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核酸和抗原,电镜下可看到核衣壳及包通体,但无完整的麻疹病毒颗粒,故认为该病可能由于麻疹病毒变异所致。 麻疹病毒感染的免疫力持久,一般不会出现二次感染。 三、微生物学诊断和预防 麻疹因临床症状典型,一般无需作微生物学检查。不典型病例,可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取鼻咽部脱落细胞或血液中息用FA或EΛ检测麻疹 病毒抗原:采取病人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观察坑体滴度是否增长4倍或4倍以上, 六个月以内的婴儿有被动免疫力,但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易感性增加,给6个月一1岁的儿童普遍接种疹病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好方 法。给有接热麻疹患儿病史的体弱易感儿注射丙种球蛋白或健康成人全血,有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的作用。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Parain1 uenza virus)具有副粘病毒的典型形态和性状,有4个血清型。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病毒增殖仅限于呼吸道粘 膜上皮,一般无病毒血症,其生物学性状见表244,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爱幼儿症状为重,常发生严重哮吼(多由1、2型引起),造 成呼吸道闭蜜,甚至空急死亡:另外还可引起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多由3型引起)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来自母亲的抗体无防止感染作 用,S1A可能对再感染有预防作用,但维持时间较短 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击(M, 后过引流的 流侵 并发 丸炎或 家炎,有时还可引 无菌性脑 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找 白有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的作用 表244几种粘病毒的主要 学性花 溶血燕 细电作用 清 麻病击 眼腺炎病毒 呼吸道合抱 有 呼吸道上皮细胞 可能有病毒血拉 病毒 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上皮细形 一般无病毒血症 第三节腺病毒 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群分布十分广泛的DA病毒。能引起人类呼吸道、胃肠道、论尿系及眼的疾病.。少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一、生物学性状 病毒颗粒直径60~90m,没有囊膜,20面体立体对称,衣壳由252个克微粒组成,其中240个壳微粒是六邻体(Hx0),具有组特异性 原位王20面体历世的12个克 前是五邻体 中其底和他出表面的 端有顶球的纤维组成。基底具有 共使细陶从 长处脱落,具有同组共有的抗原。 红与 声生 活性不 ,核酸为以股线状 公子量 鸟类 哺乳动物 人类酿病毒 生物学 清型,共42型。根据对猴和大鼠细 的疑集能力又分为…V组 见表24-5 组血清型 红细胞来源及凝集程度 人体疾病 对新生仓鼠助 结合 肺类 (i6) c.2.56 Ⅲ大部分 幼儿急性发蕊 无 Ⅱ大显充全 大/部分 *括弧中型别的一般不致病 人类腺病毒不能在鸡胚中增殖,上皮样人细胞系HL细胞和人胚原代细胞培养最敏感,能引起细胞肿胀,变圆,聚集成萄萄串状的典型细 胞病变,腺病毒对酸碱度及温度的耐受范围较宽,36℃7天病毒感染力无明显下降。对脂溶剂和离类均抵抗作用,但56℃30分钟可将其灭活,核酸和抗原,电镜下可看到核衣壳及包涵体,但无完整的麻疹病毒颗粒,故认为该病可能由于麻疹病毒变异所致。 麻疹病毒感染的免疫力持久,一般不会出现二次感染。 三、微生物学诊断和预防 麻疹因临床症状典型,一般无需作微生物学检查。不典型病例,可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取鼻咽部脱落细胞或血液中胞用IFA或IEA检测麻疹 病毒抗原;采取病人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观察坑体滴度是否增长4倍或4倍以上。 六个月以内的婴儿有被动免疫力,但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易感性增加,给6个月~1岁的儿童普遍接种疹病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好方 法。给有接触麻疹患儿病史的体弱易感儿注射丙种球蛋白或健康成人全血,有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的作用。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具有副粘病毒的典型形态和性状,有4个血清型。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病毒增殖仅限于呼吸道粘 膜上皮,一般无病毒血症,其生物学性状见表24-4。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幼儿症状为重,常发生严重哮吼(多由1、2型引起),造 成呼吸道闭塞,甚至窒息死亡;另外还可引起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多由3型引起)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来自母亲的抗体无防止感染作 用,SlgA可能对再感染有预防作用,但维持时间较短。 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 Mumps viras)主要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多流行于冬、春季,潜伏期较长(18~21天)。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见表24-4。病毒经 飞沫传播,先在呼吸道内增殖,随后通过引流的淋巴结入血,引起病毒血症,经血流侵犯靶器官,引起两侧腮腺发炎、肿胀,一般经7~10日 消肿而痊愈。儿童感染一般较轻,青壮年感染一般较重,易并发睾丸炎或副睾炎,有时还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接 种减毒活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两种球蛋白有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的作用。 表24-4 几种副粘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病毒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溶血素 融细胞作用 血清型 靶器官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呼吸道合胞 病毒 副流感病毒 有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1 1 1 4 全身 腮腺 呼吸道上皮细胞 可能有病毒血症 呼吸道上皮细胞 一般无病毒血症 第三节 腺病毒 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群分布十分广泛的DNA病毒。能引起人类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及眼的疾病。少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一、生物学性状 腺病毒颗粒直径60~90nm,没有囊膜,20面体立体对称,衣壳由252个克微粒组成,其中240个壳微粒是六邻体(Hexon),具有组特异性α 抗原。位于20面体顶端的12个克微粒是五邻体(Penton)。每个五邻体由基底和伸出表面的一根末端有顶球的纤维组成。基底具有毒素样活性, 能引起细胞病变,并使细胞从生长处脱落,具有同组共有的β抗原。纤维与病毒凝集大白鼠或恒河猴红细胞的活性有关,是型特异性γ抗原所 在。核酸为以股线状DNA,分子量20~30×106道尔顿。腺病毒分为感染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两个属。人类腺病毒根据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 分为A~G7组,每一组包括若干血清型,共42型。根据对猴和大鼠红细胞的凝集能力又分为Ⅰ~Ⅳ组。见表24-5。 表24-5 人类腺病毒分类及致病性 组 血清型 红细胞凝集 人体疾病 对新生仓鼠致 组 红细胞来源及凝集程度 A 12、18、31 Ⅳ 猴(一)大鼠(一) 强 B 3、7、14 Ⅰ 猴(完全) 咽结合膜热 7、14、21 急性呼吸道感染 弱 3、7 肺炎 11、21 出血性膀胱炎 34、35 肺炎 (16) C 1、2、5、6 Ⅲ 大鼠(部分) 幼儿急性发热性咽炎 无 淋巴细胞隐性感染 D 8、14、17 Ⅱ 大鼠(完全)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9、10、13、15、17、20、22~30、32、33、36、38、39、42) 宫颈炎、尿道炎 无 E 4 Ⅲ 大鼠(部分) 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 无 F、G 40、41 Ⅱ、Ⅳ 胃肠炎 *括弧中型别的一般不致病 人类腺病毒不能在鸡胚中增殖,上皮样人细胞系HeLa细胞和人胚原代细胞培养最敏感,能引起细胞肿胀、变圆、聚集成葡萄串状的典型细 胞病变。腺病毒对酸碱度及温度的耐受范围较宽,36℃7天病毒感染力无明显下降。对脂溶剂和酶类均抵抗作用,但56℃30分钟可将其灭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