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介永强:唐都长安城的佛教寺院建筑 秘宇,窈窕疏通,密竹翠松,垂明耀秀,行而迷道。天 游娱的常去处,自然少不了公共活动空间一佛教 下梵宫,高明寡匹”。①日本入唐求法僧人圆仁因而 寺院。因此,在长安城东南隅曲江池西北的坊里相 说“长安城里坊内佛堂三百余所,佛像、经楼等庄 对集中地分布有六七座佛教寺院。 严如法,尽是名工所作,一个佛堂院,敌外州大 第四,城东北隅。龙朔三年(663)四月,唐高宗 寺。”② 由太极宫迁居大明宫听政,唐代政治中心从此转移 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佛教寺院主要分布在唐 到长安城东北隅的大明宫。受此影响,在长安城东 长安城的4个地区(图1): 北隅兴起了几座佛教寺院。 由此可见,唐长安城佛教寺院的区域分布很不 平衡,呈现出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特点。 大明言 西内苑 二、长安城佛教寺院建筑的 平面布局 寺院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兴起的新型建筑,它 为中国建筑增添了新的内容。早期中国佛教寺院仿 照印度佛教寺院式样而建,多以佛塔为中心。随着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僧徒观像礼佛成为修行 必需,加之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隋末唐初佛教寺 院建筑逐渐由以佛塔为中心转向以佛殿为中心。唐 长安城佛教寺院主院不建佛塔始于唐高宗初年,到 了唐高宗后期,建塔于别院的新式布局即成为佛教 寺院流行的规制0。唐长安城这种以佛殿为中心的 佛教寺院,有单院式佛寺和多院式佛寺两种基本 。 类型。 (一)单院式佛寺 单院式佛寺以一座或一组殿阁为主体,周围环 绕堂庑或廊房(图2)因。单院式佛寺规模较小、结 图1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分布示意图 构简单,最基本的建筑是至少有一座佛堂(殿)。唐 第一,西市周围。以西市为中心,包括皇城以西 长安城弘化寺“唯一佛堂,僧众创停,仄陋而己”,③ 和以南的坊里,是唐长安城佛教寺院分布最为密集 即是一所单院式佛寺。日本入唐求法僧人圆仁说 的地区,这一地区拥有长安城近三分之二的佛教寺 “长安城里坊内佛堂三百余所”,这些佛堂有不少就 院。西市不仅是唐长安城最主要的工商业区和经济 是单院式佛寺。另外,唐长安城的达官显贵有不少 活动中心,而且是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这里邸店 人舍宅为寺,由于受早期住宅布局的制约,这些在宅 毗连、财货丰积、商贾云集、人口辐凑,在其周围兴起 院基础上改建的寺院亦多为单院式佛寺。 了许多佛教寺院。又由于长安城地势东高西低,城 西低洼阴湿,加之唐代政治中心后来转移到了大明 宫,达官贵人纷纷迁居城东,他们中的有些人舍宅为 寺,西市周围地区的佛教寺院也就更多了。 第二,东市周围。东市是唐长安城手工业生产 和商业贸易中心之一,这里人来人往,熙熙撰攘。以 东市为中心,在东市周围的坊里有十多座佛教寺院, 图2唐代院落形式示意图 是长安城佛教寺院分布较为集中的又一个区域,虽 然比西市周围地区的佛寺数量少得多。 第三,城东南隅。唐长安城东南隅是风景名胜 ① 《宋高僧传》卷16《慧灵传》。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4“唐武宗会昌四年七月”条, 区,这里有景色优美的曲江池和芙蓉园,是唐人休闲 《续高僧传》卷20《静琳传》。 2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祕宇,窈窕疏通,密竹翠松,垂明擢秀,行而迷道。天 下梵宫,高明寡匹”。① 日本入唐求法僧人圆仁因而 说: “长安城里坊内佛堂三百余所,佛像、经楼等庄 严如法,尽 是 名 工 所 作,一 个 佛 堂 院,敌 外 州 大 寺。”② 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佛教寺院主要分布在唐 长安城的 4 个地区( 图 1) : 图 1 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分布示意图 第一,西市周围。以西市为中心,包括皇城以西 和以南的坊里,是唐长安城佛教寺院分布最为密集 的地区,这一地区拥有长安城近三分之二的佛教寺 院。西市不仅是唐长安城最主要的工商业区和经济 活动中心,而且是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这里邸店 毗连、财货丰积、商贾云集、人口辐凑,在其周围兴起 了许多佛教寺院。又由于长安城地势东高西低,城 西低洼阴湿,加之唐代政治中心后来转移到了大明 宫,达官贵人纷纷迁居城东,他们中的有些人舍宅为 寺,西市周围地区的佛教寺院也就更多了。 第二,东市周围。东市是唐长安城手工业生产 和商业贸易中心之一,这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以 东市为中心,在东市周围的坊里有十多座佛教寺院, 是长安城佛教寺院分布较为集中的又一个区域,虽 然比西市周围地区的佛寺数量少得多。 第三,城东南隅。唐长安城东南隅是风景名胜 区,这里有景色优美的曲江池和芙蓉园,是唐人休闲 游娱的常去处,自然少不了公共活动空间———佛教 寺院。因此,在长安城东南隅曲江池西北的坊里相 对集中地分布有六七座佛教寺院。 第四,城东北隅。龙朔三年( 663) 四月,唐高宗 由太极宫迁居大明宫听政,唐代政治中心从此转移 到长安城东北隅的大明宫。受此影响,在长安城东 北隅兴起了几座佛教寺院。 由此可见,唐长安城佛教寺院的区域分布很不 平衡,呈现出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特点。 二、长安城佛教寺院建筑的 平面布局 寺院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兴起的新型建筑,它 为中国建筑增添了新的内容。早期中国佛教寺院仿 照印度佛教寺院式样而建,多以佛塔为中心。随着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僧徒观像礼佛成为修行 必需,加之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隋末唐初佛教寺 院建筑逐渐由以佛塔为中心转向以佛殿为中心。唐 长安城佛教寺院主院不建佛塔始于唐高宗初年,到 了唐高宗后期,建塔于别院的新式布局即成为佛教 寺院流行的规制[1]。唐长安城这种以佛殿为中心的 佛教寺院,有单院式佛寺和多院式佛寺两种基本 类型。 ( 一) 单院式佛寺 单院式佛寺以一座或一组殿阁为主体,周围环 绕堂庑或廊房( 图 2) [2]。单院式佛寺规模较小、结 构简单,最基本的建筑是至少有一座佛堂( 殿) 。唐 长安城弘化寺“唯一佛堂,僧众创停,仄陋而已”,③ 即是一所单院式佛寺。日本入唐求法僧人圆仁说 “长安城里坊内佛堂三百余所”,这些佛堂有不少就 是单院式佛寺。另外,唐长安城的达官显贵有不少 人舍宅为寺,由于受早期住宅布局的制约,这些在宅 院基础上改建的寺院亦多为单院式佛寺。 图 2 唐代院落形式示意图 2 介永强: 唐都长安城的佛教寺院建筑 ① ② ③ 《宋高僧传》卷 16《慧灵传》。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 4“唐武宗会昌四年七月”条。 《续高僧传》卷 20《静琳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