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FDC-18006-1x-P.C 宝武韶 分享优秀实践经验,创新管理思路,关注前沿发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c)人力资源优化从领导者示范开始 韶钢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首先从干部“开刀”。一方面,干部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发展和政 策的落地:另一方面,从干部“开刀”,更能服众,自上而下的变革更易推行 一场高层务虚会,掀开了变革的序幕。2015年10月16日,李世平主持公司高层务虚会,主题只有 个:如何提升韶钢的劳动效率? 面对公司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公司所有高管选择了以牺牲个人利益为特征的带头行动。“请求公司 让我到子公司工作,减少高管配置。”“我的家属亲戚带头支持公司人力资源优化,不给公司添负担。”“建 议公司加快人力资源优化步伐,将2018年的优化目标提前到2016年实现,韶钢已经没有时间等了。”公 司7位高管的夫人都在这一轮的人力资源优化中离开了工作20多年的韶钢,成为“全职太太” 2)普通员工 2014年由人力资源部牵头,韶钢成立了岗位测评小组,从高管到中层干部再到基层员工,对人员与 岗位进行层层深入的实地考察。比如,若要对扎根在生产线上的工人进行测评,就委派专人对该岗位工 人的全天工作行为进行追踪,并记录下工作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根据收集的数据,人力资源部门对每 个岗位进行评估,合理测算每个生产单位需要的人员数量和能力水平。如果出现“不能胜任的员工”和 “多余的工作岗位”,会进行下一步的业务流程再造,从而精简组织结构,实现人力资源优化 在明确岗位现状和优化目标的基础上,韶钢对产线和岗位进行全面“瘦身”。在充分对标评估的基础 上,2015年5月,关停1号高炉,7月关停3号高炉,8月关停4号烧结机 L..如此大规模的关停产线, 有员工私底下议论:“韶钢是不是干不下去了?”然而,公司管理层想的却是:精干求生存。产线瘦身 下降,由 只为韶钢走得更好。事实证明,关停电炉后,炼钢加工费用显著下降 2014年的555元/吨以上下降 到2015年11月份的397元/吨。通过产线“瘦身”、优化生产组织、提高产能利用率等措施,公司降成 本达1亿元。对于这个结果,时任制造部部长李国权十分感慨:“变与不变的抉择过程是痛苦的。之所以 痛,是因为对改变、对未来能否生存不够确定。但现在想想,就算有风险,韶钢人也别无选择,只能放 手一搏”。“总经理跟我们开玩笑说,我知道你们人力资源部最喜欢我停生产线了。”时任人力资源部部长 李怀东打趣道。 对于推进难度较大,进度缓慢的物流部,公司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支撑,对业务进行逐项梳理, 深入推动流程再造,开展以“场场淸”、“路路淸”“库库淸”和“岗岗淸”为核心的“四清”活动。 “场场淸”即整合场地资源,理顺物料运输路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路路淸”即优化线路,降 低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库库清”即优化库存,通过仓库结构调整、现场改善、流程优化等措施,实现 库存的有效管理;“岗岗清”即结合三岗活动,绘制岗位地图、査找岗位效率提升点,为精简操作岗位提 供依据。“四淸”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7年,仅门卫、汽运等岗位优化210人,物料运输人 员精简200人,退出成品库、设备库等41个,精简110人 此外,公司上下还开展了“协力回归”运动。所谓“协力回归”,就是“能干的活自己干”。2015 韶钢共有协力队伍48家,协力工超过1/3:而协力工人均产钢量不及正式工的2/3,严重拉低了工 作效率。 协力回归从检修开始。让“用设备的懂设备,懂设备的维护设备,维护设备的修设备,修设备的知 晓操作设备”,构建良性循环,减少业务界面,快速反应,高效管理。由于科学的管理,检修协力回归了, 效率也上升了:设备事故从2014年的113起大幅下降至2017年的20起;主重要作业线故障时间从2014 年的53.91小时降低至2016年的22.63小时。“韶钢对协力工的考核越来越严,要的协力工种也越来越 少,韶钢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一协力公司老板小袁说道。 通过“协力回归”,截至2017年韶钢基本不再使用协力工,回归的业务由2236名正式工承担,年均 降本超3亿元,改革红利在2016年开始体现。对于辞了“保姆”、自己学着跑的日子,炼轧厂棒三线丙 作业区作业长肖亮深有体会:“以前干活有依赖,现在干活要‘眼疾手快’,人少活多,都摆在眼前,你 不干,没人帮你干。不过,没了依赖,大家的效率却更高了,如打包机岗位,以前易损件更换、小故障 处理都是打电话叫专业维修人员过来,一般处理时间要20—30分钟。现在岗位员工利用换规格、换辊时 间,自己动手解决。他们熟悉设备、工艺,自己干更高效、快捷,一般处理时间就是10多分钟,效率大 6/14FDC-18006-1X-P-C 宝武韶钢 6 / 14 分享优秀实践经验,创新管理思路,关注前沿发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c)人力资源优化从领导者示范开始 韶钢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首先从干部“开刀”。一方面,干部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发展和政 策的落地;另一方面,从干部“开刀”,更能服众,自上而下的变革更易推行。 一场高层务虚会,掀开了变革的序幕。2015 年 10 月 16 日,李世平主持公司高层务虚会,主题只有 一个:如何提升韶钢的劳动效率? 面对公司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公司所有高管选择了以牺牲个人利益为特征的带头行动。“请求公司 让我到子公司工作,减少高管配置。”“我的家属亲戚带头支持公司人力资源优化,不给公司添负担。”“建 议公司加快人力资源优化步伐,将 2018 年的优化目标提前到 2016 年实现,韶钢已经没有时间等了。”公 司 7 位高管的夫人都在这一轮的人力资源优化中离开了工作 20 多年的韶钢,成为“全职太太”。 2)普通员工 2014 年由人力资源部牵头,韶钢成立了岗位测评小组,从高管到中层干部再到基层员工,对人员与 岗位进行层层深入的实地考察。比如,若要对扎根在生产线上的工人进行测评,就委派专人对该岗位工 人的全天工作行为进行追踪,并记录下工作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根据收集的数据,人力资源部门对每 个岗位进行评估,合理测算每个生产单位需要的人员数量和能力水平。如果出现“不能胜任的员工”和 “多余的工作岗位”,会进行下一步的业务流程再造,从而精简组织结构,实现人力资源优化。 在明确岗位现状和优化目标的基础上,韶钢对产线和岗位进行全面“瘦身”。在充分对标评估的基础 上,2015 年 5 月,关停 1 号高炉,7 月关停 3 号高炉,8 月关停 4 号烧结机......如此大规模的关停产线, 有员工私底下议论:“韶钢是不是干不下去了?”然而,公司管理层想的却是:精干求生存。产线瘦身, 只为韶钢走得更好。事实证明,关停电炉后,炼钢加工费用显著下降,由 2014 年的 555 元/吨以上下降 到 2015 年 11 月份的 397 元/吨。通过产线“瘦身”、优化生产组织、提高产能利用率等措施,公司降成 本达 1 亿元。对于这个结果,时任制造部部长李国权十分感慨:“变与不变的抉择过程是痛苦的。之所以 痛,是因为对改变、对未来能否生存不够确定。但现在想想,就算有风险,韶钢人也别无选择,只能放 手一搏”。“总经理跟我们开玩笑说,我知道你们人力资源部最喜欢我停生产线了。”时任人力资源部部长 李怀东打趣道。 对于推进难度较大,进度缓慢的物流部,公司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支撑,对业务进行逐项梳理, 深入推动流程再造,开展以“场场清”、“路路清”、“库库清”和“岗岗清”为核心的“四清”活动。 “场场清”即整合场地资源,理顺物料运输路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路路清”即优化线路,降 低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库库清”即优化库存,通过仓库结构调整、现场改善、流程优化等措施,实现 库存的有效管理;“岗岗清”即结合三岗活动,绘制岗位地图、查找岗位效率提升点,为精简操作岗位提 供依据。“四清”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 2017 年,仅门卫、汽运等岗位优化 210 人,物料运输人 员精简 200 人,退出成品库、设备库等 41 个,精简 110 人。 此外,公司上下还开展了“协力回归”运动。所谓“协力回归”,就是 “能干的活自己干”。2015 年,韶钢共有协力队伍 48 家,协力工超过 1/3;而协力工人均产钢量不及正式工的 2/3,严重拉低了工 作效率。 协力回归从检修开始。让“用设备的懂设备,懂设备的维护设备,维护设备的修设备,修设备的知 晓操作设备”,构建良性循环,减少业务界面,快速反应,高效管理。由于科学的管理,检修协力回归了, 效率也上升了:设备事故从 2014 年的 113 起大幅下降至 2017 年的 20 起;主重要作业线故障时间从 2014 年的 53.91 小时降低至 2016 年的 22.63 小时。“韶钢对协力工的考核越来越严,要的协力工种也越来越 少,韶钢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一协力公司老板小袁说道。 通过“协力回归”,截至 2017 年韶钢基本不再使用协力工,回归的业务由 2236 名正式工承担,年均 降本超 3 亿元,改革红利在 2016 年开始体现。对于辞了“保姆”、自己学着跑的日子,炼轧厂棒三线丙 作业区作业长肖亮深有体会:“以前干活有依赖,现在干活要‘眼疾手快’,人少活多,都摆在眼前,你 不干,没人帮你干。不过,没了依赖,大家的效率却更高了,如打包机岗位,以前易损件更换、小故障 处理都是打电话叫专业维修人员过来,一般处理时间要 20—30 分钟。现在岗位员工利用换规格、换辊时 间,自己动手解决。他们熟悉设备、工艺,自己干更高效、快捷,一般处理时间就是 10 多分钟,效率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