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趋性:(1)趋光性: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可利用黑光灯诱杀。 (2)趋化性:蝼蛄对香甜等物质特别嗜好,对煮至半熟的谷子、棉籽、炒香的豆饼、麦麸等很喜好,可制毒饵进行 诱杀。 (3)趋粪性:对马粪等未腐烂有机质有趋性,可用鲜马粪诱杀。 (4)趋湿性:蝼蛄喜欢在朝湿的土中生活,非洲蝼蛄比华北蝼蛄更喜湿。俗话说: “蝼姑跑湿不跑干”。 第五节 地下害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除植被、气候、天敌、地势、耕作栽培制度和管理措施因素外与土壤 的理化性质关系更密切。 一、植被 1.非耕地的虫口密度明显高于耕地的。(杂草丛生,有机质丰富,受农事影响小) 2.在耕地中,大豆、花生、甘薯等作物田、蛴螬密度大,小麦等禾本科作物田,金针虫数量多,蔬菜田土壤湿润, 疏松,适合栖息取食)。 3.植树造林,农田林网化,给金龟甲提供了丰富的食科,利于大发生。 二、土壤理化性质 1.土壤温度:影响垂直分布来影响地下害虫的为售程度。 2.土壤湿度:不仅影响地下害虫的活动,而且影响其分布。从全国来看,地下害虫种类北方多于南方,为害程度、 旱地重于水地,多数地下害虫活动的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5-18%左右。 3.蛴螬类的发生淤泥地高于土壤地,沙土地最少,沟金针虫喜生于有机质较为缺乏而土质较为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粉 砂粘土中,而细胸金针虫则以有机质丰富的粘土为害严重,蝼蛄类以盐碱地虫口密度最大,土壤土次之,粘土地最小。 三、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主要影响地下害虫成虫的出土活动,同时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来影响地下害虫的为害活动。 四、耕作栽培 1.轮作和间作套种方式与地下害虫有密切关系。禾木科作物是地下害虫嗜食的作物,其连作田的虫口密度明显高于 轮作田。(尤以小麦、玉米、高粱为重)而前茬为棉花、油菜、豌豆、水稻等作物,虫口密度小。 2.精耕细作,深翻改土。一方面有机械杀伤作用,另一方面可将土中害虫翻至地表晒死或因其它因素致死。 3.施肥,凡是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的田块,地下害虫发生较重,所以施用有机肥料要注意腐熟和深施,既有利于作 物吸收,又限制害虫生存。 五、天敌 地下害虫天敌种类较多,有真菌、细菌、病毒和天敌昆虫。如金龟长缘寄蝇,土蜂(蛴螬外寄生天敌)步甲捕食蝼 蛄,青蛙、鸟类等均可捕食地下害虫。 六、其它因素 1.地势:背风向阳地高于迎风背阳地,坡岗地高于平地。 2.农田环境:农田作物周围多邻果园、菜田及村庄,发生较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