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307130356曾吴天 FINEl10038.01中外建筑与环境艺术 析上海的城市审美变迁 摘要:上海的城市审美经历了一个从富于乡土情怀的审美到富 于都市情怀审美的变迁过程。这种带有乡土情怀的审美意味着对江 南地区湿润多水的自然景观的偏好和对体现传统文化的人文景观的 偏好:而带有都市情怀的审美则更多地表现为关注城市的人文景观 这些人文景观通常具有贯穿古今、融合中西的文化特点。这种审美 变迁可见诸从城市景观到城市文学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城市审美乡土情怀都市情怀变迁 这是一个阴雨飘飞的寻常日子,老弄堂的雨棚下滚下滴答雨珠。不过这又是一个特殊日 子,一群老上海人带着往昔的回忆,一同送别新闸路上的“斯文里”。这片建于民国年间、 上海最大的石库门集群之一,聚集了2700多户人家。随着时代变迁,渐渐从大户人家的独 门独院,变成了市井“七十二家房客”。如今“斯文里”将结束它的历史使命,消失在人们 的视野中…一片片老建筑静静地被拆除暗示着沪人已不再眷恋他们,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 别处,上海的城市审美早已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改变。 上海早期城市审美: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上海早期的城市审美有两个特征,一是对江南地区湿润多水的自然景观的偏好,一是对 能体现传统习俗的人文景观的偏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早期的城市审美是带有乡土 情怀的审美。”中国人主要采取劳动力与土地自然结合的方式生产,因而会产生出强烈的乡 土意识,这种意识渗进我们的血脉中,就产生了一种颇具乡土情怀的审美。即便是城市人也 同样具有这种审美意识,这种审美在上海早期的城市审美中就多有体现。 宋代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对他理想中的江南城市这样描写:“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髙牙。乘醉听 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在这首词中,柳永盛赞的一是江南优美的 自然环境,水道交错,十里花香。第二便是日夜不息的民俗活动,那种热闹而嘈杂,自然而 ①刘沛林:《家园的景观与基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深层解读》,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24页。 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355-357页13307130356 曾昊天 FINE110038.01 中外建筑与环境艺术 析上海的城市审美变迁 摘要:上海的城市审美经历了一个从富于乡土情怀的审美到富 于都市情怀审美的变迁过程。这种带有乡土情怀的审美意味着对江 南地区湿润多水的自然景观的偏好和对体现传统文化的人文景观的 偏好;而带有都市情怀的审美则更多地表现为关注城市的人文景观, 这些人文景观通常具有贯穿古今、融合中西的文化特点。这种审美 变迁可见诸从城市景观到城市文学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城市审美 乡土情怀 都市情怀 变迁 这是一个阴雨飘飞的寻常日子,老弄堂的雨棚下滚下滴答雨珠。不过这又是一个特殊日 子,一群老上海人带着往昔的回忆,一同送别新闸路上的“斯文里”。这片建于民国年间、 上海最大的石库门集群之一,聚集了 2700 多户人家。随着时代变迁,渐渐从大户人家的独 门独院,变成了市井“七十二家房客”。如今“斯文里”将结束它的历史使命,消失在人们 的视野中……一片片老建筑静静地被拆除暗示着沪人已不再眷恋他们,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 别处,上海的城市审美早已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改变。 一、上海早期城市审美: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上海早期的城市审美有两个特征,一是对江南地区湿润多水的自然景观的偏好,一是对 能体现传统习俗的人文景观的偏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早期的城市审美是带有乡土 情怀的审美。” ①中国人主要采取劳动力与土地自然结合的方式生产,因而会产生出强烈的乡 土意识,这种意识渗进我们的血脉中,就产生了一种颇具乡土情怀的审美。即便是城市人也 同样具有这种审美意识,这种审美在上海早期的城市审美中就多有体现。 宋代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对他理想中的江南城市这样描写:“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 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②在这首词中,柳永盛赞的一是江南优美的 自然环境,水道交错,十里花香。第二便是日夜不息的民俗活动,那种热闹而嘈杂,自然而 ①刘沛林:《家园的景观与基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深层解读》,商务印书馆 2014 年版,第 124 页。 ②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年 4 月版,第 355-357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