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整理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第二部分 (3-21)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第三部分(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 问题 4、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那么物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明确:形态不同,性质各异,最小单位是都是原子 (2)上面这样概括行吗?为什么呢 不对。因为这只是人们对物质结构研究的起初认识,后来随着认识深入一步,他们知道原子核也不是 物质的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还有电子和原子核。然后这种认识又有新突破,原子核也不是物质的最小 单位,原子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现在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科学家们在研究的基 础上发挥想象,认为粒子还不是最小的结构,更小的物质结构还有夸克 (3)夸克的证明最后定论了吗?物质结构的研究结束了? 夸克的证明没有最后定论,物质结构的研究更没有结束,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探索 (4)你认为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 5、品味说明语言一一对下面加横线的句子作如下改动,表达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探究1练习二) (1)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10万 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明确:“大约”“相当于”表明10万是一个约数,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科学家从试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 定盒子里面有东西。(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 明确:原句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1)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说说文章一开始写“礼品盒”有什么作用? 其一,引出话题:其二,激发阅读兴趣;其三,为全文的比喻说明做铺垫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整理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第二部分 (3—21)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第三部分(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 问题。 4、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那么物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明确:形态不同,性质各异,最小单位是都是原子。 (2)上面这样概括行吗?为什么呢? 不对。因为这只是人们对物质结构研究的起初认识,后来随着认识深入一步,他们知道原子核也不是 物质的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还有电子和原子核。然后这种认识又有新突破,原子核也不是物质的最小 单位,原子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现在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科学家们在研究的基 础上发挥想象,认为粒子还不是最小的结构,更小的物质结构还有夸克。 (3)夸克的证明最后定论了吗?物质结构的研究结束了? 夸克的证明没有最后定论,物质结构的研究更没有结束,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探索。 (4)你认为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 5、品味说明语言——对下面加横线的句子作如下改动,表达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探究 1 练习二) (1)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 10 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10 万 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明确:“大约”“相当于”表明 10 万是一个约数,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科学家从试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 定盒子里面有东西。(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明确:原句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6、问题探究 (1)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说说文章一开始写“礼品盒”有什么作用? 其一,引出话题;其二,激发阅读兴趣;其三,为全文的比喻说明做铺垫。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