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喝台沿2014年第3期 在大多数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结合要依靠贿赂、回扣、私下交易等形式来完成。在 西蒙·约翰逊看来,华尔街资本和政治影响的捆绑方式要巧妙得多,那就是通过建立 种“对华尔街好就是对国家好”的信念来贏得美国政府的自觉支持。①金融寡头通 过影响政客来推动对华尔街有利的政策,而政客也从不断满足华尔街的需求中获得大 量政治好处(主要通过竞选资金的支持)。最终,政客变得根本没有动力去反思和质 疑华尔街的行为是否适当。即便有人已经意识到华尔街的行为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但 政客和寡头都没有任何动力去出台政策制止华尔街一步步滑向深渊,直至金融危机彻 底爆发。 在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到一些经济学家。由于金融产品对开发人员的数学水平 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大学里越来越多的数学、经济、金融类教师在金融机构里兼职工 作,担当金融机构的顾问,甚至直接管理资产。学术界的技术和话语支持强有力地推 动了美国金融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加快了美国的金融化。最典型的例子是迈伦·斯科 尔斯( Myron S. Scholes)与罗伯特·默顿( robert C. Merton),两人因为研究金融衍 生品的定价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他们也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合伙 人:他们终于把玄妙的金融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了!2 以上这三类解释都或多或少地触及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些缘由。但是,在笔 者看来,无论是“监管失败论”,还是“过度金融化论”,都没有触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 根源。显然,过度金融化是美国2008年危机最直接、因而也就是最浅的导因。虽然监 管失败是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的直接导因之一,但也不是美国2008年危机的深层次 原因。换句话说,美国的金融监管失败和过度金融化(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硬币的 两面)都只是另外一个更为深刻的原因所导致的后果。 强调金融寡头的政治影响,从而强调他们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制度的影响比 监管失败论”和“过度金融化论”都更进了一步,因为它涉及了“制度变迁”这一核心 命题。但是,单纯强调金融寡头的政治影响仍是不够的:在有了1929年大萧条的惨痛 教训之后,为什么美国的有识之士还会选择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监管?难道仅仅是美国 的精英对于战后美国经济体系的过度自信(比如“非理性繁荣”③)?为什么那些反对 的声音没能阻止美国最终放松金融监管? 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美国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在1980年后开始出现松 ① Simon Johnson,“ The Quiet Coup,"p.6. ②有讽刺意义的是,两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二年(1998年),LTCM就崩盘了。 Robert J. Shiller, Irational Exuberanc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1352014 年第 3 期 在大多数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结合要依靠贿赂、回扣、私下交易等形式来完成。 在 西蒙·约翰逊看来,华尔街资本和政治影响的捆绑方式要巧妙得多,那就是通过建立 一种“对华尔街好就是对国家好冶的信念来赢得美国政府的自觉支持。淤 金融寡头通 过影响政客来推动对华尔街有利的政策,而政客也从不断满足华尔街的需求中获得大 量政治好处(主要通过竞选资金的支持)。 最终,政客变得根本没有动力去反思和质 疑华尔街的行为是否适当。 即便有人已经意识到华尔街的行为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但 政客和寡头都没有任何动力去出台政策制止华尔街一步步滑向深渊,直至金融危机彻 底爆发。 在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到一些经济学家。 由于金融产品对开发人员的数学水平 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大学里越来越多的数学、经济、金融类教师在金融机构里兼职工 作,担当金融机构的顾问,甚至直接管理资产。 学术界的技术和话语支持强有力地推 动了美国金融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加快了美国的金融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迈伦·斯科 尔斯(Myron S. Scholes)与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两人因为研究金融衍 生品的定价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他们也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LTCM) 的合伙 人:他们终于把玄妙的金融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了!于 以上这三类解释都或多或少地触及了 2008 年金融危机的一些缘由。 但是,在笔 者看来,无论是“监管失败论冶,还是“过度金融化论冶,都没有触及 2008 年金融危机的 根源。 显然,过度金融化是美国 2008 年危机最直接、因而也就是最浅的导因。 虽然监 管失败是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的直接导因之一,但也不是美国 2008 年危机的深层次 原因。 换句话说,美国的金融监管失败和过度金融化(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硬币的 两面)都只是另外一个更为深刻的原因所导致的后果。 强调金融寡头的政治影响,从而强调他们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制度的影响比 “监管失败论冶和“过度金融化论冶都更进了一步,因为它涉及了“制度变迁冶这一核心 命题。 但是,单纯强调金融寡头的政治影响仍是不够的:在有了 1929 年大萧条的惨痛 教训之后,为什么美国的有识之士还会选择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难道仅仅是美国 的精英对于战后美国经济体系的过度自信(比如“非理性繁荣冶盂)? 为什么那些反对 的声音没能阻止美国最终放松金融监管? 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美国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在 1980 年后开始出现松 ·135· 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 淤 于 盂 Simon Johnson, “The Quiet Coup,冶 p. 6. 有讽刺意义的是,两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二年(1998 年),LTCM 就崩盘了。 Robert J. Shiller, Irrational Exuberanc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