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6卷第2期 (二)多院式佛寺 的佛教寺院都以佛殿(堂)为中心,佛塔建在寺侧、 “隋唐之制,率皆寺分数院,围绕回廊”因,形成 寺后或别院,甚或不建塔,这是长安城佛教寺院在平 多院式佛寺。唐长安城大安国寺有经院、大法师院、 面布局上的突出特点。 东禅院(木塔院)、律院、经藏院、用上人院、红楼院、 静居法师故院等别院。长安青龙寺有东塔院、净土 三、长安城佛教寺院建筑的 院、法全阿阁梨院、故县上人院、上方院、僧院等院。 主要构成 长安大慈恩寺“其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凡十余院,总 一千八百九十七间”。①长安西明寺“其寺面三百五 长安寺宇招提,其数极多,皆云构藻饰,务取宏 十步,周围数里,左右通衢,腹背座落”,“而廊殿楼 博。长安佛教寺院建筑一般是面南背北,按照中国 台,飞琼接汉,金铺藻栋,眩目晖霞,凡有十院,屋四 营造法式,主要建筑物设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建筑 千余间。庄严之盛,虽梁之同泰、魏之永宁,所不能 物设在中轴线东、西两侧④(图5)。寺院中轴线上 及也”。②长安章敬寺“总四千一百三十余间,四十 的主要建筑物,从南往北依次是山门、钟楼、鼓楼、天 八院”。固 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山门、钟楼、鼓楼、 唐都长安城佛寺规模宏大,动辄就有数十院。 天王殿合称前殿。大雄宝殿俗称大殿,是正殿,是寺 这种多院式佛寺一般分为主院和别院,主院以佛殿 院最重要的建筑。在中轴线东、西两侧配置的附属 群为主体,别院另有殿阁(楼阁)或廊房,主院和众 建筑物主要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多别院相通接连,合成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多院式 寺院的东侧是生活区,主要建筑有僧房、斋堂、香积 佛寺的标准范式是唐代高僧道宣的《关中创立戒坛 厨、职事堂(库房)等。寺院的西侧是接待区,主要 经图》0,它描绘的是一座横连四院式佛寺:中部为 建筑有云会(水)堂。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寺院建筑 主院,沿着主院的中轴线,依次建有前佛殿、七重塔、 构成,是长安城大型、正规佛寺的典型构图。除了佛 后佛殿、三重楼、三重阁:有3条横廊将主院分为纵 殿(堂)建筑是任何佛寺必有的建筑物,上述其他建 连式四院,在3条横廊和主院后廊内,依次建有左右 筑物并非长安城每座佛寺应有的。 三重楼、左右五重楼和东、西佛库:主院左侧横连两 佛殿是长安城佛教寺院中最重要的建筑物,其 院,右侧横连一院,3所别院内各有廊墙分隔而成的 形制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考古发现的长安城青 几十个小院,每个小院各有殿亭。《关中创立戒坛 龙寺4号遗址的早期佛殿即是一座正方形佛殿回 经图》反映的是横连式多院式佛寺(图3),还有并列 式多院式佛寺(图4)。并列式多院式佛寺一般是沿 (图6)。长安城最流行的佛殿是长方形佛殿,这类 佛殿数量也最多。考古发现长安城青龙寺3号遗址 着寺院的中轴线依次建三门、佛殿、配殿、讲堂等,佛 殿和讲堂等向两侧延伸出回廊,与寺院的东、西回廊 下层早期佛殿因(图7)和上层晚期佛殿网(图8)、4 分别连接起来,构成两进或三、四进的并列多院式佛 号遗址晚期佛殿(图9)以及长安西明寺南殿均是长 寺。长安城西明寺遗址东部建筑群即是并列式多院 方形佛殿。 式佛寺。 弥足珍贵的长安城慈恩寺塔石楣上的释迦说法 线刻图,细致地刻画出长安城长方形佛殿的真实面 貌田(图10)。 长安城佛寺正殿两旁通常有东、西配殿,东配殿 一般是伽蓝殿,西配殿一般是祖师殿。正殿之后是 法堂,也称讲堂,堂中设有法座,是一个置有座椅的 高台,专供法师演说佛法。法堂是长安佛寺中仅次 图3 横连式佛教寺院平面布局示意图 于大殿的主要建筑。长安佛寺中的其他建筑物尚有 各种楼阁、亭台、佛塔、经幢、房舍等,不一而足。由 于寺院规模不等、等级有别,长安佛教寺院建筑不仅 佛殿有大有小,而且其他建筑物多寡不均、华丽程度 也不同。 图4并列式佛教寺院平面布局示意图 ①《大慈思寺三藏法师传》卷7。 唐都长安城盛行多院式佛寺,不过单院式佛寺 ②《大慈思寺三藏法师传》卷10 亦不少。无论多院式佛寺,抑或单院式佛寺,长安城 ③《长安志》卷10. 3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二) 多院式佛寺 “隋唐之制,率皆寺分数院,围绕回廊”[3],形成 多院式佛寺。唐长安城大安国寺有经院、大法师院、 东禅院( 木塔院) 、律院、经藏院、用上人院、红楼院、 静居法师故院等别院。长安青龙寺有东塔院、净土 院、法全阿阇梨院、故昙上人院、上方院、僧院等院。 长安大慈恩寺“其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凡十余院,总 一千八百九十七间”。① 长安西明寺“其寺面三百五 十步,周围数里,左右通衢,腹背廛落”,“而廊殿楼 台,飞琼接汉,金铺藻栋,眩目晖霞,凡有十院,屋四 千余间。庄严之盛,虽梁之同泰、魏之永宁,所不能 及也”。② 长安章敬寺“总四千一百三十余间,四十 八院”。③ 唐都长安城佛寺规模宏大,动辄就有数十院。 这种多院式佛寺一般分为主院和别院,主院以佛殿 群为主体,别院另有殿阁( 楼阁) 或廊房,主院和众 多别院相通接连,合成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多院式 佛寺的标准范式是唐代高僧道宣的《关中创立戒坛 经图》[1],它描绘的是一座横连四院式佛寺: 中部为 主院,沿着主院的中轴线,依次建有前佛殿、七重塔、 后佛殿、三重楼、三重阁; 有 3 条横廊将主院分为纵 连式四院,在 3 条横廊和主院后廊内,依次建有左右 三重楼、左右五重楼和东、西佛库; 主院左侧横连两 院,右侧横连一院,3 所别院内各有廊墙分隔而成的 几十个小院,每个小院各有殿亭。《关中创立戒坛 经图》反映的是横连式多院式佛寺( 图 3) ,还有并列 式多院式佛寺( 图 4) 。并列式多院式佛寺一般是沿 着寺院的中轴线依次建三门、佛殿、配殿、讲堂等,佛 殿和讲堂等向两侧延伸出回廊,与寺院的东、西回廊 分别连接起来,构成两进或三、四进的并列多院式佛 寺。长安城西明寺遗址东部建筑群即是并列式多院 式佛寺。 图 3 横连式佛教寺院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 4 并列式佛教寺院平面布局示意图 唐都长安城盛行多院式佛寺,不过单院式佛寺 亦不少。无论多院式佛寺,抑或单院式佛寺,长安城 的佛教寺院都以佛殿( 堂) 为中心,佛塔建在寺侧、 寺后或别院,甚或不建塔,这是长安城佛教寺院在平 面布局上的突出特点。 三、长安城佛教寺院建筑的 主要构成 长安寺宇招提,其数极多,皆云构藻饰,务取宏 博。长安佛教寺院建筑一般是面南背北,按照中国 营造法式,主要建筑物设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建筑 物设在中轴线东、西两侧[4] ( 图 5) 。寺院中轴线上 的主要建筑物,从南往北依次是山门、钟楼、鼓楼、天 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山门、钟楼、鼓楼、 天王殿合称前殿。大雄宝殿俗称大殿,是正殿,是寺 院最重要的建筑。在中轴线东、西两侧配置的附属 建筑物主要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东侧是生活区,主要建筑有僧房、斋堂、香积 厨、职事堂( 库房) 等。寺院的西侧是接待区,主要 建筑有云会( 水) 堂。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寺院建筑 构成,是长安城大型、正规佛寺的典型构图。除了佛 殿( 堂) 建筑是任何佛寺必有的建筑物,上述其他建 筑物并非长安城每座佛寺应有的。 佛殿是长安城佛教寺院中最重要的建筑物,其 形制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考古发现的长安城青 龙寺 4 号遗址的早期佛殿即是一座正方形佛殿[5] ( 图 6) 。长安城最流行的佛殿是长方形佛殿,这类 佛殿数量也最多。考古发现长安城青龙寺 3 号遗址 下层早期佛殿[6]( 图 7) 和上层晩期佛殿[6]( 图 8) 、4 号遗址晚期佛殿( 图 9) 以及长安西明寺南殿均是长 方形佛殿。 弥足珍贵的长安城慈恩寺塔石楣上的释迦说法 线刻图,细致地刻画出长安城长方形佛殿的真实面 貌[3]( 图 10) 。 长安城佛寺正殿两旁通常有东、西配殿,东配殿 一般是伽蓝殿,西配殿一般是祖师殿。正殿之后是 法堂,也称讲堂,堂中设有法座,是一个置有座椅的 高台,专供法师演说佛法。法堂是长安佛寺中仅次 于大殿的主要建筑。长安佛寺中的其他建筑物尚有 各种楼阁、亭台、佛塔、经幢、房舍等,不一而足。由 于寺院规模不等、等级有别,长安佛教寺院建筑不仅 佛殿有大有小,而且其他建筑物多寡不均、华丽程度 也不同。 3 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年 第 16 卷 第 2 期 ① ② ③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 7。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 10。 《长安志》卷 1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