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章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企业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点 1.明确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内容以及企业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特征,特別是客户价值 商业范围、收入来源及其定价等要素在企业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中的特征。能够借助企业商 业模式的分析框架解剖现有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行模式,具体分析不同类别的新型公司的盈利 模式。 2.认识企业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与价值链的关系。掌握电子商务对企业价值链及其价 值链再造中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与价值链再造的相互关系,以及价值 链环节外包与价值链再造的区别 3.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中介企业与传统中介企业的比较,重点观察和分析电子商务环 境下中介对市场竞争水平的影响,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中介的商业地位的影响 4.基于电子商务活动的虛拟公司、商业孵化器和战略联盟等网络组织的主要特征,及 其对现有市场结构的影响, 5.了解电子商务或企业信息化投资转变为市场竞争力、企业竞争优势向知识优势转化 的内在机制与过程。重点理解和认识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无边界扩张、成本无边界收缩,以 及电子商务通过价值链再造和创造价值链来得竞争优势的经济学原理。明确企业在电子商 务时代的竞争战略与非电子商务时代的竞争战略有什么异同。重点讨论企业如何制订适合电 子商务时代发展的竞争战略和竞争策略。 长期以来,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管理学家都十分重视考察电子商务对改造企业商业流程 的影响。较早的讨论是从埃米赫茨(M. Emmelhainz,1993)对EDI的有关研究开始的。亚 科卡( CL lacovo,1995)等在讨论谁从EDI中获益时认为,大公司从中获益有限,因为 众多小公司并没有动力加入到EDI网络中。李( HL Lee)和克拉克( T.H. Clark,1999)等 为,EDI在伙伴公司之间采用更有意义,但在对手之间采用FDI的商业价值值得怀疑。 托马斯·马洛尼( Thomas w. malone,1987)认为,由于交易成本降低,信息技术(IT)将 增加供应商的数量。然而,巴克斯和布赖伦弗逊(1993)的研究却否认了这一点,他们将哈 特(Hart)和摩尔( Moore,1990)、格罗斯曼( Grossman)和哈特(1986)的有关不完全合 同理论应用到电子商务分析中,证明最优的供应商数量不受IT的影响,这与马洛尼获得的 结论相反。此外,本杰明(R. Benjamin)和威根德(R. Wigand,1995)认为,价值链之间 的关联性使IT的应用得到强化,并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结果,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之 间的合作更加广泛,同时,组织也增强对消费者的透明度从而提高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斯威尔(EM.Snir,2000)考察了IT服务市场的设计。他认为,在I服务市场上,低投标 成本可能增加IT供应商的数量,由此导致买主将要对比更多的竞标数量,而且由于低投标 成本使低质量的供应商也很容易参与投标,因而所有竞标的平均质量都将下降。上述研究构 成电子商务经济学在该领域后续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第一节电子商务企业及其商业模式73 第三章 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企业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点 1. 明确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内容以及企业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特征,特别是客户价值、 商业范围、收入来源及其定价等要素在企业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中的特征。能够借助企业商 业模式的分析框架解剖现有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行模式,具体分析不同类别的新型公司的盈利 模式。 2. 认识企业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与价值链的关系。掌握电子商务对企业价值链及其价 值链再造中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与价值链再造的相互关系,以及价值 链环节外包与价值链再造的区别。 3. 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中介企业与传统中介企业的比较,重点观察和分析电子商务环 境下中介对市场竞争水平的影响,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中介的商业地位的影响。 4. 基于电子商务活动的虚拟公司、商业孵化器和战略联盟等网络组织的主要特征,及 其对现有市场结构的影响。 5. 了解电子商务或企业信息化投资转变为市场竞争力、企业竞争优势向知识优势转化 的内在机制与过程。重点理解和认识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无边界扩张、成本无边界收缩,以 及电子商务通过价值链再造和创造价值链来赢得竞争优势的经济学原理。明确企业在电子商 务时代的竞争战略与非电子商务时代的竞争战略有什么异同。重点讨论企业如何制订适合电 子商务时代发展的竞争战略和竞争策略。 长期以来,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管理学家都十分重视考察电子商务对改造企业商业流程 的影响。较早的讨论是从埃米赫茨(M. Emmelhainz,1993)对 EDI 的有关研究开始的。亚 科卡(C.L. Iacovou,1995)等在讨论谁从 EDI 中获益时认为,大公司从中获益有限,因为 众多小公司并没有动力加入到 EDI 网络中。李(H.L. Lee)和克拉克(T.H. Clark,1999)等 认为,EDI 在伙伴公司之间采用更有意义,但在对手之间采用 EDI 的商业价值值得怀疑。 托马斯·马洛尼(Thomas W. Malone,1987)认为,由于交易成本降低,信息技术(IT)将 增加供应商的数量。然而,巴克斯和布赖伦弗逊(1993)的研究却否认了这一点,他们将哈 特(Hart)和摩尔(Moore,1990)、格罗斯曼(Grossman)和哈特(1986)的有关不完全合 同理论应用到电子商务分析中,证明最优的供应商数量不受 IT 的影响,这与马洛尼获得的 结论相反。此外,本杰明(R. Benjamin)和威根德(R. Wigand,1995)认为,价值链之间 的关联性使 IT 的应用得到强化,并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结果,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之 间 的合作更加广泛,同时,组织也增强对消费者的透明度从而提高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斯威尔(E.M. Snir,2000)考察了 IT 服务市场的设计。他认为,在 IT 服务市场上,低投标 成本可能增加 IT 供应商的数量,由此导致买主将要对比更多的竞标数量,而且由于低投标 成本使低质量的供应商也很容易参与投标,因而所有竞标的平均质量都将下降。上述研究构 成电子商务经济学在该领域后续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第一节 电子商务企业及其商业模式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