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腐烂发酵气味有及强趋性,常群集与草堆下,可诱杀。宽背金针虫有趣糖、蜜的习性。 第三节蝼蛄类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全世界约40种,我国记载6种。为害严重的主要有两种: 华北蝼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 非洲蝼蛄 G.afrilana Palisot Beauvois 另外,普通蝼蛄G.GRGLLOTALPA(Lin.)和台湾蝼蛄G.formosana shiraki分别在台湾、广东、广西、新疆局部地区 发生分布。 一、分布与为害 1.分布:华北蝼蛄国外主要分布与苏联西伯利亚、土耳其等国。国内分布于北纬32以北地区,北方各省受害较重。 如: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苏、陕西、内蒙。 非洲蝼蛄则是世界性害虫,在亚、非、欧洲普遍发生,在我国属全国性害虫。各省(区)均有分布。以前在南方发 生较重,近年来北方水浇地亦为优势种群。 2.为害:蝼蛄是最活跃的地下害虫,成若虫均可为害,咬食各种作物种子和幼苗,特别喜食刚发芽的种子,造成严 重断垄缺苗,也咬食根、幼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蝼蛄在表土层活动时,来往穿形造 成纵横隧道,种子架空,幼苗掉根,导致种子不能发芽,幼苗失水枯死。枚有俗言“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 二、形态特征 1.华北蝼蛄:成虫体长40-50厘米,黑褐色,腹部近圆筒形,前足腿节下缘呈“S”形弯曲,后足胫节内上方有刺1- 2个。“体大四十刺一、二” 2.非洲蝼蛄:成虫体长30-35毫米,黄褐色,腹部近纺锤形,前足腿节下缘平直,后足胫节内上方有刺3-4个。“非 小三十刺三、四” 三、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蝼蛄类生活史较长,一般1-3年一代,以成若虫在土中越冬。 1.华北蝼蛄:3年一代,越冬成虫6月上旬、中句开始产卵,7月初孵化,到秋季达8-9龄入土中越冬,次年越冬若虫 恢复活动继续为害,秋季以12-13龄若虫越冬,直到第三年8月以后若虫陆续羽化为成虫,新羽化成虫当年不交配,为害 一段时间后,进入越冬状态,第四年5月才交配产卵。 2.非洲蝼蛄:华中、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1年1代,华北、东北及西约2年1代。越冬成虫5月产卵,秋季若 虫发育至4-7龄,入土越冬,次年春季活动,为害至8月份化蛹羽化为成虫。 两种蝼蛄一年中有两次在土中上升或下移过程中出现两次为害高峰,一次为5月上旬(旬平均气温16.5摄氏度,20 厘米土温15.4摄氏度)至6月中旬(句平均气温19.8摄氏度,20厘米土温19.6摄氏度)此时正值春播作物苗期和冬小麦返 青期,第二次在9月上旬(旬平均气温18摄氏度,20厘米土温19.9摄氏度)至下旬(旬平均气温12.5摄氏度,20厘米土温 15.2摄氏度)此时正值秋作物播种和幼苗阶段。 (二)习性 1.活动节律,昼伏夜出,晚21-23时活动取食高峰。 2.产卵习性:蝼蛄对产卵地点有严格选择性。华北蝼蛄多在轻盐碱地内的缺苗断垄,无植被覆盖的干燥向阳、地埂 畦堰附近或路边,渠边和松软的油渍状土中产卵。非洲蝼蛄则喜欢在朝湿的河岸边、地塘和沟渠附近产卵。 3.群集性:初孵若虫有群集性。华北蝼蛄3龄后才散开,非洲蝼蛄在3-6天后分散为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