益?本文试图沿着重大历史事件的脉络,从近现代中、日、韩、朝四国关系 的变化,来探究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利益与友谊,从而判断主导国家关系的核心是 利益还是友谊。 【关键词】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友谊、利益 【正文】国与国之间是否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友谊?这不光是一个政 治、历史问题,也属于一个伦理学问题。要研究这个问题,就得从历史的角度出 发,考察历史上的国家关系。整部世界史时间跨度太长、涉及面太广,我们不可 能全都研究一遍,只能选取典型案例。中、日、韩、朝这四个国家多年为邻,之 间联系比较密切,恩恩怨怨非常多。再者从十九世纪末以后,这三或四个国家开 始逐步进入现代国家行列,相互的交往骤然增多,留下的史料也很丰富。所以, 我们考察中、日、韩、朝从甲午战争到当代这段历史,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国与国 之间的友谊、利益。 一.东北亚四国之间的利益和友谊 人性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逐利,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也必然带有逐利的一 面,那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一定受到利益的驱动。从 1894 年至今,中、日、韩、 朝四国之间的历史基本上由利益来主导的,但民间的友谊并不是由利益来主导 的。下面是列举出的重大历史事件。 (1)甲午战争 1894 年初,朝鲜全罗道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中国应朝鲜之邀请 出兵半岛,是宗主国对属国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保护义务,亦符合当时的国际惯 例;而日本乘机出兵朝鲜,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日本的军事力量出现在半岛之后, 无视朝鲜内战已经平息的事实,对中日共同撤军的建议置若罔闻,反而另起事端, 声称要对朝鲜内政实行改革,并积极进行战争准备。中国既不愿和日本发生战争, 又企图保全宗主国的体面与尊严,不愿从朝鲜完全抽身。大清帝国的实力已经不 允许它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属国,但清朝政府计不出此,贪恋宗主国的虚名,陷
入朝鲜事务的纠纷之中。既要维护对朝鲜的宗主权,就应认真进行战争准备,彻 底清除日本的危胁,但清政府却消极被动,企图通过谈判达到既不与日本决裂 又能维持其在朝鲜特殊地位的目的,首鼠两端,实为一大失策。日本看出了清朝 政府的这种矛盾心理,于是在外交上纵横捭阖,无所不用其极:既制造事端,有 意激化矛盾;又与清朝政府进行交涉,使清政府存有避战的侥幸心理。等到时机 完全成熟之时,蓄谋已久的日本终于挑起了战争。朝鲜政府请兵于国,没有料到 在请来上国的同时又招来了强邻。在中日两国的纷争之中,李氏王朝生存于宗主 国和宿敌的夹缝之间:它需要中国对其进行保护,但中国却无能为力;它对日本 的步步进逼虽有抗争,但又软弱无力,终于使国土充当了中日战争的战场。 战前中日朝关系错综复杂,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但是各国都是各为各的利 益而动:中国为了宗主国的虚名、日本为其侵略朝鲜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计划、 朝鲜为了国家的稳定与利益 战后中日关系趋于平稳发展,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甲午战争引发的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制约着日本对华政策的制定与实 施,从而规定中日关系只能向着平稳方向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 德、俄、美在中国均发展起各自的势力,相互之间存在制衡,这种关系不允许日 本打破、制约了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 2、世纪之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方式改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中日关系。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得生产力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它们 迫切需要商品倾销地、原料供应地,更需要资本输出地,这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 国家侵略扩张方式的改变。这一时期除军事威胁与政府外,更主要的方式是通过 经济来操纵、控制殖民地。 日本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在马关条约中获得的利益。首先,日本要把主 要精力放在加强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上,但因朝鲜人民反抗激烈,导致日本无暇顾 及中国;其次,按照《马关条约》的内容,日本割占了台湾,台湾人民的英勇抵 抗也使得日本无法短时间内很好地控制殖民地;再次,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 得了巨额的赔款和贸易主动权,日本迫切需要时间利用这些权益去扩充自己的经 济实力。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在逐步兑现《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奉行 妥协、投降、卖国政策,这也是这一时期中日关系没有出现重大冲突的一个因素
入朝鲜事务的纠纷之中。既要维护对朝鲜的宗主权,就应认真进行战争准备,彻 底清除日本的危胁,但清政府却消极被动,企图通过谈判达到既不与日本决裂、 又能维持其在朝鲜特殊地位的目的,首鼠两端,实为一大失策。日本看出了清朝 政府的这种矛盾心理,于是在外交上纵横捭阖,无所不用其极:既制造事端,有 意激化矛盾;又与清朝政府进行交涉,使清政府存有避战的侥幸心理。等到时机 完全成熟之时,蓄谋已久的日本终于挑起了战争。朝鲜政府请兵于国,没有料到 在请来上国的同时又招来了强邻。在中日两国的纷争之中,李氏王朝生存于宗主 国和宿敌的夹缝之间:它需要中国对其进行保护,但中国却无能为力;它对日本 的步步进逼虽有抗争,但又软弱无力,终于使国土充当了中日战争的战场。1 战前中日朝关系错综复杂,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但是各国都是各为各的利 益而动:中国为了宗主国的虚名、日本为其侵略朝鲜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计划、 朝鲜为了国家的稳定与利益。 战后中日关系趋于平稳发展2,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甲午战争引发的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制约着日本对华政策的制定与实 施,从而规定中日关系只能向着平稳方向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法、 德、俄、美在中国均发展起各自的势力,相互之间存在制衡,这种关系不允许日 本打破、制约了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 2、世纪之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方式改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中日关系。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得生产力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它们 迫切需要商品倾销地、原料供应地,更需要资本输出地,这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 国家侵略扩张方式的改变。这一时期除军事威胁与政府外,更主要的方式是通过 经济来操纵、控制殖民地。 3、日本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在马关条约中获得的利益。首先,日本要把主 要精力放在加强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上,但因朝鲜人民反抗激烈,导致日本无暇顾 及中国;其次,按照《马关条约》的内容,日本割占了台湾,台湾人民的英勇抵 抗也使得日本无法短时间内很好地控制殖民地;再次,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 得了巨额的赔款和贸易主动权,日本迫切需要时间利用这些权益去扩充自己的经 济实力。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在逐步兑现《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奉行 妥协、投降、卖国政策,这也是这一时期中日关系没有出现重大冲突的一个因素
新兴起来的日本经过8个月的甲午战争耗尽国力,需要休养生息,为下 次侵略战争积蓄力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实力 5、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战后逐步加深。一方面日本通过武力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中日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贸易额不断扩增;另一方面,战后的中国 急需从日本学习先进的经济政治体制、扩大交流,日本也希望通过文化的交流培 养“亲日派”,故中日间的留学生人数在这一期间也迅速增多。 甲午中日战争对于中日的关系有着长远的影响: 1、中日关系的症结。甲午战争后,中日关系急剧下降,之后中日间的摩擦 甚多,两国民间的对立情绪大涨,两国至今仍难以握手言和。即使签订了和平条 约,也不能保证两国之间有着充分的相互信任。对如何看待历史问题,中国政府 的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日本应该对其在历史上对东亚各国人民犯下的罪行进行 深刻的反省,向各国人民道歉,以防止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 2、中国在对待日本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中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也在逐年扩大。中日两国在政 治与历史上的分歧并没有因其恶化而中断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中国政府在处理 这些关系时还是十分明智的,首先不是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而放弃经济的发展, 因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这就需要 其它国家的帮助,而与日本的经贸往来则能够取长补短,发展壮大自己,进而能 够与之相抗衡;同时,在政治上,也不会因为经济的因素而向日本低头。甲午战 争时的那种委曲求全的外交路线再也不会重演了,对日外交逐步走向了成熟 战后,清政府的懦弱无能充分暴露在了日本侵略者面前,原本泱泱大国的形 象彻底撕毁,中日关系从此由中国强大日本弱小的局面转变为中国弱小日本强 大,并由此使得日本侵略者肆无忌惮的开始对中国的侵略史。 甲午战争还给中朝关系带来变化。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宣布 了朝鲜的独立自主,1899年9月11日,《中韩通商条约》使中韩公使级外交关系 得以建立,标志着近代中韩关系的确立,朝贡关系退出历史舞台。近代中韩关系 的建立是条约关系取代朝贡关系的过程,但朝贡关系中文化、观念方面的影响仍 然存在。朝鲜试图摆脱清政府,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又畏惧虎视眈眈日、俄, 于是仍然努力维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清朝则妄图回复其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4、新兴起来的日本经过8个月的甲午战争耗尽国力,需要休养生息,为下一 次侵略战争积蓄力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实力。 5、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战后逐步加深。一方面日本通过武力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中日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贸易额不断扩增;另一方面,战后的中国 急需从日本学习先进的经济政治体制、扩大交流,日本也希望通过文化的交流培 养“亲日派”,故中日间的留学生人数在这一期间也迅速增多。 甲午中日战争对于中日的关系有着长远的影响3: 1、中日关系的症结。甲午战争后,中日关系急剧下降,之后中日间的摩擦 甚多,两国民间的对立情绪大涨,两国至今仍难以握手言和。即使签订了和平条 约,也不能保证两国之间有着充分的相互信任。对如何看待历史问题,中国政府 的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日本应该对其在历史上对东亚各国人民犯下的罪行进行 深刻的反省,向各国人民道歉,以防止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 2、中国在对待日本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中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也在逐年扩大。中日两国在政 治与历史上的分歧并没有因其恶化而中断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中国政府在处理 这些关系时还是十分明智的,首先不是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而放弃经济的发展, 因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这就需要 其它国家的帮助,而与日本的经贸往来则能够取长补短,发展壮大自己,进而能 够与之相抗衡;同时,在政治上,也不会因为经济的因素而向日本低头。甲午战 争时的那种委曲求全的外交路线再也不会重演了,对日外交逐步走向了成熟。 战后,清政府的懦弱无能充分暴露在了日本侵略者面前,原本泱泱大国的形 象彻底撕毁,中日关系从此由中国强大日本弱小的局面转变为中国弱小日本强 大,并由此使得日本侵略者肆无忌惮的开始对中国的侵略史。 甲午战争还给中朝关系带来变化。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宣布 了朝鲜的独立自主, 1899年9月11日,《中韩通商条约》使中韩公使级外交关系 得以建立,标志着近代中韩关系的确立,朝贡关系退出历史舞台。近代中韩关系 的建立是条约关系取代朝贡关系的过程,但朝贡关系中文化、观念方面的影响仍 然存在。4朝鲜试图摆脱清政府,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又畏惧虎视眈眈日、俄, 于是仍然努力维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清朝则妄图回复其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可是遭到日、俄的阻拦,没有成功。同时,已经变身为韩国的朝鲜同日本的关系 日益恶化 “弱国无外交”,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弱、清政府奉行卖国政策,助长了日本 的侵略气焰,而战后却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稳定发展,这不是因为国家之间存 在共同利益或者存有友谊,而只是因为暂时还不需要战争:日本需要休养生息以 发展实力蓄积更大的阴谋、清政府则忙于搜刮民脂民膏来讨好日本侵略者,后来 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也证明了这一点,弱国只能任由压迫,期待中日友谊来解决 侵略行为是不可能的。国家之间只存在永恒的利益,不存在永恒 (2)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为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惨痛的代 价。在这个时期,中日之间的主旋律可以说是由刀枪剑戟主奏的 首先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7月7日的 卢沟桥事变,在这次事变中,日军企图跨越卢沟桥进军华北,但遭到卢沟桥守军 的顽强抵抗。自此国共第二次合作主导的全民族抗战全面展开。但在此之前日本 早已为对中国的战争做好了铺垫。 从1840年中国开始遭遇外侮时,日本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但明治维新 后,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不断发展,并企图向外扩张。1894年的甲午海战成 了日本侵华的跳板,自那时起,日本从中国攫取了数不尽的财富,这更为它日后 的嚣张做了铺垫。就拿甲午海战之后的马关条约而言,中国赔款两亿两白银,加 上赎回辽东的3000万两白银,以及日军在威海卫驻兵费150万两,合计23250 万两白银,折合3.5亿日元,相当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暴利驱使着日本在 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挑起事端,并一举占领我国东北全境,这次他想索取的 不只是金钱,而是脱亚入欧,开疆拓土,布国威于四方。征服朝鲜,征服满蒙, 征服全中国己经成为他的计划,中国不再是它崇拜的对象。这也就预示了它日 后的骄横和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惨败 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我们可以从1984年由湖 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稿》(上下册,龚古今、唐培吉主编)°中 得出结论。也就是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也是终点。关于起点问题,应该
可是遭到日、俄的阻拦,没有成功。同时,已经变身为韩国的朝鲜同日本的关系 日益恶化。 “弱国无外交”,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弱、清政府奉行卖国政策,助长了日本 的侵略气焰,而战后却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稳定发展,这不是因为国家之间存 在共同利益或者存有友谊,而只是因为暂时还不需要战争:日本需要休养生息以 发展实力蓄积更大的阴谋、清政府则忙于搜刮民脂民膏来讨好日本侵略者,后来 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也证明了这一点,弱国只能任由压迫,期待中日友谊来解决 侵略行为是不可能的。国家之间只存在永恒的利益,不存在永恒。 (2)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为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惨痛的代 价。在这个时期,中日之间的主旋律可以说是由刀枪剑戟主奏的。 首先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1937 年 7 月 7 日的 卢沟桥事变,在这次事变中,日军企图跨越卢沟桥进军华北,但遭到卢沟桥守军 的顽强抵抗。自此国共第二次合作主导的全民族抗战全面展开。但在此之前日本 早已为对中国的战争做好了铺垫。 从 1840 年中国开始遭遇外侮时,日本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但明治维新 后,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不断发展,并企图向外扩张。1894 年的甲午海战成 了日本侵华的跳板,自那时起,日本从中国攫取了数不尽的财富,这更为它日后 的嚣张做了铺垫。就拿甲午海战之后的马关条约而言,中国赔款两亿两白银,加 上赎回辽东的 3000 万两白银,以及日军在威海卫驻兵费 150 万两,合计 23250 万两白银,折合 3.5 亿日元,相当于日本 4 年的财政收入。暴利驱使着日本在 1931 年 9 月 18 日在沈阳挑起事端,并一举占领我国东北全境,这次他想索取的 不只是金钱,而是脱亚入欧,开疆拓土,布国威于四方。征服朝鲜,征服满蒙, 征服全中国已经成为他的计划,中国不再是它崇拜的对象。5这也就预示了它日 后的骄横和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惨败。 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我们可以从 1984 年由湖 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稿》(上下册,龚古今、唐培吉主编)6中 得出结论。也就是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也是终点。关于起点问题,应该
是既不能算是九一八事变,也不能以欧洲英法联军八个月的“静坐战”为准。 真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应该是发生在中国的七七事变。理由是1936年德意 日三国同盟就已成立,三国中任意一国发动战争都可以视作这个集体发动战争 在七七事变时“世界范围的法西斯侵略和饭法西斯战争已不可避免”。而在战争 的结束,美国虽然对日本本土投下两枚原子弹,但迫使日本彻底放弃战争投降的 还是1945年中国军民的大反击。 抗日战争在日本而言不过是为了更丰厚的利益发动的又一次掠夺式侵华战 争,但从1937年七七事变起,甚至可以说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经历 的这8年或14年的战争是无法用文字表述清楚地灾难。日军的势力到达了大半 个中国,日本还在中国建立了伪满洲国,南京汪伪,北平伪临时政府等几个傀儡 政权,执行日本殖民式统治。8年的战争造成了无数的财政损失和人员伤亡。日 军的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杀,各处的万人坑给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数不清的累累 白骨,给中国人心上留下了无法抹平的伤痕。还有731细菌部队,死亡工程,人 肉工程,惨绝人寰。甚至细菌的隐患现在还存在于中华大地。 在这种战争的主旋律之下,日军在中国可以说是横行肆虐,这一点从侵华日 军的日记或者回忆录里可见一斑。我们选取比较著名的《东史郎日记》。东史郎 姓东,史郎是后来他为自己取得名字。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被日军派到中国参展, 回国后他整理了自己的日记并将其出版。书中不乏对日军侵华战争中残酷行为的 控诉,这本书出版之后即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打击。我们从书中摘抄一段文字如 下:杀人工业!我们是这个工业的忠实职员。死亡到处播撒着尸骨。播下尸骨的 地方又萌出嫩芽.那嫩芽又不分昼夜,不分春夏秋冬地在成长。°从语源上讲,“右 翼”这个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当时的法国国民议会中,从议长坐的位置 上看,右边是保守派,左边是革命派,故有左翼和右翼之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日本的右翼势力极力宣扬天皇中心主义,进行反共,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等, 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对东史郎进行起诉就是他们开展的活动之一。从这里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不乏右翼分子对侵华历史进行篡改,但仍有一些有良知的日本 人尊重历史,在本篇综述的后面我们会讲到 日本右翼的行为无数次激怒了中国人民,也多次激起中华民族的民族优越 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联军的消极作战
是既不能算是九一八事变,也不能以欧洲英法联军八个月的“静坐战”1为准。 真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应该是发生在中国的七七事变。理由是 1936 年德意 日三国同盟就已成立,三国中任意一国发动战争都可以视作这个集体发动战争, 在七七事变时“世界范围的法西斯侵略和饭法西斯战争已不可避免”。而在战争 的结束,美国虽然对日本本土投下两枚原子弹,但迫使日本彻底放弃战争投降的 还是 1945 年中国军民的大反击。7 抗日战争在日本而言不过是为了更丰厚的利益发动的又一次掠夺式侵华战 争,但从 1937 年七七事变起,甚至可以说是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经历 的这 8 年或 14 年的战争是无法用文字表述清楚地灾难。日军的势力到达了大半 个中国,日本还在中国建立了伪满洲国,南京汪伪,北平伪临时政府等几个傀儡 政权,执行日本殖民式统治。8 年的战争造成了无数的财政损失和人员伤亡。日 军的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杀,各处的万人坑给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数不清的累累 白骨,给中国人心上留下了无法抹平的伤痕。还有 731 细菌部队,死亡工程,人 肉工程,惨绝人寰。甚至细菌的隐患现在还存在于中华大地。8 在这种战争的主旋律之下,日军在中国可以说是横行肆虐,这一点从侵华日 军的日记或者回忆录里可见一斑。我们选取比较著名的《东史郎日记》。东史郎 姓东,史郎是后来他为自己取得名字。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被日军派到中国参展, 回国后他整理了自己的日记并将其出版。书中不乏对日军侵华战争中残酷行为的 控诉,这本书出版之后即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打击。我们从书中摘抄一段文字如 下:杀人工业!我们是这个工业的忠实职员。死亡到处播撒着尸骨。播下尸骨的 地方又萌出嫩芽.那嫩芽又不分昼夜,不分春夏秋冬地在成长。9从语源上讲,“右 翼”这个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当时的法国国民议会中,从议长坐的位置 上看,右边是保守派,左边是革命派,故有左翼和右翼之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日本的右翼势力极力宣扬天皇中心主义,进行反共,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等, 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对东史郎进行起诉就是他们开展的活动之一。10从这里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不乏右翼分子对侵华历史进行篡改,但仍有一些有良知的日本 人尊重历史,在本篇综述的后面我们会讲到。 日本右翼的行为无数次激怒了中国人民,也多次激起中华民族的民族优越 1注: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联军的消极作战
感,为此我们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也对民族观念有一定的思考。从长远来看,日 本民族与中华民族的交流从古代就有,我们前面也会谈到,唐代的交往繁盛与日 本的日益崇拜甚至依赖中国。但到了近代在日本强大起来,而中国任人宰割的时 候。两个民族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当然有两方当权政要的态度的关系。 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间,中国一度处于军阀混战状态, 对于日本的嚣张行为,中国也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理睬。直到1931年之前, 对于日本,中国政府都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而在蒋介石的势力即将扫平全国其 他军阀的时候,蒋介石才发出了指示说:对于日军的主动进攻,要用武力对付他 们,决不能退让。但他也有指示说:不主动对日宣战。而1931年日军终于发动 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方面面临两种选择:攘外或者安内。此时中华民族内部还 处于混乱状态,中正先生选择了先统一中国。然而,事情并没有中正先生或者日 本方面想的那样简单,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还是没有得到统一,但中华民 族对于日本的侵略已忍无可忍,全面抗战终于爆发。1 在两个民族的“大义”面前,仍然不乏日本民族的和平爱好者。他们在中华 民族的土地上或者在日本的本土进行着反战工作。其中,有一位代表人物叫鹿地 亘(1903一1982天本名漱口贡,日本九州鹿儿岛人,日本共产党员),他从 战争开始便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日本人的反战运动,1940年7月20日,在华 日本人反战同盟总部正式成立,鹿地亘任会长。而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 则有1939年,由苏联进人延安的日本共产党领导人之一野坂参三(化名圈野 进)建立的日本人反战团体。除这两个反战同盟外,还有许多日本人在日本本土 进行反战活动。 无论是从精神文化上还是物质上,中国的抗日战争,或者说是日本的第二次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破坏都极为严重。日本为自己的扩张利益牺牲了无 数中华儿女的生命,这不仅是国家之间的战争那么简单,这次侵华战争也让我们 重新认识了中华民族跟日本民族的关系。毕竟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演进,日本人 与中华民族间进行了深入的文化交流。最后日本国狭隘的利益观念给两国人民的 心中都留下了不可抹去的伤痕。 (3)抗美援朝战争 1945年,在日本投降前夕,杜鲁门和斯大林在波茨坦通过了一项声明,保
感,为此我们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也对民族观念有一定的思考。从长远来看,日 本民族与中华民族的交流从古代就有,我们前面也会谈到,唐代的交往繁盛与日 本的日益崇拜甚至依赖中国。但到了近代在日本强大起来,而中国任人宰割的时 候。两个民族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当然有两方当权政要的态度的关系。 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之间,中国一度处于军阀混战状态, 对于日本的嚣张行为,中国也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理睬。直到 1931 年之前, 对于日本,中国政府都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而在蒋介石的势力即将扫平全国其 他军阀的时候,蒋介石才发出了指示说:对于日军的主动进攻,要用武力对付他 们,决不能退让。但他也有指示说:不主动对日宣战。而 1931 年日军终于发动 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方面面临两种选择:攘外或者安内。此时中华民族内部还 处于混乱状态,中正先生选择了先统一中国。然而,事情并没有中正先生或者日 本方面想的那样简单,直到 1937 年七七事变中国还是没有得到统一,但中华民 族对于日本的侵略已忍无可忍,全面抗战终于爆发。11 在两个民族的“大义”面前,仍然不乏日本民族的和平爱好者。他们在中华 民族的土地上或者在日本的本土进行着反战工作。其中,有一位代表人物叫鹿地 亘(1903 一 1982 天本名漱口贡, 日本九州鹿儿岛人, 日本共产党员),他从 战争开始便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日本人的反战运动,1940 年 7 月 20 日, 在华 日本人反战同盟总部正式成立, 鹿地亘任会长。而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 则有 19 3 9 年, 由苏联进人延安的日本共产党领导人之一野坂参三(化名圈野 进)建立的日本人反战团体。12除这两个反战同盟外,还有许多日本人在日本本土 进行反战活动。 无论是从精神文化上还是物质上,中国的抗日战争,或者说是日本的第二次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破坏都极为严重。日本为自己的扩张利益牺牲了无 数中华儿女的生命,这不仅是国家之间的战争那么简单,这次侵华战争也让我们 重新认识了中华民族跟日本民族的关系。毕竟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演进,日本人 与中华民族间进行了深入的文化交流。最后日本国狭隘的利益观念给两国人民的 心中都留下了不可抹去的伤痕。 (3)抗美援朝战争 1945 年,在日本投降前夕,杜鲁门和斯大林在波茨坦通过了一项声明,保
证朝鲜在苏联、英国和中国共同托管朝鲜五年后实现独立。但在日本投降后,美 国意外地发现自己掌管着朝鲜半岛的南半部,便在稍作计划后履行了自己的托管 义务 但美国的这一决定加深了与苏联的矛盾,便将实现合作托管的这一问题扔给 了联合国。联合国提议在双方的辖区进行自由选举,但结果是,1948年5月在 南朝鲜举行了一次选举,建立了一个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随后苏联针对 美国的做法建立了一个以平壤为首都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 岛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上敌对的政权。 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内阁首相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大韩民国的突然进攻。韩军和 当时支援的美军在突然袭击下节节败退,直到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在仁川成功登 陆后,才扭转了局面。 当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并表现出越过三八线的意图时,中国不停地通过广播发 出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 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在当时中国正处于刚刚建国百废待兴的时候,起初大多 数领导人并不倾向于派兵参战。直到美国飞机轰炸了中国安东(今辽宁丹东), 并在在台湾海峡部署了第七舰队,中国政府感到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才在10 月8日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使中国获益颇丰。 第一解决了中国东北方向的国家安全问题。其实当时中国大陆正在准备着进 攻台湾,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美国势必会介入在大陆与台湾的战争。由于美军在 台湾海峡的封锁以及中国落后的海军和空军,如果不理会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作 战,当中国组建好装备精良的海军和空军时,美国早已占领了朝鲜全境,若它以 朝鲜半岛为跳板支援台湾的军队,大陆对台的作战将几乎没有嬴面。因此为了收 复台湾,必须要先解决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威胁 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四次中国与朝鲜联合打退日寇入侵朝鲜的史实。最早 是在唐朝,其次在明朝有两次,最后在清朝。日寇在历史上入侵朝鲜的目的,都 是为了占领朝鲜后,作为跳板,尔后侵略中国。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后,日本终于占领了朝鲜全境。之后日本就是以朝鲜为“跳板”,开始侵华战争
证朝鲜在苏联、英国和中国共同托管朝鲜五年后实现独立。但在日本投降后,美 国意外地发现自己掌管着朝鲜半岛的南半部,便在稍作计划后履行了自己的托管 义务。 但美国的这一决定加深了与苏联的矛盾,便将实现合作托管的这一问题扔给 了联合国。联合国提议在双方的辖区进行自由选举,但结果是,1948 年 5 月在 南朝鲜举行了一次选举,建立了一个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随后苏联针对 美国的做法建立了一个以平壤为首都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 岛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上敌对的政权。 1950 年 6 月 25 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内阁首相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大韩民国的突然进攻。韩军和 当时支援的美军在突然袭击下节节败退,直到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在仁川成功登 陆后,才扭转了局面。 当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并表现出越过三八线的意图时,中国不停地通过广播发 出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 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在当时中国正处于刚刚建国百废待兴的时候,起初大多 数领导人并不倾向于派兵参战。直到美国飞机轰炸了中国安东(今辽宁丹东), 并在在台湾海峡部署了第七舰队,中国政府感到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才在 10 月 8 日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使中国获益颇丰。 第一解决了中国东北方向的国家安全问题。其实当时中国大陆正在准备着进 攻台湾,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美国势必会介入在大陆与台湾的战争。由于美军在 台湾海峡的封锁以及中国落后的海军和空军,如果不理会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作 战,当中国组建好装备精良的海军和空军时,美国早已占领了朝鲜全境,若它以 朝鲜半岛为跳板支援台湾的军队,大陆对台的作战将几乎没有赢面。因此为了收 复台湾,必须要先解决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威胁。 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四次中国与朝鲜联合打退日寇入侵朝鲜的史实。最早 是在唐朝,其次在明朝有两次,最后在清朝。日寇在历史上入侵朝鲜的目的,都 是为了占领朝鲜后,作为跳板,尔后侵略中国。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后,日本终于占领了朝鲜全境。之后日本就是以朝鲜为“跳板”,开始侵华战争
古代的中国,从来没有犹豫过,为了使朝鲜不成为“跳板”,都是坚定地出兵朝 鲜,坚决地与日寇作战(包括已经十分衰弱的清朝)。朝鲜战争中美军越过三八线 与历史上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是有惊人相似之处的。正由于中国政府担心朝鲜 半岛会变成美国侵略中国大陆的跳板,抗美援朝战争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通过抗美援朝增强了同苏联老大哥之间的关系,是中国获得了大量的 援助。在战争期间,中国迅速地完成了军队的现代化和机械化。由于在战前斯大 林向毛泽东明确地表示了“可以完全满足中国抗美援朝所需的飞机、大炮、坦克 等军事装备”。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军队的装备完成了 质的飞跃:在陆军装备方面,50年代前期,中国共有106个陆军师,在抗美 援朝战争期间,有56个师获得了苏联的军事装备,50个师用国产的仿苏武器 进行了换装。获得苏军装备的56个师的编制配备与苏军完全一样,每个师 (14963人)有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坦克自行火炮团,1个独立高炮 营,1个独立反坦克营;坦克自行火炮团装备T-34坦克24辆,76毫米自行 火炮16辆;独立高炮营装备37毫米髙射炮12门;独立反坦克营装备57毫米 反坦克炮12门;全师步兵武器13938件,炮303门,汽车261辆,特种车 84辆,马车517辆,马1136匹。关于装甲兵装备,志愿军入朝后,为建立 起中国的坦克装甲兵部队,根据中苏协议,苏联派遣10个坦克自行火炮团于 1950年11月来华,由中国组织10个团的机构,以对口接收装备并接受训练 装备有:-34中型坦克300辆,重型坦克60辆,自行火炮40辆。用上述装 备,中国军队共组建了3个坦克师(每师2个团,再配以摩托步兵团、炮兵团), 3个独立坦克团以及基地训练团。关于高炮部队,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利用 苏联提供的37毫米高射炮组成了101个独立高射炮营,有53个营先后入朝作 战,另有40个营编入国内各大城市的防空髙射炮师、团,4个营编入坦克师 4个营编入海军基地。此外还组建了5个野战髙炮师和1个城防高炮师(用苏联 85毫米高射炮装备了24个营,用76.2毫米高射炮装备了14个营)。在炮兵 方面,50年代中国军队用苏联武器装备了火箭炮师2个(9个团)、榴弹炮师 14个、反坦克炮兵师2个、高射炮团33个、探照灯团4个、雷达团1个、独立 雷达营8个。工兵方面,用苏联的工程器材、舟桥装备了28个工兵团,其中 入朝参战的有13个团。在铁道兵方面,入朝的铁道兵有10个师,加上铁路
古代的中国,从来没有犹豫过, 为了使朝鲜不成为“跳板”,都是坚定地出兵朝 鲜,坚决地与日寇作战(包括已经十分衰弱的清朝)。朝鲜战争中美军越过三八线 与历史上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是有惊人相似之处的。13正由于中国政府担心朝鲜 半岛会变成美国侵略中国大陆的跳板,抗美援朝战争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通过抗美援朝增强了同苏联老大哥之间的关系,是中国获得了大量的 援助。在战争期间,中国迅速地完成了军队的现代化和机械化。由于在战前斯大 林向毛泽东明确地表示了“可以完全满足中国抗美援朝所需的飞机、大炮、坦克 等军事装备”。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军队的装备完成了 质的飞跃:在陆军装备方面, 50 年代前期, 中国共有 106 个陆军师, 在抗美 援朝战争期间, 有 56 个师获得了苏联的军事装备, 50 个师用国产的仿苏武器 进行了换装。获得苏军装备的 56 个师的编制配备与苏军完全一样, 每个师 ( 14963 人)有 3 个步兵团, 1 个炮兵团, 1 个坦克自行火炮团, 1 个独立高炮 营, 1 个独立反坦克营; 坦克自行火炮团装备 T- 34 坦克 24 辆, 76 毫米自行 火炮 16 辆; 独立高炮营装备 37 毫米高射炮 12 门; 独立反坦克营装备 57 毫米 反坦克炮 12 门; 全师步兵武器 13938 件, 炮 303 门, 汽车 261 辆, 特种车 84 辆, 马车 517 辆, 马 1136 匹。关于装甲兵装备, 志愿军入朝后, 为建立 起中国的坦克装甲兵部队, 根据中苏协议,苏联派遣 10 个坦克自行火炮团于 1950 年 11 月来华, 由中国组织 10 个团的机构, 以对口接收装备并接受训练。 装备有: T- 34 中型坦克 300 辆, 重型坦克 60 辆, 自行火炮 40 辆。用上述装 备, 中国军队共组建了 3 个坦克师(每师 2 个团, 再配以摩托步兵团、炮兵团), 3 个独立坦克团以及基地训练团。关于高炮部队,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利用 苏联提供的 37 毫米高射炮组成了 101 个独立高射炮营, 有 53 个营先后入朝作 战, 另有 40 个营编入国内各大城市的防空高射炮师、团, 4 个营编入坦克师。 4 个营编入海军基地。此外还组建了 5 个野战高炮师和 1 个城防高炮师( 用苏联 85 毫米高射炮装备了 24 个营, 用 76. 2 毫米高射炮装备了 14 个营)。在炮兵 方面, 50 年代中国军队用苏联武器装备了火箭炮师 2 个( 9 个团)、榴弹炮师 14 个、反坦克炮兵师 2 个、高射炮团 33 个、探照灯团 4 个、雷达团 1 个、独立 雷达营 8 个。工兵方面, 用苏联的工程器材、舟桥装备了 28 个工兵团, 其中 入朝参战的有 13 个团。在铁道兵方面, 入朝的铁道兵有 10 个师, 加上铁路
员工15万人,工程器材绝大部分购自苏联。空军方面,到1954年初,中国 共组建了28个空军师,5个独立飞行团,共有飞机3000余架,均是苏联赠 送和售予的 第三,中国通过抗美援朝的胜利证明了自己的强大,极大地提升了在国际上 的政治影响力,为后来进入联合国奠定了基础。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使以美 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再也没有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压制中国的声音,同时因 为保持了国家周边地区的和平,证明了并迫使其他国家认同了自己的大国地位 在朝鲜战争时期,中朝两国并非像兄弟一般铁板一块。 首先,朝鲜进攻韩国时虽得到了斯大林的默许,但实现并未告知中国,这 举动使毛泽东大为不满。当美国仁川登陆扭转败局并越过三八线时,金日成才向 中国政府请求支援。在中国志愿军刚进入朝鲜时,金日成甚至要求由朝鲜将领指 挥志愿军,同时两军的作战十分不协调,两方的指挥官对战术的制定有着很大的 分歧。最后中国不得不请求苏联从中斡旋使金日成放弃指挥中国志愿军的要求, 并使两军能够共同商议战术,协同作战。 其次在越过三八线作战的问题上,中国志愿军指挥官彭德怀建议稳扎稳打, 让部队得到充分的休整,并且想在三八线附近停止战争。而金日成则意图尽快占 领汉城,缩短了休整的时间。这一分歧使部分朝鲜官员认为中国军队惧战,使中 国指挥官在朝鲜人心中失去了一部分威信 同时,在如何处理朝鲜铁路的管理权、遣返战俘和和平谈判的问题上,双方 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造成分歧的原因不仅仅是中朝领导人的战略思想不同,还有金日成政府对中 国的不信任。由于朝鲜劳动党内部存在着多个派系,其中南方派、苏联派和延安 派对金日成的领导地位都存在威胁,特别是军队高级将领多为延安派,他们与中 国的来往较为密切,使金日成感到不安。同时中国军队指挥官也时常表现出对朝 鲜军方的指挥和作战能力的轻视,使中朝高层之间缺乏真诚和信任,从而给双方 合作带来了困难 由此可见,在中朝两国的领导人之间并不存在着所谓的友谊,双方合作主要 是为了各自的战略和政治利益。 虽然中国领导人出兵朝鲜完全是为了本国的利益照相,但中朝人民之间确实
员工 15 万人, 工程器材绝大部分购自苏联。空军方面, 到 1954 年初, 中国 共组建了 28 个空军师, 5 个独立飞行团, 共有飞机 3000 余架, 均是苏联赠 送和售予的。14 第三,中国通过抗美援朝的胜利证明了自己的强大,极大地提升了在国际上 的政治影响力,为后来进入联合国奠定了基础。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使以美 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再也没有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压制中国的声音,同时因 为保持了国家周边地区的和平,证明了并迫使其他国家认同了自己的大国地位。 在朝鲜战争时期,中朝两国并非像兄弟一般铁板一块。 首先,朝鲜进攻韩国时虽得到了斯大林的默许,但实现并未告知中国,这一 举动使毛泽东大为不满。当美国仁川登陆扭转败局并越过三八线时,金日成才向 中国政府请求支援。在中国志愿军刚进入朝鲜时,金日成甚至要求由朝鲜将领指 挥志愿军,同时两军的作战十分不协调,两方的指挥官对战术的制定有着很大的 分歧。最后中国不得不请求苏联从中斡旋使金日成放弃指挥中国志愿军的要求, 并使两军能够共同商议战术,协同作战。 其次在越过三八线作战的问题上,中国志愿军指挥官彭德怀建议稳扎稳打, 让部队得到充分的休整,并且想在三八线附近停止战争。而金日成则意图尽快占 领汉城,缩短了休整的时间。这一分歧使部分朝鲜官员认为中国军队惧战,使中 国指挥官在朝鲜人心中失去了一部分威信。 同时,在如何处理朝鲜铁路的管理权、遣返战俘和和平谈判的问题上,双方 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造成分歧的原因不仅仅是中朝领导人的战略思想不同,还有金日成政府对中 国的不信任。由于朝鲜劳动党内部存在着多个派系,其中南方派、苏联派和延安 派对金日成的领导地位都存在威胁,特别是军队高级将领多为延安派,他们与中 国的来往较为密切,使金日成感到不安。同时中国军队指挥官也时常表现出对朝 鲜军方的指挥和作战能力的轻视,使中朝高层之间缺乏真诚和信任,从而给双方 合作带来了困难。 由此可见,在中朝两国的领导人之间并不存在着所谓的友谊,双方合作主要 是为了各自的战略和政治利益。 虽然中国领导人出兵朝鲜完全是为了本国的利益照相,但中朝人民之间确实
存在着深厚真挚的友谊。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了帮助朝鲜人民减轻经济 负担,中国志愿军战士们纷纷购买了价值10元人民币的 银行券。在当时中国战士每个月只有6元的生活补贴, “十块钱是很多的,买银行券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计较 什么,只想着支援朝鲜,这是中朝友谊的见证”,参加过 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人王大楷这样回忆道。 在停战协议已经签订、中国志愿军驻守朝鲜的期间,战士们帮助朝鲜人民进 行生产劳动,修建堤坝、房屋、桥梁、水库。作为感谢,朝鲜人民提出为中国志 愿军树立纪念碑,但是被战士们婉拒。在1958年志愿军撤军时,朝鲜人民赠送 了志愿军战士们许多礼物,志愿军也纷纷回礼答谢,进而形成了群众性的“赠礼 物,留友谊”的活动。同时朝鲜人民也自发地组织了许多场告别会,在集会上中 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亲如骨肉、情同兄弟、依依不舍的情景十分感人,大大地增 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虽然中国和朝鲜在朝鲜战场上的合作是建立在双方的共同利益之上 的,但这并不影响两国的人民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 (4)中日建交 从新中国成立至中苏关系恶化二十余年时间中,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 员,始终站在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面。与美日等典型的资本主义 国家保持着敌对关系。但在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早期领导人的努力下,在中国成 功取得联合国席位的历史背景下,美国、日本承认中国的地位已迫在眉睫。中国 与日本历史上既有过浪漫,也有过干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唯一教训是:合则 两利,斗则俱伤。 日本与中国建交的诱因与境况: 首先是日本所处的资本主义阵营情况发生变化。日本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急 速转弯,一向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政府顿感措手不及。自己的对华政策无 疑与自己的支持者美国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分歧,与中国建交,迫在眉睫 其次是国力恢复得日本妄图和美国竞争。70年代正是日本飞速发展与强大的 时代,日本重视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的关系,以发展自己
存在着深厚真挚的友谊。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了帮助朝鲜人民减轻经济 负担,中国志愿军战士们纷纷购买了价值 10 元人民币的 银行券。在当时中国战士每个月只有 6 元的生活补贴, “十块钱是很多的,买银行券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计较 什么,只想着支援朝鲜,这是中朝友谊的见证”,参加过 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人王大楷这样回忆道。 在停战协议已经签订、中国志愿军驻守朝鲜的期间,战士们帮助朝鲜人民进 行生产劳动,修建堤坝、房屋、桥梁、水库。作为感谢,朝鲜人民提出为中国志 愿军树立纪念碑,但是被战士们婉拒。在 1958 年志愿军撤军时,朝鲜人民赠送 了志愿军战士们许多礼物,志愿军也纷纷回礼答谢,进而形成了群众性的“赠礼 物,留友谊”的活动。同时朝鲜人民也自发地组织了许多场告别会,在集会上中 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亲如骨肉、情同兄弟、依依不舍的情景十分感人,大大地增 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虽然中国和朝鲜在朝鲜战场上的合作是建立在双方的共同利益之上 的,但这并不影响两国的人民之间结下的深厚友谊。 (4)中日建交 从新中国成立至中苏关系恶化二十余年时间中,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 员,始终站在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面。与美日等典型的资本主义 国家保持着敌对关系。但在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早期领导人的努力下,在中国成 功取得联合国席位的历史背景下,美国、日本承认中国的地位已迫在眉睫。中国 与日本历史上既有过浪漫,也有过干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唯一教训是:合则 两利,斗则俱伤。15 日本与中国建交的诱因与境况: 首先是日本所处的资本主义阵营情况发生变化。日本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急 速转弯,一向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政府顿感措手不及。16自己的对华政策无 疑与自己的支持者美国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分歧,与中国建交,迫在眉睫。 其次是国力恢复得日本妄图和美国竞争。70 年代正是日本飞速发展与强大的 时代,日本重视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的关系,以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