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呼缆婚》新浛才渐地》之二十-一的临廓庇用她 3年后,氧疗组的病死率为20%,而对照组病死率60%。以上说明吸 氧者优于不吸氧者,吸氧时间长者,其疗效更佳。由于长期氧疗提高 慢性呼衰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组织供氧, 改善心脑肺肾功能,降低肺动脉压、红细胞和血粘度,减轻水钠潴留, 防止肺心病恶化,改善呼吸困难和睡眠,增强活动能力和耐力,从而 减少失代偿性急性呼衰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次数、时间和医疗费用, 使患者的寿命延长和提高了生活质量。慢性呼衰患者的 PaO2<73kPa(5mmHg)或PaO27.3-8kPa(55-60mmHg),伴右心功能 不全,红细胞增多,血球压积>55%;以及PaO2>8kPa,夜间睡眠时, SaO2<8%,均可给以长期氧疗。通常以鼻导管或鼻塞吸入低浓度氧 (<30%),每日吸氧不少于12h,但要注意随访动脉血气分析,有无 PaCO2升高。活动或呼吸锻炼时可适当增加吸入氧浓度,有条件者可 开展家庭氧疗,氧源一般采用高压缩氧气筒、利用分子筛将空气中氮 滤过的氧浓缩制氧器、还有液态氧罐等装置。医务人员通过定期家访, 了解病情,调节氧流量,指导患者康复呼吸锻炼等。若伴有CO2潴留 的缺O2患者,晚间可作口鼻面罩机械通气氧疗 第四节氧气疗法 理想的氧疗工具应能提供比较稳定的氧浓度;可减少死腔,无或 很少的重复呼吸;患者用之无不适,能坚持长期应用,且很少不良反 应又不影响咳痰或进食 鼻导管或鼻塞给氧 鼻导管为顶端和侧面开孔的橡胶、塑料或硅胶导管,亦可附插 入双侧鼻孔前庭的双侧鼻导管。使用时不存在重复呼吸,刺激少,患 者易接受,其缺点为易被分泌物堵塞;鼻塞是用较硬而光滑的塑料、 有机玻璃或硅胶材料制成,形如前庭,其孔径大,不易被分泌物堵塞 且便于固定,比鼻导管舒适。鼻导管和鼻塞因具简单、方便和价廉的 优点,为国内外最常用的轻中度低氧血症的治疗工具。但它们的吸入 的氧浓度不稳定,主要与吸入的氧浓度,以及患者的通气量和吸入时 间占呼吸周期的比值有关。吸入氧后所增加的氧浓度(FiO2)的公式 如下: △FiO2=(VO2×Ti/Ttot×79%)/MV 若健康成人MV(每分钟通气量)为6L/min,吸气与呼气时间 比(IE)为12,则 Ti/Ttot=1:3,吸氧流量(VO2)为1L/min时的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呼吸衰竭诊断治疗新进展》之二十――氧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3 年后,氧疗组的病死率为 20%,而对照组病死率 60%。以上说明吸 氧者优于不吸氧者,吸氧时间长者,其疗效更佳。由于长期氧疗提高 慢性呼衰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组织供氧, 改善心脑肺肾功能,降低肺动脉压、红细胞和血粘度,减轻水钠潴留, 防止肺心病恶化,改善呼吸困难和睡眠,增强活动能力和耐力,从而 减少失代偿性急性呼衰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次数、时间和医疗费用, 使 患 者 的 寿 命 延 长 和 提 高 了 生 活 质 量 。 慢 性 呼 衰 患 者 的 PaO2<7.3kPa(55mmHg)或 PaO27.3-8kPa(55-60mmHg),伴右心功能 不全,红细胞增多,血球压积>55%;以及 PaO2>8kPa,夜间睡眠时, SaO2<88%,均可给以长期氧疗。通常以鼻导管或鼻塞吸入低浓度氧 (<30%),每日吸氧不少于 12h,但要注意随访动脉血气分析,有无 PaCO2升高。活动或呼吸锻炼时可适当增加吸入氧浓度,有条件者可 开展家庭氧疗,氧源一般采用高压缩氧气筒、利用分子筛将空气中氮 滤过的氧浓缩制氧器、还有液态氧罐等装置。医务人员通过定期家访, 了解病情,调节氧流量,指导患者康复呼吸锻炼等。若伴有 CO2潴留 的缺 O2患者,晚间可作口鼻面罩机械通气氧疗。 第四节 氧气疗法 理想的氧疗工具应能提供比较稳定的氧浓度;可减少死腔,无或 很少的重复呼吸;患者用之无不适,能坚持长期应用,且很少不良反 应又不影响咳痰或进食。 一、鼻导管或鼻塞给氧 鼻导管为顶端和侧面开孔的橡胶、塑料或硅胶导管,亦可附插 入双侧鼻孔前庭的双侧鼻导管。使用时不存在重复呼吸,刺激少,患 者易接受,其缺点为易被分泌物堵塞;鼻塞是用较硬而光滑的塑料、 有机玻璃或硅胶材料制成,形如前庭,其孔径大,不易被分泌物堵塞, 且便于固定,比鼻导管舒适。鼻导管和鼻塞因具简单、方便和价廉的 优点,为国内外最常用的轻中度低氧血症的治疗工具。但它们的吸入 的氧浓度不稳定,主要与吸入的氧浓度,以及患者的通气量和吸入时 间占呼吸周期的比值有关。吸入氧后所增加的氧浓度(FiO2)的公式 如下: △ FiO2=(VIO2×Ti/Ttot×79%)/ MV 若健康成人 MV(每分钟通气量)为 6L/min,吸气与呼气时间 比(I:E)为 1:2,则 Ti/Ttot=1:3,吸氧流量(VIO2)为 1L/min 时的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