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农村社会学从美国传播到中国先于日本,其途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美国学者包括传教士在中国 开展农村社会调查进行的示范性传播,其二是中国留学生在欧美国家选学社会学,获得学位后回国 从事农村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推动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扎根和成长。 美国学者包括传教士在中国开展农村调查始于何时,未能考证,但它应早于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其中较著名的研究是,被誉为中国通的美国公理会牧师A.11.明思溥在中国农村进行的调查,并在 1899年出版了《中国农村生恬 一个社会学的研究》一书。其内容,一为中国农村本身:二为中 国乡村家庭生活;三为中国农村的未来—基督教可以为中国做些什么?这最后一部分内容暴露了牧 师们考察中国农村的政治目的, 进入20世纪10年代,美国在中国任职的社会学教授,组织中国大学生开展了多项农村调查。 1919一1920年,沪江大学美国教授葛学博指导社会学系学生,在广东潮州对有650户人家的凤凰村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调查报告《华南乡村生活》一书1925年在美国出版。1922年,华洋赈救灾 总会请C.B.马伦、J.B.戴乐尔等教授,指导9所大学的61名学生,分工调查河北、山东、江 苏、浙江4省的240个村庄,包括1097户人家。1924年出版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英文)一书.。 1921一1925年,金陵大学教授J.L.L凯(仅译巴克)组织的中国农场调查,规模较大,包括7省17县 的2866个农场,1930年出版了《中国农场经济》(英文)一书。其后卜凯又在中国组织了22个省16 786个农场的调查,1937年出版《中国的土地利用》(英文)专著。沪江大学的.S.白克令指导学生 开展农村调查,于1923年出版《沈家行实况》。这是外国学者第一本中文本调查报告。这些调查自 有其目的,但客观上将农村调查方法引进中国,在实践中使中国学生和学者得到了体验与锻炼。 (二)中国学者早期的农村调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赴欧美留学攻读社会学的学者先后回国,有的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 农村社会调查,扎实地推动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有以下两项。 (1)京郊四个村庄的调查。1926年前后,由燕京大学社会学兼任讲师李景汉主持,对北水郊 区黑山扈村、挂甲屯村、马连洼村和陈村进行了家庭调查。李景汉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先后在 市郊四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对这四个村的家庭、家庭收入、家庭生活状况及支出作了系统的描述 与分析,并出版了《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调查》,这是我国社会学家实证研究农村的一部著作。 (②)京郊清河镇实验区。1928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杨开道教授在北京郊区清河镇共同主持 创办了实验区,多次组织学生前往社会调查,他们自觉地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对清河镇的历 史、环境、经济、人口、家庭、卫生、教育、民俗民仪、村镇组织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并写了 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如杨开道、许仕廉、步济时、张鸿钧和余万等合著了一本书,英文版又译为 《一个市镇调查的尝试》。 (三)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建立 一个外来的学科能否扎根本土,除了它是否适合本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外,重要的是看它能否 在大学设立课程和开展学术研究。农村社会学的传入比社会学晚些,但一经为中国学者所认可,其 发展总体上是与社会学的发展同步,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确立是在20世纪20年代未和30年代 农村社会学从美国传播到中国先于日本,其途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美国学者包括传教士在中国 开展农村社会调查进行的示范性传播,其二是中国留学生在欧美国家选学社会学,获得学位后回国 从事农村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推动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扎根和成长。 美国学者包括传教士在中国开展农村调查始于何时,未能考证,但它应早于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其中较著名的研究是,被誉为中国通的美国公理会牧师A.11.明思溥在中国农村进行的调查,并在 1899年出版了《中国农村生恬——一个社会学的研究》一书。其内容,一为中国农村本身;二为中 国乡村家庭生活;三为中国农村的未来——基督教可以为中国做些什么?这最后一部分内容暴露了牧 师们考察中国农村的政治目的。 进入20世纪10年代,美国在中国任职的社会学教授,组织中国大学生开展了多项农村调查。 1919—1920年,沪江大学美国教授葛学博指导社会学系学生,在广东潮州对有650户人家的凤凰村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调查报告《华南乡村生活》一书1925年在美国出版。1922年,华洋赈救灾 总会请C.B.马伦、J.B.戴乐尔等教授,指导9所大学的61名学生,分工调查河北、山东、江 苏、浙江4省的240个村庄,包括l 097户人家。1924年出版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英文)一书。 1921—1925年,金陵大学教授J.L.L凯(又译巴克)组织的中国农场调查,规模较大,包括7省17县 的2 866个农场,1930年出版了《中国农场经济》(英文)一书。其后卜凯又在中国组织了22个省16 786个农场的调查,1937年出版《中国的土地利用》(英文)专著。沪江大学的H.s.白克令指导学生 开展农村调查,于1923年出版《沈家行实况》。这是外国学者第一本中文本调查报告。这些调查自 有其目的,但客观上将农村调查方法引进中国,在实践中使中国学生和学者得到了体验与锻炼。 (二)中国学者早期的农村调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赴欧美留学攻读社会学的学者先后回国,有的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 农村社会调查,扎实地推动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有以下两项。     (1)京郊四个村庄的调查。1926年前后,由燕京大学社会学兼任讲师李景汉主持,对北水郊 区黑山扈村、挂甲屯村、马连洼村和东村进行了家庭调查。李景汉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先后在 市郊四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对这四个村的家庭、家庭收入、家庭生活状况及支出作了系统的描述 与分析,并出版了《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调查》,这是我国社会学家实证研究农村的一部著作。     (2)京郊清河镇实验区。1928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杨开道教授在北京郊区清河镇共同主持 创办了实验区,多次组织学生前往社会调查,他们自觉地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对清河镇的历 史、环境、经济、人口、家庭、卫生、教育、民俗民仪、村镇组织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并写了 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如杨开道、许仕廉、步济时、张鸿钧和余万等合著了一本书,英文版又译为 《一个市镇调查的尝试》。 (三)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建立 一个外来的学科能否扎根本土,除了它是否适合本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外,重要的是看它能否 在大学设立课程和开展学术研究。农村社会学的传入比社会学晚些,但一经为中国学者所认可,其 发展总体上是与社会学的发展同步,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确立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