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透 金经讲话 一、设立主题:虽然《金刚经》只有短短的五千多字,但是要进 入般若性海,探其堂奥,亦非易事。因此,放弃传统的逐句讲说,以 宏观的角度,贯穿全经的架构,在每一分都设立纲目题要,阐述此分 的意趣所在。每分各有其主题独立,但分分不离“金刚般若”的丝缕 经纬。 二、简明通俗:丛林里开大座讲经,光是一句“如是我闻”的 “如”字,就可以讲七日之久,现今社会的步调是繁忙紧凑的,各形 各色的资讯媒体充斥,佛经的注解更要把握通俗化,阐述要简明易懂, 才能走入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典不是封藏于深山古刹的“藏经楼”,应 该走向人间各各阶层。佛陀的一言一行都印证生命的实相;佛经的一 句一偈都是治病的良药。希望透过“简明通俗”的讲说,能像一根划 亮的火柴,令听者闻者能藉此鉴照到般若宝藏。 三、譬喻释意:佛陀四十九年说法,每每以寓言以譬喻引发众生 心开意解。如《法华经》的“火宅喻”、“穷子喻”、“三车喻”等。在 王舍城佛陀以广说众喻,度化五百外道沙门得须陀洹果,留下《百喻 经》教化他人。诸多譬喻故事,无非是“以指指月”,借着指头的方 向,让我们见到月亮。在释解《金刚经》甚深法味时,借由譬喻寓言、 公案典故穿针引线,令已信者增长福慧善根;未信者能信解自家珍宝。 不得不“借筏渡河”,用譬喻典故做“敲门砖”打开般若家门。 四、古今并蓄:全经三十二分,除了参考清朝溥腕大师的疏解, 希望兼容探究心灵盲点的破除。《金刚经》是一部安心的宝典,古今的 烦恼形态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有情众生在面对生老病死,忧悲啼哭的 心情是没有古今人我差别的。 《金刚经》在讨论“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问题,不是要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