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让学生明确:“祖”,墓仿、效法的意思,古代“祖”是个多义词。“从容辞令 课本注为“说话得体,善于应酬。从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这是一说:另一说, 认为“从容”是指“委婉蕴藉”,也通,屈原的辞令本也有委婉的一面。 (2)行文思路: 提问: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屈原的? 点拨:第三大段是屈原自述自己的立身处世准则,即宁赴清流而死也不与世同流合 污,要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第四大段是写屈原死后对后世的影响,即从继承者对 照的角度,来说明屈原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很不容易为人企及。这一段的写法 实际上是寓议于叙。 (四)重点研读评介《离骚》一段 做法:先讲明这一段为什么要重点研读:难度最大;最集中地揭示了屈原的崇高品 格:又是历来评价《离骚》的最重要文字(按:原是淮南王刘安所作《离骚经传》 中语,太史公采入《屈传》内,原作已佚)。然后引导研读,具体过程是:(1)简介 《离骚》内容:(2)疏通文意和难句:(3)思路分析:(4)反复朗读,要读出咏叹 语气。 (1)关于《离骚》的简介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373句,2490字。这 篇浪漫主义杰作,迸发出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炽热感情的灿烂光彩。全诗可分为三大 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叙述自己的身世、德才和理想;他关心楚王朝的命运而把改 革的希望寄托在楚王身上,终因楚王变心而理想不能实现。接着又叙述自己和朝廷 中谗谄“党人”的深刻矛盾,对他们作了尖锐有力的揭露,表示自己虽然被楚王疏 远,仍然要进一步修养自己的品德,坚持原来的理想。第二大部分作者以浪漫主义 幻想的方式,设想一个老大姐式的人物——女?,劝诫他不要那么端方刚直,不要 那么坚持自己美好的节操,既然别人都结党为朋,你也不妨随和一点。他听了不服 气,就去向古帝虞舜陈诉。当他认为已得到公正的评判之后,便满怀信心周游太空, 上求天帝,下京佚女(美好的女子),探寻实现理想的途径。然而天庭同人世一样混 浊,天帝无法接近,下索佚女也因种种原因没能成功。这是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自己 在现实中的追求和遭遇。第三大部分写作者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以求得启示 决定行止。在绝望中,他听从灵氛的劝告,选定吉日,驾着飞友,出国远游,到别 的国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当他在光明的天空中遨游的时候,突然望见了下面 祖国的大地。这时候,“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再也不忍离开祖国, 最后以殉国的决心结束全篇。 在(离骚》里,作者充分展示了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端方正直的品格。面对 那些贵族群要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他要斗争,他“岂余身之惮殃 兮,恐皇舆之败绩”(难道是我个人害怕遭殃吗?我怕的是楚国这辆大车会颠覆)。 他深切关怀人民的疾苦,说自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一再提到 尧、舜、禹、汤、文、武。刘桓公,是要引导楚怀王走上谋求楚国富强的道路,因 而他勉励怀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即使在被疏远以后,他仍在追 求理想的实现,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明知直言冷谏,会招 来祸患,但他的态度却是“余固知春客(忠言直谏)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面 对那些贵族群的谣言中伤,面对他们的工谗善媚和背离法度,他决不妥协,决不同 流合污,坚定地表示:“宁溢(?,突然)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 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由上可见,《离骚》,不但是一篇空前绝后的杰作,就“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让学生明确:“祖”,摹仿、效法的意思,古代“祖”是个多义词。“从容辞令”, 课本注为“说话得体,善于应酬。从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这是一说;另一说, 认为“从容”是指“委婉蕴藉”,也通,屈原的辞令本也有委婉的一面。 (2)行文思路: 提问: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屈原的? 点拨:第三大段是屈原自述自己的立身处世准则,即宁赴清流而死也不与世同流合 污,要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第四大段是写屈原死后对后世的影响,即从继承者对 照的角度,来说明屈原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很不容易为人企及。这一段的写法 实际上是寓议于叙。 (四)重点研读评介《离骚》一段。 做法:先讲明这一段为什么要重点研读:难度最大;最集中地揭示了屈原的崇高品 格;又是历来评价《离骚》的最重要文字(按:原是淮南王刘安所作《离骚经传》 中语,太史公采入《屈传》内,原作已佚)。然后引导研读,具体过程是:(1)简介 《离骚》内容;(2)疏通文意和难句;(3)思路分析;(4)反复朗读,要读出咏叹 语气。 (1)关于《离骚》的简介。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 373 句,2490 字。这 篇浪漫主义杰作,迸发出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炽热感情的灿烂光彩。全诗可分为三大 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叙述自己的身世、德才和理想;他关心楚王朝的命运而把改 革的希望寄托在楚王身上,终因楚王变心而理想不能实现。接着又叙述自己和朝廷 中谗谄“党人”的深刻矛盾,对他们作了尖锐有力的揭露,表示自己虽然被楚王疏 远,仍然要进一步修养自己的品德,坚持原来的理想。第二大部分作者以浪漫主义 幻想的方式,设想一个老大姐式的人物——女?,劝诫他不要那么端方刚直,不要 那么坚持自己美好的节操,既然别人都结党为朋,你也不妨随和一点。他听了不服 气,就去向古帝虞舜陈诉。当他认为已得到公正的评判之后,便满怀信心周游太空, 上求天帝,下京佚女(美好的女子),探寻实现理想的途径。然而天庭同人世一样混 浊,天帝无法接近,下索佚女也因种种原因没能成功。这是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自己 在现实中的追求和遭遇。第三大部分写作者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以求得启示, 决定行止。在绝望中,他听从灵氛的劝告,选定吉日,驾着飞友,出国远游,到别 的国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当他在光明的天空中遨游的时候,突然望见了下面 祖国的大地。这时候,“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再也不忍离开祖国, 最后以殉国的决心结束全篇。 在(离骚》里,作者充分展示了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端方正直的品格。面对 那些贵族群要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他要斗争,他“岂余身之惮殃 兮,恐皇舆之败绩”(难道是我个人害怕遭殃吗?我怕的是楚国这辆大车会颠覆)。 他深切关怀人民的疾苦,说自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一再提到 尧、舜、禹、汤、文、武。刘桓公,是要引导楚怀王走上谋求楚国富强的道路,因 而他勉励怀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即使在被疏远以后,他仍在追 求理想的实现,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明知直言冷谏,会招 来祸患,但他的态度却是“余固知春客(忠言直谏)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面 对那些贵族群的谣言中伤,面对他们的工谗善媚和背离法度,他决不妥协,决不同 流合污,坚定地表示:“宁溢(?,突然)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 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由上可见,《离骚》,不但是一篇空前绝后的杰作,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