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任何政策都要实现本阶级、本团体的目标;第二,任何政策都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取向。我们在强调政策的阶级取向时,不能忽略其社会性的一面,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执 行政策。二战以后,美国实施旨在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的目标取向很明确,即为了防 止社会主义势力西进,同时也是为了振兴欧洲,平衡世界发展。一个崩溃的、衰败的欧洲是 不利于整个世界发展的。因而,在该计划实施过程中,每一活动、每一环节都从根本上服从 于这两个层次的目标。我国实施“国家扶贫工作计划”是一项宏观战略决策,该政策的目标 取向也很明确:一是改变贫穷地区落后面貌,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促进人民生活状况的根本 改善;二是从全局意义上着眼于中国的社会整体发展。迈向21世纪,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生 活水平,需要整个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这种发 展,促进发展是更高层次的目标。因而,解决贫困问题是该政策的直接目标 3.权威性 政策的权威性是与政策的合法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政策的合法性,是指政策对社 会、团体、个人行为的规范和指导,政策必须得到所涉对象的认可、接受,不管是出于自愿 还是被迫:否则,政策就没有约束力,难以取得所期望的效果。政策合法性的取得,或是经 过特定的法律程序,或是依据一套习惯性程序,或是遵照领袖人物的指示。政策的权威性渊 源于政策的合法性,具备合法性的政策就必然具有权威性。政策权威性的取得或是因为政策 符合指导对象的利益而被他们自愿服从,也可能因为指导对象慑于惩罚而被迫接受政策 项政策并不总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有时需要部分对象为了全体的利益作出某种牺牲,付出 巨大代价或努力。这种政策的实施对于那些非自愿作出牺牲的对象而言,就具有了强制性。 政策的强制性往往向一些惩罚性的措施相联系,若缺乏惩罚性措施,有些政策就会失去其权 威性、合法性,无法贯彻执行。例如,对违反我国人口政策而超生者,有些地区在宣传教育 的同时,也采取一些罚款、降级降职等措施。当然,为了维护政策的权威性与合法性而使用 的强制措施是有限度的,如果政策过分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则可能招致大部分人的抵抵 制而导致政策执行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或冲突。如建国后,在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的政策问题上,急躁冒进,强制实行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大搞人民公社化,结果与 客观经济规律相违背,导致生产滑坡,人民利益受到损害,群众与政府之间关系紧緊张。因而 强制性的限度对维护权威性是极端重要的。 4、过程及阶段性 从动态角度来看,政策是由一系列环节阶段构成的并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从广义角度 讲,政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政策制定阶段和后政策制度阶段。政策制定阶段包括:(1) 问题识别;(2)问题议程:(3)方案制定与预评估:(4)方案采纳与合法化等环节:后政策 制定阶段即执行阶段,包括:(1)方案实施;(2)效果评估:(3)调整与变更;(4)政策终 结等环节。在实际政策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执行后的情况对原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因而, 政策制定与执行并不是完全分开的。 般来说,制定政策总要针对特定“问题领域”( Issue area)。如果没有出现特定问题, 或这类问题出现了,但未被发觉、认定,则不会有相关政策产生。如没有能源危机,就不会 有能源政策的出台;同样,没有发现人口的增长已严重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对子孙 后代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时,就不会制定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在发现与认定问题后,还需 要将该问题列入政策议程,才能制定相关政策。若政策制定者明知工业污染严重地危害人民 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但为了追求工业的高速发展而置之不理,就不会有防止工业污染的 政策出台:在列入政策议程之后,由有关机构、个人提出各种政策方案以供决策者选择,决 策者根据对各方案的分析、评估,决定采纳某一方案或方案组合,并通过适当程序将其合法 化,即可付诸实行;初步执行后,根据实际后果及变化了的环境、信息,调整以致程度较大 地改变原来政策的内容:最后,有关问题得以解决或不复存在,或者原政策依据实践检验根第一,任何政策都要实现本阶级、本团体的目标;第二,任何政策都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取向。我们在强调政策的阶级取向时,不能忽略其社会性的一面,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执 行政策。二战以后,美国实施旨在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的目标取向很明确,即为了防 止社会主义势力西进,同时也是为了振兴欧洲,平衡世界发展。一个崩溃的、衰败的欧洲是 不利于整个世界发展的。因而,在该计划实施过程中,每一活动、每一环节都从根本上服从 于这两个层次的目标。我国实施“国家扶贫工作计划”是一项宏观战略决策,该政策的目标 取向也很明确:一是改变贫穷地区落后面貌,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促进人民生活状况的根本 改善;二是从全局意义上着眼于中国的社会整体发展。迈向 21 世纪,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生 活水平,需要整个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这种发 展,促进发展是更高层次的目标。因而,解决贫困问题是该政策的直接目标。 3.权威性 政策的权威性是与政策的合法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政策的合法性,是指政策对社 会、团体、个人行为的规范和指导,政策必须得到所涉对象的认可、接受,不管是出于自愿 还是被迫;否则,政策就没有约束力,难以取得所期望的效果。政策合法性的取得,或是经 过特定的法律程序,或是依据一套习惯性程序,或是遵照领袖人物的指示。政策的权威性渊 源于政策的合法性,具备合法性的政策就必然具有权威性。政策权威性的取得或是因为政策 符合指导对象的利益而被他们自愿服从,也可能因为指导对象慑于惩罚而被迫接受政策。一 项政策并不总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有时需要部分对象为了全体的利益作出某种牺牲,付出 巨大代价或努力。这种政策的实施对于那些非自愿作出牺牲的对象而言,就具有了强制性。 政策的强制性往往向一些惩罚性的措施相联系,若缺乏惩罚性措施,有些政策就会失去其权 威性、合法性,无法贯彻执行。例如,对违反我国人口政策而超生者,有些地区在宣传教育 的同时,也采取一些罚款、降级降职等措施。当然,为了维护政策的权威性与合法性而使用 的强制措施是有限度的,如果政策过分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则可能招致大部分人的抵抵 制而导致政策执行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或冲突。如建国后,在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的政策问题上,急躁冒进,强制实行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大搞人民公社化,结果与 客观经济规律相违背,导致生产滑坡,人民利益受到损害,群众与政府之间关系紧张。因而, 强制性的限度对维护权威性是极端重要的。 4、过程及阶段性 从动态角度来看,政策是由一系列环节阶段构成的并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从广义角度 讲,政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政策制定阶段和后政策制度阶段。政策制定阶段包括:(1) 问题识别;(2)问题议程;(3)方案制定与预评估;(4)方案采纳与合法化等环节;后政策 制定阶段即执行阶段,包括:(1)方案实施;(2)效果评估;(3)调整与变更;(4)政策终 结等环节。在实际政策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执行后的情况对原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因而, 政策制定与执行并不是完全分开的。 一般来说,制定政策总要针对特定“问题领域”(issue area)。如果没有出现特定问题, 或这类问题出现了,但未被发觉、认定,则不会有相关政策产生。如没有能源危机,就不会 有能源政策的出台;同样,没有发现人口的增长已严重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对子孙 后代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时,就不会制定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在发现与认定问题后,还需 要将该问题列入政策议程,才能制定相关政策。若政策制定者明知工业污染严重地危害人民 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但为了追求工业的高速发展而置之不理,就不会有防止工业污染的 政策出台;在列入政策议程之后,由有关机构、个人提出各种政策方案以供决策者选择,决 策者根据对各方案的分析、评估,决定采纳某一方案或方案组合,并通过适当程序将其合法 化,即可付诸实行;初步执行后,根据实际后果及变化了的环境、信息,调整以致程度较大 地改变原来政策的内容;最后,有关问题得以解决或不复存在,或者原政策依据实践检验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