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四、以俗为雅的审美倾向 宋人随缘任运、和光同尘的生活态度,使他们认为生活不应注重小节应要重大节, 不应该体现于外表而也要发自于内心,因此,信佛无需禁断酒肉,酒肉穿肠过,而心中 只要有佛,即可见性成佛:隐居也无需远离红尘,只要心远地自能偏。这种审美观点必 然导致宋人审美态度的世俗化。他们认为,审美客体的高雅与凡俗不在于客体本身,而 在于具有浓厚内在修养的审美客体。这就形成了宋代文学特别是宋诗的以俗为雅的风尚。 黄庭坚的江西诗派就曾明确提出作诗应“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口号。以俗为雅 的结果,无疑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使诗歌更为贴近日常现实生活。 第三节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诗 《全宋诗》的编纂(正编72册,诗人8900余家,总字数4千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宋人之诗变化于唐,不缴袭前人一字,皮毛尽落而精神尤存”。 宋诗的特点 1.“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2.以俗为雅的审美情趣带来得变化:1)较唐诗而言,生新的美学风格,是对唐 诗风格的陌生化结果。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 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风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 显然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2)题材的开拓,向日常生活倾斜,琐碎细物,都成了宋人 笔下的诗料更趋于世俗化平易近人。3)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4)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 式的创建 总之,唐诗和宋诗,是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唐诗以韵盛故诨雅,而贵蕴 籍空灵;宋诗以意盛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词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 故瘦劲”;“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唐诗热烈张扬、色泽丰美 宋诗平淡瘦劲、思理深沉 二、词 唐圭璋编《全宋词》(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后孔繁礼补辑。词2万余首,词人1300 多家。 词至宋代达于巅峰,誉为“一代之文学”。 1、观念的逐步改变,由诗余小道逐渐与诗相提并论 2、题材内容的开拓丰富。 3、双峰并峙的流派。 4、体裁的日益成熟 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 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代四、以俗为雅的审美倾向 宋人随缘任运、和光同尘的生活态度,使他们认为生活不应注重小节应要重大节, 不应该体现于外表而也要发自于内心,因此,信佛无需禁断酒肉,酒肉穿肠过,而心中 只要有佛,即可见性成佛;隐居也无需远离红尘,只要心远地自能偏。这种审美观点必 然导致宋人审美态度的世俗化。他们认为,审美客体的高雅与凡俗不在于客体本身,而 在于具有浓厚内在修养的审美客体。这就形成了宋代文学特别是宋诗的以俗为雅的风尚。 黄庭坚的江西诗派就曾明确提出作诗应“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口号。以俗为雅 的结果,无疑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使诗歌更为贴近日常现实生活。 第三节 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诗 《全宋诗》的编纂(正编72册,诗人8900余家,总字数4千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宋人之诗变化于唐,不缴袭前人一字,皮毛尽落而精神尤存”。 宋诗的特点: 1.“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2.以俗为雅的审美情趣带来得变化:1)较唐诗而言,生新的美学风格,是对唐 诗风格的陌生化结果。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 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风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 显然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2)题材的开拓,向日常生活倾斜,琐碎细物,都成了宋人 笔下的诗料更趋于世俗化平易近人。3)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4)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 式的创建。 总之,唐诗和宋诗,是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唐诗以韵盛故诨雅,而贵蕴 籍空灵;宋诗以意盛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词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 故瘦劲”;“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唐诗热烈张扬、色泽丰美, 宋诗平淡瘦劲、思理深沉。 二、词 唐圭璋编《全宋词》(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后孔繁礼补辑。词2万余首,词人1300 多家。 词至宋代达于巅峰,誉为“一代之文学”。 1、观念的逐步改变,由诗余小道逐渐与诗相提并论。 2、题材内容的开拓丰富。 3、双峰并峙的流派。 4、体裁的日益成熟。 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 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代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