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2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1卷 代函数为: 算法流程如图2. u(8)= 22a1≤区c,1≤k≤n, 卫谈 获取节点的位置信息 FCM对节点进行初始分簇,同时 获取隶属度矩阵和聚类中心 (uio)4 计算负载均衡指数LBF v(6+1)=三 ,1≤≤c (6) (u在)m LBF<圆值或者达到选代次数 k=1 其中,b是迭代次数,c是分类个数,n是节点个数 Y 根据式(6)计算新的隶属度矩阵和聚类中心 该算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权重系数卫k,其系数 将最终决定网络中分簇优化的效果,当P=1时上 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输出分簇结构 述算法就是标准的FCM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 根据剩余能量和D号选举簇头 于邻居节点势函数信息的策略来确定Pk,其步骤如 下.节点调整通讯距离为r,求出网络的连通度矩 图2算法流程图 阵,获取邻居节点信息;然后根据原始的势函数模 Fig-2 Flowchart of the algorithm 型山,同时考虑节点与邻居节点之间的势函数关 系,构造权重系数的函数表达式为: 3 仿真实验及讨论 ∑1/1+‖x-x3)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算法的性能,通过仿真实验 E N P 将本文提出的算法与LEACH及FCMC[门算法进行 1/(1+‖xn-‖3) 比较.实验模型由200个节点组成,它们随机均匀 E∈N N为x邻居节点的集合,N指的是xk邻居 分布在(x=0,y=0)至(x=200,y=200)的正方 形区域内,能耗模型采用First Order Radio模型,其 节点中属于第i类的集合,为了简化计算,也可把 他设定的参数包括:覆盖区域面积200m×200m,节 式(7)简化为节点与聚类中心的距离:来代替: ∑1/1+‖x,-:3) 点的初始能量E为0.5J,基站位置(0,0),每次发 送数据包大小2000bit.节点发送和接收1bit数据 IE ∑1/1+I.-,I3 (8) 所消耗的能量Ex=4.23×10-7J和E.=1.39× IE 10-72,数据融合能耗EDA为5 nJ.bit1·sig 算法详细步骤如下: nal-1. (a)获取节点的坐标值,使用原始的FCM算法 在仿真实验中,本文的分簇算法PWFCMC及 对网络中节点进行初始分簇,并根据公式(3),求得 FCMC算法将网络划分为10个簇,LEACH算法中 隶属度矩阵和聚类中心; 的簇头在所有节点中所占的比例为0.05,节点调整 (b)根据初始的隶属度和聚类中心结果,计算 后的通讯距离为20m, 网络的负载均衡指数,如果负载均衡指数低于规定 本文使用如下两个指标来评估算法的性能 的阈值则从步骤(c)开始进行调整,否则转到(e): 负载平衡指数:由于每轮中簇覆盖节点的平均 (c)节点调整发射功率,使通讯距离为r,获取 程度也会影响网络的生存时间,簇中包含节点数目 节点的邻域节点信息,根据邻居节点的隶属度计算 的不平衡会导致不同簇之间数据的容量不同,因此 出N后,根据式(7)或(8)求出P; 簇的负载平衡程度是分层算法中衡量簇性能的重要 (d)根据式(6)计算出新的隶属度矩阵和聚类 标准之一· 中心,转到(b): 网络生命周期:在不考虑其他外界可能破坏因 (ε)根据隶属度矩阵,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输 素的前提下,当节点的能量小于相应的阈值时,认为 出网络最终的分簇结果; 节点死亡,网络中出现第一个死亡节点的时间作为 ()分簇完成后,在各个簇内挑选簇内剩余能 网络的生命周期 量最多的节点作为这一轮数据发送的簇头,如果多 图3~图5分别表示了LEACH算法、FCMC算 个节点的剩余能量相同,则选择节点ID号最小的 法及PWFCMC的分簇情况, 作为簇头· 从图3~图5可以看出,PWFCMC相对代函数为: u ∗(b) ik = pik ∑ c j=1 d (b) ik d (b) jk 2/m-1 ‚1≤ i≤c‚1≤k≤ n‚ v (b+1) i = ∑ n k=1 ( u ∗(b) ik ) m xk ∑ n k=1 ( u ∗(b) ik ) m ‚1≤ i≤c (6) 其中‚b 是迭代次数‚c 是分类个数‚n 是节点个数. 该算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权重系数 pik‚其系数 将最终决定网络中分簇优化的效果‚当 pik=1时上 述算法就是标准的 FCM 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 于邻居节点势函数信息的策略来确定 pik‚其步骤如 下.节点调整通讯距离为 r‚求出网络的连通度矩 阵‚获取邻居节点信息;然后根据原始的势函数模 型[11]‚同时考虑节点与邻居节点之间的势函数关 系‚构造权重系数的函数表达式为: pik= ∑x∈ N i k 1/(1+‖xn - xk‖2) x∑n∈ Nk 1/(1+‖xn - xk‖2) (7) Nk 为 xk 邻居节点的集合‚N i k 指的是 xk 邻居 节点中属于第 i 类的集合.为了简化计算‚也可把 式(7)简化为节点与聚类中心的距离 vi 来代替: pik= ∑x∈ N i k 1/(1+‖xn - vi‖2) x∑n∈ Nk 1/(1+‖xn - vi‖2) (8) 算法详细步骤如下: (a) 获取节点的坐标值‚使用原始的 FCM 算法 对网络中节点进行初始分簇‚并根据公式(3)‚求得 隶属度矩阵和聚类中心; (b) 根据初始的隶属度和聚类中心结果‚计算 网络的负载均衡指数‚如果负载均衡指数低于规定 的阈值则从步骤(c)开始进行调整‚否则转到(e). (c) 节点调整发射功率‚使通讯距离为 r‚获取 节点的邻域节点信息‚根据邻居节点的隶属度计算 出 N i k 后‚根据式(7)或(8)求出 pik; (d) 根据式(6)计算出新的隶属度矩阵和聚类 中心‚转到(b); (e) 根据隶属度矩阵‚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输 出网络最终的分簇结果; (f) 分簇完成后‚在各个簇内挑选簇内剩余能 量最多的节点作为这一轮数据发送的簇头‚如果多 个节点的剩余能量相同‚则选择节点 ID 号最小的 作为簇头. 算法流程如图2. 图2 算法流程图 Fig.2 Flowchart of the algorithm 3 仿真实验及讨论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算法的性能‚通过仿真实验 将本文提出的算法与 LEACH 及 FCMC [7]算法进行 比较.实验模型由200个节点组成‚它们随机均匀 分布在( x=0‚y=0)至( x=200‚y=200)的正方 形区域内‚能耗模型采用First Order Radio 模型.其 他设定的参数包括:覆盖区域面积200m×200m‚节 点的初始能量 E 为0∙5J‚基站位置(0‚0)‚每次发 送数据包大小2000bit.节点发送和接收1bit 数据 所消耗的能量 Etx=4∙23×10—7 J 和 Erx=1∙39× 10—7 J [12]‚数据融合能耗 EDA 为5nJ·bit —1·sig￾nal —1. 在仿真实验中‚本文的分簇算法 PWFCMC 及 FCMC 算法将网络划分为10个簇‚LEACH 算法中 的簇头在所有节点中所占的比例为0∙05‚节点调整 后的通讯距离为20m. 本文使用如下两个指标来评估算法的性能. 负载平衡指数:由于每轮中簇覆盖节点的平均 程度也会影响网络的生存时间‚簇中包含节点数目 的不平衡会导致不同簇之间数据的容量不同‚因此 簇的负载平衡程度是分层算法中衡量簇性能的重要 标准之一. 网络生命周期:在不考虑其他外界可能破坏因 素的前提下‚当节点的能量小于相应的阈值时‚认为 节点死亡‚网络中出现第一个死亡节点的时间作为 网络的生命周期. 图3~图5分别表示了 LEACH 算法、FCMC 算 法及 PWFCMC 的分簇情况. 从 图 3~ 图 5 可 以 看 出‚PWFCMC 相 对 ·120·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1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