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杨凯等:考虑围岩松动圈支护体影响的深埋圆形隧道衬砌优化设计 841 间的径向相互作用力.由式(1)~(12)可知,在围岩 oas=(1+sinp)ooa(R2)/(1-sinp)+ 应力、松动圈和衬砌尺寸已知的情况下,若泊松比为近 2ccos /(1 sin o). (17) 似相等的常数时,I、Ⅱ和Ⅲ层结构的应力分量均为 式中,o。(R)表示在p=R2处径向应力σ的取值. E,、E,和E,(确切地说是E2/E,和E,/E)的非线性函 为充分利用【、Ⅱ两层混凝土衬砌和Ⅲ层围岩松动圈 数.对于每一层结构,切向应力σ为最大主应力,径 支护体的强度,根据功能梯度材料思想,极限状态下, 向应力σ为最小主应力,并且在每层的内壁处切向应 I、Ⅱ和Ⅲ层应同时接近或达到预设破坏状态,在设计 力都达到最大值,出现了切向应力集中. 上才最为合理 2衬砌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构建 因此构造目标函数 F=(aau(R)-o)2+(oe(R,)-o2)2+ 由第1节分析可知,在各层衬砌的内边界,切向应 (ga(R,)-o2)入. (18) 力σ。都产生了应力集中.根据强度理论可知,即使I 显然,当目标函数为最小值时,I、Ⅱ和Ⅲ层同时 层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与Ⅱ层混凝土的单轴抗 接近或达到预设破坏状态(当F=0时,三层结构同时 压强度∫2相同,也无法判断衬砌的破坏首先是哪一层 达到预设破坏状态,此时为最优设计,但现实中很难到 开始的,这是因为在I层内边界衬砌处于两向受压状 达).下面以具体算例进行详细讨论 态,而在Ⅱ层内边界衬砌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存在轴 向应力σ),混凝土处于三向应力状态相对不易破坏. 3算例求解与分析 最终结构的破坏是从【层内边界开始还是从Ⅱ层内边 3.1衬砌材料弹性模量的优化设计 界开始,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应力大小,也就是说在围岩 假定围岩松动圈支护体和衬砌的尺寸分别为R。= 应力已知的条件下,取决于E,/E2、E2/E,的比值和三 3m,R,=3.6m,R2=4m,R,=5m,取混凝土泊松比为 层结构的厚度 常数,41=2=0.2,围岩松动圈支护体的泊松比 I层一混凝土衬砌:在内边界p=R。处,为二向 43=0.25,内聚力c=6MPa,内摩擦角p=30°,围岩应 应力状态,根据过镇海一王传志混凝土破坏准则(以下 力P和混凝土抗压强度∫∫a均为已知 简称过一王准则)2-国可知,孔边σ。所能承受的最大 为充分利用I、Ⅱ两层混凝土衬砌和Ⅲ层围岩松 设计应力o=1.2fa· 动圈支护体的强度,根据第1节和第2节分析可求出 Ⅱ层一混凝土衬砌:在内边界p=R,处,为三向 最合理的衬砌弹性模量值. 应力状态,其破坏不但取决于σ。的大小,也与σ。的大 待求变量:x,=E2E1x2=E2/E·因为I、Ⅱ和Ⅲ 小有关,当σ/o。≈u时(平面应变可满足此要求,并 层结构的应力分量均与E2/E,和E2/E,有关,为不失 假设混凝土泊松比4=0.2),则由过一王准则的试验结 一般性讨论,此处把E2/E,和E2/E,定为待求变量,当 果o.2-,可推出p=R,处o。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围岩松动圈支护体的弹性模量E,已知时,衬砌的弹性 oian与g。的关系如下. 模量E,和E,即可相应求解 当0≤o,/o。<0.05时, 目标函数: imns =1.2f2+16fa (p/) (13) F(E2/E,E2/E,)=(om(R)-d)2+ 当0.5≤0,/o。<0.1时, (o@(R,)-2)2+(gm(R2)-g)2.(19) o=2.0f2+10fa(o./o。-0.05). (14) 约束条件: 当0.1≤o,/o。<0.2时, ∫≥0, (20) 0as=2.5f2+30f2(o。/o。-0.1). (15) lx2≥0. 当0.2≤o,/o。<0.3时, 图2中给出了不同的围岩压力P作用下,两层衬 o=5.5fa+30fa(o,/o。-0.2). (16) 砌混凝土抗压强度相等(=fa=35MP)和抗压强度 Ⅲ层一围岩松动圈支护体:当地应力P一定 不等(/a=35MPa,Ja=30MPa)两种情况,三层结构弹 时,若衬砌的厚度较薄,或衬砌的弹性模量较小,或岩 性模量比值E2/E,和E2/E,的最优设计值 石的强度较低,则Ⅲ层支护体的有害变形程度也可能 从图2可以看出:无论I和Ⅱ层混凝土的抗压强 接近或达到一个预设状态,本文将此处的预设状态的 度是否相等,在相同大小的围岩应力作用下,总有E2/ 评判标准定为岩石摩尔库伦破坏准则,由第1节可知, E,<E2/E,故而为达到最优的衬砌弹性模量设计,建 支护体若要达到这个预设破坏状态一定是从P=R,的 议I层衬砌的弹性模量应大于围岩松动圈支护体的弹 内边界开始.假定支护体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 性模量;随着围岩应力的增大,E,/E,和E,/E,均减 c和p,则在p=R2岩石的所能承受的最大切向应力为 小,其中E,/E,变化相对平缓,如当围岩应力从15MPa杨 凯等: 考虑围岩松动圈支护体影响的深埋圆形隧道衬砌优化设计 间的径向相互作用力. 由式( 1) ~ ( 12) 可知,在围岩 应力、松动圈和衬砌尺寸已知的情况下,若泊松比为近 似相等的常数时,Ⅰ、Ⅱ和Ⅲ层结构的应力分量均为 E1、E2和 E3 ( 确切地说是 E2 /E1 和 E2 /E3 ) 的非线性函 数. 对于每一层结构,切向应力 σθi为最大主应力,径 向应力 σρi为最小主应力,并且在每层的内壁处切向应 力都达到最大值,出现了切向应力集中. 2 衬砌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构建 由第 1 节分析可知,在各层衬砌的内边界,切向应 力 σθ 都产生了应力集中. 根据强度理论可知,即使Ⅰ 层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 fc1与Ⅱ层混凝土的单轴抗 压强度 fc2相同,也无法判断衬砌的破坏首先是哪一层 开始的,这是因为在Ⅰ层内边界衬砌处于两向受压状 态,而在Ⅱ层内边界衬砌处于三向受压状态( 存在轴 向应力 σz ) ,混凝土处于三向应力状态相对不易破坏. 最终结构的破坏是从Ⅰ层内边界开始还是从Ⅱ层内边 界开始,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应力大小,也就是说在围岩 应力已知的条件下,取决于 E1 /E2、E2 /E3 的比值和三 层结构的厚度. Ⅰ层———混凝土衬砌: 在内边界 ρ = R0 处,为二向 应力状态,根据过镇海--王传志混凝土破坏准则( 以下 简称过--王准则) [12 - 13]可知,孔边 σθ 所能承受的最大 设计应力 σ1 θmax = 1. 2fc1 . Ⅱ层———混凝土衬砌: 在内边界 ρ = R1 处,为三向 应力状态,其破坏不但取决于 σθ 的大小,也与 σρ 的大 小有关,当 σz /σθ≈μ 时( 平面应变可满足此要求,并 假设混凝土泊松比 μ = 0. 2) ,则由过--王准则的试验结 果[10,12 - 13],可推出 ρ = R1 处 σθ 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σ2 θmax与 σρ 的关系如下. 当 0≤σr /σθ < 0. 05 时, σ2 θmax = 1. 2fc2 + 16fc2 ( σρ /σθ ) . ( 13) 当 0. 5≤σr /σθ < 0. 1 时, σ2 θmax = 2. 0fc2 + 10fc2 ( σρ /σθ - 0. 05) . ( 14) 当 0. 1≤σr /σθ < 0. 2 时, σ2 θmax = 2. 5fc2 + 30fc2 ( σρ /σθ - 0. 1) . ( 15) 当 0. 2≤σr /σθ < 0. 3 时, σ2 θmax = 5. 5fc2 + 30fc2 ( σρ /σθ - 0. 2) . ( 16) Ⅲ层———围岩 松 动 圈 支 护 体: 当 地 应 力 P 一 定 时,若衬砌的厚度较薄,或衬砌的弹性模量较小,或岩 石的强度较低,则Ⅲ层支护体的有害变形程度也可能 接近或达到一个预设状态,本文将此处的预设状态的 评判标准定为岩石摩尔库伦破坏准则,由第 1 节可知, 支护体若要达到这个预设破坏状态一定是从 ρ = R2 的 内边界开始. 假定支护体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 c 和 φ,则在 ρ = R2 岩石的所能承受的最大切向应力为 σ3 θmax = ( 1 + sin φ) σρ3 ( R2 ) /( 1 - sin φ) + 2ccos φ/( 1 - sin φ) . ( 17) 式中,σρ3 ( R2 ) 表示在 ρ = R2 处径向应力 σρ3 的取值. 为充分利用Ⅰ、Ⅱ两层混凝土衬砌和Ⅲ层围岩松动圈 支护体的强度,根据功能梯度材料思想,极限状态下, Ⅰ、Ⅱ和Ⅲ层应同时接近或达到预设破坏状态,在设计 上才最为合理. 因此构造目标函数 F = ( σθ1 ( R0 ) - σ1 θmax ) 2 + ( σθ2 ( R1 ) - σ2 θmax ) 2 + ( σθ3 ( R2 ) - σ3 θmax ) 2 . ( 18) 显然,当目标函数为最小值时,Ⅰ、Ⅱ和Ⅲ层同时 接近或达到预设破坏状态( 当 F = 0 时,三层结构同时 达到预设破坏状态,此时为最优设计,但现实中很难到 达) . 下面以具体算例进行详细讨论. 3 算例求解与分析 3. 1 衬砌材料弹性模量的优化设计 假定围岩松动圈支护体和衬砌的尺寸分别为R0 = 3 m,R1 = 3. 6 m,R2 = 4 m,R3 = 5 m,取混凝土泊松比为 常数,μ1 = μ2 = 0. 2,围岩松动圈支护体的泊 松 比 μ3 = 0. 25,内聚力 c = 6 MPa,内摩擦角 φ = 30°,围岩应 力 P 和混凝土抗压强度 fc1、fc2均为已知. 为充分利用Ⅰ、Ⅱ两层混凝土衬砌和Ⅲ层围岩松 动圈支护体的强度,根据第 1 节和第 2 节分析可求出 最合理的衬砌弹性模量值. 待求变量: x1 = E2 /E1,x2 = E2 /E3 . 因为Ⅰ、Ⅱ和Ⅲ 层结构的应力分量均与 E2 /E1 和 E2 /E3 有关,为不失 一般性讨论,此处把 E2 /E1 和 E2 /E3 定为待求变量,当 围岩松动圈支护体的弹性模量 E3 已知时,衬砌的弹性 模量 E1 和 E2 即可相应求解. 目标函数: F( E2 /E1,E2 /E3 ) = ( σθ1 ( R0 ) - σ1 θmax ) 2 + ( σθ2 ( R1 ) - σ2 θmax ) 2 + ( σθ3 ( R2 ) - σ3 θmax ) 2 . ( 19) 约束条件: x1≥0, x{ 2≥0. ( 20) 图 2 中给出了不同的围岩压力 P 作用下,两层衬 砌混凝土抗压强度相等( fc1 = fc2 = 35 MPa) 和抗压强度 不等( fc1 = 35 MPa,fc2 = 30 MPa) 两种情况,三层结构弹 性模量比值 E2 /E1 和 E2 /E3 的最优设计值. 从图 2 可以看出: 无论Ⅰ和Ⅱ层混凝土的抗压强 度是否相等,在相同大小的围岩应力作用下,总有 E2 / E1 < E2 /E3,故而为达到最优的衬砌弹性模量设计,建 议Ⅰ层衬砌的弹性模量应大于围岩松动圈支护体的弹 性模量; 随着围岩应 力 的 增 大,E2 /E1 和 E2 /E3 均减 小,其中 E2 /E1 变化相对平缓,如当围岩应力从15 MPa · 148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