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Jan,2009 甘肃 论学刊 09年1月 NO. 1 General 191 Gansu Theory Research 第1期总第191期 哲学研究 汉初易学传流管窥 刘光胜 (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4) 摘要]根据《韩诗外传》和帛书《易传》的对照,可知韩婴《易》学和帛书《易传》在着渊源关系,帛书《易传》总体上属于《藏》 系统,而《史记·儒林传》记述的是《周易》的传承谱系所以对韩婴《易》学不予记载。韩婴《易》学和《子夏易传》的解易风格相去甚远, 《子夏易传》編入韩婴《易传》的说法并不能成立。 [关键词]韩婴,子夏;司马迁;《韩诗外传》;帛书《易传》 [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4307(2001-0119-04 帛书《易传》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该墓的婴《易》学和帛书《易传》在着渊源关系。 下葬年代是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帛书 《汉书·儒林传》云:“韩婴,燕人也。孝文时为博 《易传》是汉文帝初年的抄本。从秦代焚书坑儒到汉武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 帝时,杨氏《易》学被立为“五经博士”这是《易》学流传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 史上的一重大转向。我们知道汉代的易学典籍,到唐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亦以《易》授人,推《易》意 宋亡佚颇多,帛书《易传》上可以追溯战国时期易学的而为之传。燕赵间好《诗》故其《易》微唯韩氏自传之。 传流,下启两汉易学的端倪,对于钩沉当时《易》学的流武帝时,婴尝与董仲舒论于上前。其人精悍,处事分 传演变极具重要意义 明,仲舒不能难也。韩婴曾在汉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 韩婴《易》学和帛书《易传》在着渊源关系 刘汝霖先生考证董仲舒病免在武帝元狩三年,估计 《汉书·艺文志》单列“《韩氏》两篇”,并没有交代景帝时韩婴年龄在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景帝立于 韩婴易学的学术渊源张惠言认为韩婴易学源自子夏,公元前149年,上距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帛书《易传》成 说“《儒林转》称韩生亦以《易》授人,推《易》意而为之书的下限)还有十几年的时间韩婴在青年时期受到帛 传不闻其所授意者出于子夏,与商瞿之传异也?宋书的影响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是我们讨论韩婴《易》学 翔风说:“子家当为六国时人受子弓之《易》传于燕地。源自帛书《易传》的前提 韩婴之以《易》授人,自必有所传,盖出于子弓,故张 《汉书·艺文志》中著录韩婴的著作有:《韩故》三 称《子夏易传》或为臂子弓所作。徐芹庭认为:“盖韩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 婴为燕人,而周丑子家亦燕人,是韩氏之《易》亦或有得卷可惜大多失传我们今天研究韩婴《易》学,主要依 于子家也。李学勤先生认为韩婴《易》学源自今本《易据《韩诗外传》(以下简称《外传》)。有学者认为《外传》 传》,受到了荀子的影响。刘玉健先生据《汉书·儒是伪作,虽然它的卷次增改众说纷纭,但这种说法是不 林传》称“要言《易》者,本之田何”,认为韩婴《易》学出自可信的。四库馆臣因其“与经义不相比附”将它列入 田何。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有问题的我们认为,韩诗类附录。我们认为,《外传》以《易》解事或者以事证 [收稿日期]2008 [基金项目]本课题由清华大学种子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刘光胜,山东潍坊人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儒学史的研究。 119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J an1 ,2009 NO11 General 191 甘 肃 理 论 学 刊 Gansu Theory Research 2009 年 1 月 第 1 期 总第 191 期 哲 学 研 究 汉初易学传流管窥 刘光胜 (清华大学 历史系 ,北京 100084) [收稿日期] 2008 - 11 - 20 [基金项目] 本课题由清华大学种子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刘光胜 ,山东潍坊人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儒学史的研究。 [摘 要] 根据《韩诗外传》和帛书《易传》的对照 ,可知韩婴《易》学和帛书《易传》存在着渊源关系 ,帛书《易传》总体上属于《归藏》 系统 ,而《史记 ·儒林传》记述的是《周易》的传承谱系 ,所以对韩婴《易》学不予记载。韩婴《易》学和《子夏易传》的解易风格相去甚远 , 《子夏易传》编入韩婴《易传》的说法并不能成立。 [关键词] 韩婴;子夏;司马迁《; 韩诗外传》;帛书《易传》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4307(2009)01 - 0119 - 04 帛书《易传》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该墓的 下葬年代是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 168 年) ,帛书 《易传》是汉文帝初年的抄本。从秦代焚书坑儒到汉武 帝时 ,杨氏《易》学被立为“五经博士”,这是《易》学流传 史上的一重大转向。我们知道 ,汉代的易学典籍 ,到唐 宋亡佚颇多 ,帛书《易传》上可以追溯战国时期易学的 传流 ,下启两汉易学的端倪 ,对于钩沉当时《易》学的流 传演变极具重要意义。 一、韩婴《易》学和帛书《易传》存在着渊源关系 《汉书 ·艺文志》单列“《韩氏》两篇”,并没有交代 韩婴易学的学术渊源 ,张惠言认为韩婴易学源自子夏 , 说“:《儒林转》称韩生亦以《易》授人 ,推《易》意而为之 传 ,不闻其所授 ,意者出于子夏 ,与商瞿之传异也 ?”[1]宋 翔凤说“: 子家当为六国时人 ,受子弓之《易》,传于燕地。 韩婴之以《易》授人 ,自必有所传 ,盖出于子弓 ,故张 称《子夏易传》或为 臂子弓所作。”[2]徐芹庭认为“: 盖韩 婴为燕人 ,而周丑子家亦燕人 ,是韩氏之《易》亦或有得 于子家也。”[3]李学勤先生认为韩婴《易》学源自今本《易 传》,受到了荀子的影响[4] 。刘玉健先生据《汉书 ·儒 林传》称“要言《易》者 ,本之田何”,认为韩婴《易》学出自 田何[5] 。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有问题的 ,我们认为 ,韩 婴《易》学和帛书《易传》存在着渊源关系。 《汉书 ·儒林传》云“: 韩婴 ,燕人也。孝文时为博 士 ,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 万言 ,其语颇与齐、鲁间殊 ,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 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亦以《易》授人 ,推《易》意 而为之传。燕赵间好《诗》,故其《易》微 ,唯韩氏自传之。 武帝时 ,婴尝与董仲舒论于上前。其人精悍 ,处事分 明 ,仲舒不能难也。”韩婴曾在汉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 , 刘汝霖先生考证董仲舒病免在武帝元狩三年[6] ,估计 景帝时 ,韩婴年龄在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景帝立于 公元前 149 年 ,上距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帛书《易传》成 书的下限)还有十几年的时间 ,韩婴在青年时期受到帛 书的影响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是我们讨论韩婴《易》学 源自帛书《易传》的前提。 《汉书 ·艺文志》中著录韩婴的著作有《: 韩故》三 十六卷《, 韩内传》四卷《, 韩外传》六卷《, 韩说》四十一 卷 ,可惜大多失传 ,我们今天研究韩婴《易》学 ,主要依 据《韩诗外传》(以下简称《外传》) 。有学者认为《外传》 是伪作 ,虽然它的卷次增改众说纷纭 ,但这种说法是不 可信的。四库馆臣因其“与经义不相比附”,将它列入 诗类附录。我们认为《, 外传》以《易》解事或者以事证 911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