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肤温度,则机体不仅不能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如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其次,辐射散热取决于机体的有效 散热面积,有效散热面积越大,散热量也就越多。由于四肢的面积较大,因而在辐射散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传导散热:传导散热( thermal conduction)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机体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 热方式。机体深部的热量以传导方式传到体表,再由皮肤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如衣物等。但由于这些物质都 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体热因传导而散失的热量并不多。另外,人体脂肪的导热效能也不高,因而肥胖的人由深部 传向皮肤的热量要少些,在炎热的天气里容易出汗。水的比热大,导热性能较好,因此临床上可利用冰帽、冰袋等 给高热的病人降温 (3)对流散热:对流散热( thermal convection)是指通过气体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人体周围总是围绕 着一薄层同皮肤接触的空气,人体的热量传给这一层空气,如果这一层空气的温度升高至皮肤温度的水平,则人体 就不能继续通过传导方式散热。但由于与皮肤接触的空气被加热后就上升,将体热带走,而未被加热的空气又与皮 肤表面接触。这个现象就是对流。所以,体热总是先传导给空气,然后通过对流将热量带走。通过对流所散失的热 量的多少,受风速影响极大。风速越大,散热量也越多。相反,风速越小,散热量也越少。衣服覆盖的皮肤表层 不易实现对流:棉毛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这些情况都有利于保温。增加衣着,使织物滞留的空气层増厚,可増 强保温效果。潮湿的衣服,由于水的导热性好,就失去保温的作用,反而增加机体散热。 以上几种直接散热方式,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有意义。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 时,蒸发便成了惟一有效的散热形式 (4)蒸发散热:蒸发散热( evaporation)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据测定,在人的体 温条件下,蒸发Ⅰg水可使机体散发2.43kJ的热量。因此,体表水分的蒸发是一种有效的散热途径。蒸发散热分为 不感蒸发( insensible perspiration)和发汗( sweating)两种形式 1)不感蒸发: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滲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 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称不显汗,即这种水分蒸发不被觉察,并与汗腺的活动无关。在低于30℃C的环境中, 人体通过不感蒸发所丢失的水分是相当恒定的,为12~15g/(h·m2)。人体24h的不感蒸发量一般为1000m1左右 其中通过皮肤的约为600~800ml。在肌肉活动或发热状态下,不显汗可以增加;婴幼儿不感蒸发的速率比成人 大,因此在缺水的情况下,婴幼儿更容易出现严重脱水。不感蒸发是一种很有效的散热途径,有些动物如狗,在高 温下不能分泌汘液,而必须通过热喘呼吸( panting)来增加蒸发散热。 2)发汗:发汗是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通过汗液蒸发可以带走身体的热量。发汗是可以意识到的,故又 称可感蒸发( sensible evaporation)。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高, 而且衣着较多时,气温达25℃便可引起发汗。人在进行劳动或运动时,气温虽在20℃以下,也可出现发汗,而且发 汗量往往较多。发汘速度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越髙,发汘速度越快。人若在髙温环境中停留时间过 久,发汘速度可因汗腺疲劳而明显减慢。环境中湿度高时,汗液不易蒸发,体热就不易散失,结果会反射性地引起 大量出汗。 汗液中水分占99%,固体成分则不到1%。在固体成分中,大部分为NaC1,也有少量KCl以及尿素等。汗液中NaCl 的浓度一般低于血浆。人在大量出汗时,可损失较多的NaC1,故应注意补充。实验测得,在汗腺分泌时分泌管腔内 的压力可高达33.3kPa(250mmHg)以上,表明汗液不是简单的血浆滤出物,而是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刚刚从汗腺 分泌出来的汗液与血浆是等渗的,但在流经汗腺管腔时,在醛固酮的作用下,汗液中的Na和C1被重吸收,因此最 后排出的汘液是低渗的。如果汘液的分泌速率很慢,则低渗的汘液在流经导管的过程中,其水分也可通过渗透而被 重吸收,因而最后排出汗液的量很少,而其中尿素、乳酸和K离子的浓度明显升高;反之,如果汗液的分泌速率很 高,则汗液流经汗腺导管时其中的Na和CI不能被充分重吸收,水的重吸收也减少。因此,当机体因大量发汗而造 成脱水时,常表现为高渗性脱水。 3.汗腺与汗腺活动的调节人体分布有两种汗腺:大汗腺( apocrine gland)和小汗腺( eccrine gland)。大汗腺局 限于腋窝和阴部等处,开口于毛根附近。它由青春期开始活动,所以可能和性功能有关。小汗腺则见于全身皮肤,肤温度,则机体不仅不能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如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其次,辐射散热取决于机体的有效 散热面积,有效散热面积越大,散热量也就越多。由于四肢的面积较大,因而在辐射散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传导散热: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机体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 热方式。机体深部的热量以传导方式传到体表,再由皮肤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如衣物等。但由于这些物质都 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体热因传导而散失的热量并不多。另外,人体脂肪的导热效能也不高,因而肥胖的人由深部 传向皮肤的热量要少些,在炎热的天气里容易出汗。水的比热大,导热性能较好,因此临床上可利用冰帽、冰袋等 给高热的病人降温。    (3)对流散热:对流散热(thermal convection)是指通过气体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人体周围总是围绕 着一薄层同皮肤接触的空气,人体的热量传给这一层空气,如果这一层空气的温度升高至皮肤温度的水平,则人体 就不能继续通过传导方式散热。但由于与皮肤接触的空气被加热后就上升,将体热带走,而未被加热的空气又与皮 肤表面接触。这个现象就是对流。所以,体热总是先传导给空气,然后通过对流将热量带走。通过对流所散失的热 量的多少,受风速影响极大。风速越大,散热量也越多。相反,风速越小,散热量也越少。衣服覆盖的皮肤表层, 不易实现对流;棉毛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这些情况都有利于保温。增加衣着,使织物滞留的空气层增厚,可增 强保温效果。潮湿的衣服,由于水的导热性好,就失去保温的作用,反而增加机体散热。    以上几种直接散热方式,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有意义。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 时,蒸发便成了惟一有效的散热形式。    (4)蒸发散热:蒸发散热(evaporation)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据测定,在人的体 温条件下,蒸发l g水可使机体散发2.43 kJ的热量。因此,体表水分的蒸发是一种有效的散热途径。蒸发散热分为 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和发汗(sweating)两种形式。    1)不感蒸发:人即使处在低温环境中,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 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称不显汗,即这种水分蒸发不被觉察,并与汗腺的活动无关。在低于30 ℃的环境中, 人体通过不感蒸发所丢失的水分是相当恒定的,为12~15g/(h·m2)。人体24h的不感蒸发量一般为1000 ml左右, 其中通过皮肤的约为600~800 ml。在肌肉活动或发热状态下,不显汗可以增加;婴幼儿不感蒸发的速率比成人 大,因此在缺水的情况下,婴幼儿更容易出现严重脱水。不感蒸发是一种很有效的散热途径,有些动物如狗,在高 温下不能分泌汗液,而必须通过热喘呼吸(panting)来增加蒸发散热。 2)发汗:发汗是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通过汗液蒸发可以带走身体的热量。发汗是可以意识到的,故又 称可感蒸发(sensible evaporation)。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高, 而且衣着较多时,气温达25℃便可引起发汗。人在进行劳动或运动时,气温虽在20℃以下,也可出现发汗,而且发 汗量往往较多。发汗速度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越高,发汗速度越快。人若在高温环境中停留时间过 久,发汗速度可因汗腺疲劳而明显减慢。环境中湿度高时,汗液不易蒸发,体热就不易散失,结果会反射性地引起 大量出汗。    汗液中水分占99%,固体成分则不到1%。在固体成分中,大部分为NaCl,也有少量KCl以及尿素等。汗液中NaCl 的浓度一般低于血浆。人在大量出汗时,可损失较多的NaCl,故应注意补充。实验测得,在汗腺分泌时分泌管腔内 的压力可高达33.3kPa(250mmHg)以上,表明汗液不是简单的血浆滤出物,而是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刚刚从汗腺 分泌出来的汗液与血浆是等渗的,但在流经汗腺管腔时,在醛固酮的作用下,汗液中的Na+和Cl-被重吸收,因此最 后排出的汗液是低渗的。如果汗液的分泌速率很慢,则低渗的汗液在流经导管的过程中,其水分也可通过渗透而被 重吸收,因而最后排出汗液的量很少,而其中尿素、乳酸和K+离子的浓度明显升高;反之,如果汗液的分泌速率很 高,则汗液流经汗腺导管时其中的Na+和Cl-不能被充分重吸收,水的重吸收也减少。因此,当机体因大量发汗而造 成脱水时,常表现为高渗性脱水。 3.汗腺与汗腺活动的调节人体分布有两种汗腺:大汗腺(apocrine gland)和小汗腺(eccrine gland)。大汗腺局 限于腋窝和阴部等处,开口于毛根附近。它由青春期开始活动,所以可能和性功能有关。小汗腺则见于全身皮肤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