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推论(导体相当于ε2→>-∞的介质)具有普遍意义,后面我们可以严格证明。 P 下面我们考虑一个简单的情况,即61=50(背景介质是空气),此时的物理图像 更加濆楚。因介质球内的场为均匀场,故整个介质球被均匀极化,极化强度为 ZEo E0 (4.4.31) 对比发现,此时极化强度正好就是偶极子电偶极距/体积: RS 这当然是合理的,因为极化强度的定义就是F=2.因62>6,我们发现 E<E,这是因为极化电荷在球内产生了电场抵消了部分外电场的贡献。这部 分由极化电荷在球内产生的电场为 E内-Eo (4.4.33) 2 这个场通常被称为“退极场”-由于极化产生的极化电荷产生的场,其作用是“退” 掉外场的作用。整理后的结果为: IP (4.4.34) 上面2式在很多情况下成立的,一般来说,退极场可以写成 Em=-LP/Eo (4.4.35) L称为退极化因子,只依赖于物体的几何形状,其越大,说明退极效应越显著。 容易证明:对平板L=1,对球L=1,对细针,L=0,对椭球,针对长短轴的不 同,L可以由0~1不等。总结下来,介质在外场下的静电行为是 被外场极化 极化电荷在球外的贡献为偶极子4 推论(导体相当于 2    的介质)具有普遍意义,后面我们可以严格证明。  1 - - + + E0 - + P  2 下面我们考虑一个简单的情况,即 1 0    (背景介质是空气),此时的物理图像 更加清楚。因介质球内的场为均匀场,故整个介质球被均匀极化,极化强度为 0 0 20 0 0 2 3 ( ) 2 PE E             内 (4.4.31) 对比发现,此时极化强度正好就是偶极子电偶极距/体积: 3 4 /3 p P  R    (4.4.32) 这当然是合理的,因为极化强度的定义就是 i p P      。因 2 0    ,我们发现 E E  0   内 ,这是因为极化电荷在球内产生了电场抵消了部分外电场的贡献。这部 分由极化电荷在球内产生的电场为 2 0 0 0 02 0 1 2 3 E EE E P p                内 内 (4.4.33) 这个场通常被称为“退极场”- 由于极化产生的极化电荷产生的场,其作用是“退” 掉外场的作用。整理后的结果为: 0 0 1 3 EE P       内 (4.4.34) 上面 2 式在很多情况下成立的,一般来说,退极场可以写成 0 E LP   /    退 (4.4.35) L 称为退极化因子,只依赖于物体的几何形状,其越大,说明退极效应越显著。 容易证明:对平板 L= 1,对球 L= 1 3 ,对细针,L=0,对椭球,针对长短轴的不 同,L 可以由 0~1 不等。总结下来,介质在外场下的静电行为是  被外场极化  极化电荷在球外的贡献为偶极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