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当时雅典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神事不同 见解者,治罪惩罚。”法律是在伯里克利时代通过的,由教士奥 菲斯特提议并由公民投票表决。三人正是拿此“白纸黑字”为令 箭,状告苏格拉底。 雅典的程序法频为有趣。一方面,法庭的“法官”人数居然 可达六千之众,由公民抽签选出。那时雅典共有10族,而每族 可以选出600人。雅典人认为这是不折不扣的“法律民主”, 切权力无一例外地落入了大众手里(亚里斯多德,1978年:页46)。 当然,每次审判并不一定非要6000人,苏格拉底审判就仅有 501人(柏拉图,1983年:页73)。另一方面,定案的依据是原告的 控诉和被告的申辩。“法官”在开庭前,绝对不会作任何调查核 实,如此,不善辞令者自然容易败北饮恨。这倒真像今天英语国 家的“诉辩对抗制”,在这种制度中,法官总是“坐山观虎斗”, 而原被告尤其那双方重金聘请的律师则是粉墨登场,扮演着掐捏 证据、搓揉“法例”的庭上主角儿。 针对迈雷托士的诉状,苏格拉底做了三点具体答辩。 第一,他问迈雷托士:说我腐化和误导青年,那么谁能引导 青年走上正道?迈雷托士说:除你之外其他一切懂得法律的人。 苏格拉底反驳到:就凭你这般回答,便知道你对青年漠不关心, 而且对控告我的事实毫不了解。因为,这就如同认为除一人之外 所有人都可以像马术师一样有益地训练幼马,太荒谬了(柏拉图, 1983年:页59,60)!教育就像马术一样,是一门技艺,并不是除 一人之外所有人都可以学会的。硬是这么说,便是硬说除一人之 外所有人都可以掌握马术,这是绝顶笑话。如此只能认为,并非 除苏格拉底之外一切人都对青年有益。这个答辩与证据的认识有 关。苏格拉底的言外之意是讲:要想控告他人,起码应该清楚地流。当时雅典法律规定: “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神事不同 见解者,治罪惩罚。 ”法律是在伯里克利时代通过的,由教士奥 菲斯特提议并由公民投票表决。三人正是拿此“白纸黑字”为令 箭,状告苏格拉底。 雅典的程序法颇为有趣。一方面,法庭的“法官”人数居然 可达六千之众,由公民抽签选出。那时雅典共有10族,而每族 可以选出600人。雅典人认为这是不折不扣的“法律民主” ,一 切权力无一例外地落入了大众手里(亚里斯多德,1978年:页46)。 当 然 , 每 次 审 判 并 不一定非要6000人,苏格拉底审判就仅有 501人(柏拉图,1983年:页73)。另一方面,定案的依据是原告的 控诉和被告的申辩。 “法官”在开庭前,绝对不会作任何调查核 实,如此,不善辞令者自然容易败北饮恨。这倒真像今天英语国 家的“诉辩对抗制” ,在这种制度中,法官总是“坐山观虎斗” , 而原被告尤其那双方重金聘请的律师则是粉墨登场,扮演着掐捏 证据、搓揉“法例”的庭上主角儿。 针 对 迈 雷 托 士 的 诉 状 , 苏 格 拉 底 做 了 三 点 具 体 答 辩 。 第一,他问迈雷托士:说我腐化和误导青年,那么谁能引导 青年走上正道?迈雷托士说:除你之外其他一切懂得法律的人。 苏格拉底反驳到:就凭你这般回答,便知道你对青年漠不关心, 而且对控告我的事实毫不了解。因为,这就如同认为除一人之外 所有人都可以像马术师一样有益地训练幼马,太荒谬了(柏拉图, 1983年:页59,60)!教育就像马术一样,是一门技艺,并不是除 一人之外所有人都可以学会的。硬是这么说,便是硬说除一人之 外所有人都可以掌握马术,这是绝顶笑话。如此只能认为,并非 除苏格拉底之外一切人都对青年有益。这个答辩与证据的认识有 关。苏格拉底的言外之意是讲:要想控告他人,起码应该清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