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展看问题,“原人"更能概括中国文学理论的意义。对人的凝视和思考,对文学中人的反省和追思,是中国传统文学 理论的核心,也是沟通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传统文论和现代文论的契机。从传统文论原人"这一点出发,探索下 去,或许可以寻找出传统文论向现代文论转换的切入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著眼于中华民族文学中 的"人学主题,探索传统文论的内在体系,追求传统文论现代转换的再生动力,标志着古代文学批评硏究在世纪之 交的重大转向,从历史性硏究向现代性硏究转向;也标志着古代文论硏究开始摆脱西方文论的束缚,在努力探索中 国古今文论的联系,建构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又适应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的文论体系,它为古代文论和中国文学 批评史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基础,开拓文学理论硏究的新前景。 第二节,新世纪教材建设:《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曾经长期作为国家教委指定的高校文科教材,但是,该著毕竟写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自身有一定的局限,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因此,迫切需要重新撰写 部反映最新学术成果,适应新世纪高校文科教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 有鉴于此,世纪之交,王运熙、顾易生二位先生再次担纲主持了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改写工作。参与这次 改写工作的成员有:王运熙先生、顾易生先生、袁震宇先生、黄霖先生、杨明先生、邬国平先生。原著经过比较大 的增、减、删、改之后,定名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分上、下两册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这次 改写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工作是国家"九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改编完成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被确定 为面向二十—世纪的高校文科教材,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 改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原则是内容阐释力求创新,体例框架适合教学,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原先三卷本不是同一时期写成的,由于受时代所限,上册里很多东西原先不敢写进去,从先秦到唐代只写了300来 页,而下册的清初到近代就写了700多页,占整个批评史的一半还多。从总体看,结构不够平衡。《新编》在结构 上,改为两卷本,从先秦至金元为上册,明、清、近代为下册,充实了先秦到唐代部分的内容,而对近代部分进行 了大量删减。这样处理,适应中国文学批评自身发展的历史实际,结构上也大体平衡。 从内容来看,旧著由于受时代限制,对一些批评家如唐代的白居易、皎然、司空图等的文论思想评述得不够怡恰当 旧著对于白居易的讽喻诗论评价过高,认为他的文学理论思想是现实主义的,是进步的;而把皎然、司空图等人的 艺术论看成是落后的、形式主义的。《新编》对此作岀较大的修改。旧著近代部分由于强调政治而过分抬高太平天 国文学思想地位,尤其是对太平天国的曲论,有许多并不契合历史的溢美之词;三卷本《批评史》虽然看到了曾国 藩的文学思想的进步性,但受时代评判影响,对其批评思想认识还不够;章太炎的文学思想却因其人在反封建中的 功绩而在三卷本《批评史》中得到了过高的评价。凡此种种,都在《新编》中得到了修正 可以看出,这次修改,著者的指导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的立足点是文学“反映论”,比较强调文学是现 实的反映。《新编》著者则持文学批评是以文学而不是思想或政治为第一要素"的观念,更加强调文学的审美特征 与审美功能。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新编》重新思考、审理旧著中的一些论断,加以改写。如三卷本《批评史》 评价王充论文崇尚实用、反对虚妄的思想,也显得偏高。《新编》抛弃对王充哲学思想先进与否的评判,认为 他颇缺少文学的眼光",再如旧著中,清代部分第一章即列凊初三大思想家’,在第三章中才岀现钱谦益的诗论 而事实上钱谦益是黄宗羲的老师,黄宗羲的某些思想是从钱谦益那里接受过来的,那样编排,讲课时有些东西很难 交待清楚。现在则调整过来,把钱谦益放在前面,一来恢复了历史的本然,另一方面也扣住了批评史是文学批评的 历史这一主题,给像钱谦益这样政治屈节而文学批评颇有建树的人以恰当的位置。 《新编》在撰写过程中还注意吸纳学术界最新的观点,许多篇章都反映了撰写者本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传为司空 图所作的《二十四诗品》,前几年经陈尚君先生、汪涌豪先生等考证,认为它不是司空图所作,虽然目下学术界对 这一问题还没有—致的看法,但《新编》著者认为考证者所提供的材料比较翔实,颇有说服力,故《新编》中对 《二十四诗品》没有作过多的介绍。这并不影响司空图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因为他的文学理论观点较多地表现 在其它一些单篇论文中。由于三卷本《批评史》下册编写时,大陆关于《金瓶梅》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因此其中对 于有关《金瓶梅》的批评,未作任何介绍和评价。而近二十年来,海内外"金学"研究蓬勃发展,取得较大成就。著 者在《新编》中增加了整整—节有关《金瓶梅》批评的内容,反映了学界最新的硏究成果。再如,旧著对宋代的婉 约词论评价较低,并批评李清照《词论》"片面强调音律¨。新编本则揭示岀宋人词学强调崝情为人所固有、天所赋 与,这里闪烁着个性解放的新兴意识光芒,是宋时文学批评领域灵秀之所钟。这个论断,改变了过去对李清照词论 的苛责,为当前学界所首肯。展看问题,“原人”更能概括中国文学理论的意义。对人的凝视和思考,对文学中人的反省和追思,是中国传统文学 理论的核心,也是沟通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传统文论和现代文论的契机。从传统文论“原人”这一点出发,探索下 去,或许可以寻找出传统文论向现代文论转换的切入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著眼于中华民族文学中 的“人学”主题,探索传统文论的内在体系,追求传统文论现代转换的再生动力,标志着古代文学批评研究在世纪之 交的重大转向,从历史性研究向现代性研究转向;也标志着古代文论研究开始摆脱西方文论的束缚,在努力探索中 国古今文论的联系,建构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又适应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的文论体系,它为古代文论和中国文学 批评史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基础,开拓文学理论研究的新前景。 第二节,新世纪教材建设:《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曾经长期作为国家教委指定的高校文科教材,但是,该著毕竟写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自身有一定的局限,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因此,迫切需要重新撰写 一部反映最新学术成果,适应新世纪高校文科教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 两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有鉴于此,世纪之交,王运熙、顾易生二位先生再次担纲主持了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改写工作。参与这次 改写工作的成员有:王运熙先生、顾易生先生、袁震宇先生、黄霖先生、杨明先生、邬国平先生。原著经过比较大 的增、减、删、改之后,定名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分上、下两册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这次 改写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工作是国家“九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改编完成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被确定 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校文科教材,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 改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原则是内容阐释力求创新,体例框架适合教学,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原先三卷本不是同一时期写成的,由于受时代所限,上册里很多东西原先不敢写进去,从先秦到唐代只写了300来 页,而下册的清初到近代就写了700多页,占整个批评史的一半还多。从总体看,结构不够平衡。《新编》在结构 上,改为两卷本,从先秦至金元为上册,明、清、近代为下册,充实了先秦到唐代部分的内容,而对近代部分进行 了大量删减。这样处理,适应中国文学批评自身发展的历史实际,结构上也大体平衡。 从内容来看,旧著由于受时代限制,对一些批评家如唐代的白居易、皎然、司空图等的文论思想评述得不够恰当。 旧著对于白居易的讽喻诗论评价过高,认为他的文学理论思想是现实主义的,是进步的;而把皎然、司空图等人的 艺术论看成是落后的、形式主义的。《新编》对此作出较大的修改。旧著近代部分由于强调政治而过分抬高太平天 国文学思想地位,尤其是对太平天国的曲论,有许多并不契合历史的溢美之词;三卷本《批评史》虽然看到了曾国 藩的文学思想的进步性,但受时代评判影响,对其批评思想认识还不够;章太炎的文学思想却因其人在反封建中的 功绩而在三卷本《批评史》中得到了过高的评价。凡此种种,都在《新编》中得到了修正。 可以看出,这次修改,著者的指导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的立足点是文学“反映论”,比较强调文学是现 实的反映。《新编》著者则持“文学批评是以文学而不是思想或政治为第一要素”的观念,更加强调文学的审美特征 与审美功能。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新编》重新思考、审理旧著中的一些论断,加以改写。如三卷本《批评史》 评价王充论文崇尚实用、反对虚妄的思想,也显得偏高。《新编》抛弃对王充哲学思想先进与否的评判,认为 他“颇缺少文学的眼光”,再如旧著中,清代部分第一章即列“清初三大思想家”,在第三章中才出现钱谦益的诗论。 而事实上钱谦益是黄宗羲的老师,黄宗羲的某些思想是从钱谦益那里接受过来的,那样编排,讲课时有些东西很难 交待清楚。现在则调整过来,把钱谦益放在前面,一来恢复了历史的本然,另一方面也扣住了批评史是文学批评的 历史这一主题,给像钱谦益这样政治屈节而文学批评颇有建树的人以恰当的位置。 《新编》在撰写过程中还注意吸纳学术界最新的观点,许多篇章都反映了撰写者本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如传为司空 图所作的《二十四诗品》,前几年经陈尚君先生、汪涌豪先生等考证,认为它不是司空图所作,虽然目下学术界对 这一问题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但《新编》著者认为考证者所提供的材料比较翔实,颇有说服力,故《新编》中对 《二十四诗品》没有作过多的介绍。这并不影响司空图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因为他的文学理论观点较多地表现 在其它一些单篇论文中。由于三卷本《批评史》下册编写时,大陆关于《金瓶梅》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因此其中对 于有关《金瓶梅》的批评,未作任何介绍和评价。而近二十年来,海内外“金学”研究蓬勃发展,取得较大成就。著 者在《新编》中增加了整整一节有关《金瓶梅》批评的内容,反映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再如,旧著对宋代的婉 约词论评价较低,并批评李清照《词论》“片面强调音律”。新编本则揭示出宋人词学强调“情”为人所固有、天所赋 与,这里闪烁着个性解放的新兴意识光芒,是宋时文学批评领域灵秀之所钟。这个论断,改变了过去对李清照词论 的苛责,为当前学界所首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