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设计 举例。《红楼梦》的叙述者是石头,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者选择全知的叙事 视角是与它所叙述的对象相适应的。《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 个家族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不下数百人,可以 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时间的夸度来说,都不可能 现实中某一个实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经历的。因此,就全书来说,难以采用限知视角 描写大场面,描写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全知视角常常能显得得心应手,艺术上 有许多方便之处。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述 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 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的篇幅比较多, 但它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的想法。如果彼此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 法,也就没有了真真假假琐琐碎碎的赌气和口角了。既然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都不知道 叙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须设定虚拟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只有运 用全知的视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从叙述艺术的角度看,作者对人 物的无知和叙述人的全知之间的巧妙处理,常常是《红楼梦》心理描写的魅力所在。 另外大量中国古典小说,尤其如宋元时的话本小说,由说书人讲述故事,这个说书人 就是一个全知者。 学生举例 3、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严格地说来,第二人称叙述 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 称的情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同 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 4、引申阐释叙述角度的实际运用及其意义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说家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 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小 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例如,《水浒传》第8回末尾第9回开“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有一段描写: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 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 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 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抢起来打两个公人 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改变,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 却发生变化,鲁志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两个公人眼中看出:先写自己水火棍被物隔去 再写一条禅杖飞到。再写出现个胖大和尚,最后写公人眼中胖和尚的装束,这样写法,避 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小说中人物叙述视角的变化,往往被 忽视,故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 学生例举此类事例。 四、作业 试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角度 五、板书设计 第一人称叙述(有限视角)《孔乙己》中的我《桥边的老人》 第三人称叙述(全知视角、全知视角中的有限视角)《红楼梦》《水浒传》 第二人称叙述(同第三人称叙述,而非真正的叙述视角) 10页共58页《外国小说欣赏》教学设计 第 10 页 共 58 页 举例。《红楼梦》的叙述者是石头,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者选择全知的叙事 视角是与它所叙述的对象相适应的。《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 个家族 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不下数百人,可以 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时间的夸度来说,都不可能 是现实中某一个实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经历的。因此,就全书来说,难以采用限知视角。 描写大场面,描写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全知视角常常能显得得心应手,艺术上 有许多方便之处。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述 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 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的篇幅比较多, 但它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的想法。如果彼此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 法,也就没有了真真假假琐琐碎碎的赌气和口角了。既然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都不知道, 叙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须设定虚拟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只有运 用全知的视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从叙述艺术的角度看,作者对人 物的无知和叙述人的全知之间的巧妙处理,常常是《红楼梦》心理描写的魅力所在。 另外大量中国古典小说,尤其如宋元时的话本小说,由说书人讲述故事,这个说书人 就是一个全知者。 学生举例。 3、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严格地说来,第二人称叙述, 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 称的情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同: 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 4、引申阐释叙述角度的实际运用及其意义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说家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 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小 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例如,《水浒传》第 8 回末尾第 9 回开“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有一段描写: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 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 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 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改变,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 却发生变化,鲁志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两个公人眼中看出:先写自己水火棍被物隔去, 再写一条禅杖飞到。再写出现个胖大和尚,最后写公人眼中胖和尚的装束,这样写法,避 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小说中人物叙述视角的变化,往往被 忽视,故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 学生例举此类事例。 四、作业 试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角度 五、板书设计 第一人称叙述(有限视角) 《孔乙己》中的我 《桥边的老人》 第三人称叙述(全知视角、全知视角中的有限视角) 《红楼梦》 《水浒传》 第二人称叙述(同第三人称叙述,而非真正的叙述视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