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是它所反映的屈原的品格,在整个封建时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2)关于整段的文意和难句。 先指导理解段意层次。板书: (一)作《离骚》的缘由(……“盖自怨生也”) (二)《离骚》的主要特点(……“故死而不容 评介 内容:明道德、治乱 《离骚》写作特色:文约辞微 (三)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逐层疏解,以第二 层为重点 “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让学生明确:这句提出屈原作《离骚》的缘由之一:“穷”,处境困窘,走投 无路。由“穷”必然生“怨”,所以下句写“怨”。“劳苦倦极”,课本未加注,从它 与下句“疾痛惨但”四字对举看,“极”,应解作“困惫”,“极”的这个义项,古时 常用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让学生明确:这句承“上称(称道)帝喾”等句,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 “明”是“阐明”。“道德”,在这里不但指个人品格,还指政治上举贤授能的善政(按 古代“道德”本有此义,见《礼记·王制》)。“条贯”,条理,加以推演,指道理, 再进一步推演,可用来指因果关系。整个这句可以译为:“(作者)阐明了‘举贤授 能’的道德的崇高伟大,国家治乱的因果关系,(所要说明的道理)无不完全揭示了 出来。”“见”,通“现”,表现,表达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让学生明确:这句是总说《离骚》写作特征,下面“其称文”数句是这句的具 体解说。课本注释解释“约”为“简约”,“微”为“含蓄”,似欠妥帖。因为《离骚》 的文辞并不简约,相反,它在反复申说;并不含蓄,相反,它是淋漓痛切。按这两 句是同义反复,意为“它的文辞迂典深微”。“约”的本义是“缠束”,可引申为“迂 曲”,“微”的义项之一是“深微”。整个这句话应译为:“它的文辞迂曲深微,它所 表达的志趣是高洁的,所表达的品格是端方正直的。”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速而见义远。” 让学生明确:这两句互文见义,承卜“文约辞微”加以申说。课本已有注释, 要补充说一说的是,这两句是说明《离骚》的“引类譬喻”这一表现手法,如用“善 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驾凤,以托君子,飘风去霓,以 为小人”(王逸语),等等。 “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让学生明确:这两句承上“志洁行廉”进一步申说,并用它来转入下一层的评 论屈原的伟大人格。“称物芳”,具体指屈原修养品格,坚持节操,多用兰惠费桂等 芳香草木来说明自己的爱好。这两句可译为:“由于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引用 芳香之物;由于他行为端正不苟,所以作品中表达他即使至死也不为谗馆小人所 自疏摆淖污泥之中”至“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让学生明确:“自流’以下五句,表达的意思重复,而且句式、节奏不很协调 据前人考证,可能有“异文窜入”,加上词语解释,说法甚多,是全段的难点。因此 我们只要借助注释,大致弄清文意就行了,不必追求译得很顺畅 (3)关于这段的思路是它所反映的屈原的品格,在整个封建时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2)关于整段的文意和难句。 先指导理解段意层次。板书: (一)作《离骚》的缘由(……“盖自怨生也”) (二)《离骚》的主要特点(……“故死而不容”) 评介 内容:明道德、治乱 《离骚》 写作特色:文约辞微 (三)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逐层疏解,以第二 层为重点。 “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让学生明确:这句提出屈原作《离骚》的缘由之一:“穷”,处境困窘,走投 无路。由“穷”必然生“怨”,所以下句写“怨”。“劳苦倦极”,课本未加注,从它 与下句“疾痛惨但”四字对举看,“极”,应解作“困惫”,“极”的这个义项,古时 常用。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让学生明确:这句承“上称(称道)帝喾”等句,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 “明”是“阐明”。“道德”,在这里不但指个人品格,还指政治上举贤授能的善政(按: 古代“道德”本有此义,见《礼记·王制》)。“条贯”,条理,加以推演,指道理, 再进一步推演,可用来指因果关系。整个这句可以译为:“(作者)阐明了‘举贤授 能’的道德的崇高伟大,国家治乱的因果关系,(所要说明的道理)无不完全揭示了 出来。”“见”,通“现”,表现,表达。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让学生明确:这句是总说《离骚》写作特征,下面“其称文”数句是这句的具 体解说。课本注释解释“约”为“简约”,“微”为“含蓄”,似欠妥帖。因为《离骚》 的文辞并不简约,相反,它在反复申说;并不含蓄,相反,它是淋漓痛切。按这两 句是同义反复,意为“它的文辞迂典深微”。“约”的本义是“缠束”,可引申为“迂 曲”,“微”的义项之一是“深微”。整个这句话应译为:“它的文辞迂曲深微,它所 表达的志趣是高洁的,所表达的品格是端方正直的。”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速而见义远。” ——让学生明确:这两句互文见义,承卜“文约辞微”加以申说。课本已有注释, 要补充说一说的是,这两句是说明《离骚》的“引类譬喻”这一表现手法,如用“善 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驾凤,以托君子,飘风去霓,以 为小人”(王逸语),等等。 “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让学生明确:这两句承上“志洁行廉”进一步申说,并用它来转入下一层的评 论屈原的伟大人格。“称物芳”,具体指屈原修养品格,坚持节操,多用兰惠费桂等 芳香草木来说明自己的爱好。这两句可译为:“由于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引用 芳香之物;由于他行为端正不苟,所以作品中表达他即使至死也不为谗馆小人所 容。” “自疏摆淖污泥之中”至“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让学生明确:“自流’以下五句,表达的意思重复,而且句式、节奏不很协调。 据前人考证,可能有“异文窜入”,加上词语解释,说法甚多,是全段的难点。因此, 我们只要借助注释,大致弄清文意就行了,不必追求译得很顺畅。 (3)关于这段的思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