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华尔兹把这三者说成是“国际政治学的三概念”。此书出版后第 二年,被誉为“年轻的科学行为主义开拓者”的密执安大学的戴 维·辛格发表了《国际关系的层次分析问题》,详尽地阐发了国际 系统(即华尔兹在本书中所说的国家系统)和民族国家子系统的 理论内涵及重要性。但率先运用层次分析的,竟是在国际关系学 科里被认为是按传统范例进行研究的“少数人物”之一肯尼思· 华尔兹。 待到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在1979年出版时,“行为主 义”已发展到出现了“后行为主义”,“现实主义”也开拓出“新现 实主义”。伦敦经济学院的米歇尔·班克斯称华尔兹的新作是“流 传最广的新现实主义作品,它使华尔兹不仅成为E·H·卡尔和 汉斯·摩根索范例的继承人,而且是时下流行的‘结构现实主义’ 的理论源泉”。在《国际政治理论》中,华尔兹大大发展了《人、国 家与战争》的“三概念”,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分析国际关系体系的 理论和方法。 在《人、国家与战争》一书中,华尔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最 后概括出作为战争根源的“人性”和“国家内部结构”都是在“国 家系统”即时下称为国际体系这个“第三个基本概念”的结构之 内起作用的。简单说来,华尔兹认为,人性无论善恶,国家不分资 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只要国际社会仍然是“无政府状态”,即各主 权国家彼此不存在从属和支配关系,战争仍然可能发生。能使战 争推迟,和平得以暂时维持的唯一办法,便是力量的均衡,即均 势。所以他曾告诫人们,不要以为均势是老掉牙的理论,现实的 国际政治无非是玩弄均势。 但是,由彼此无从属和支配关系的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 会恰恰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它是以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 义为前提的。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 ·W·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