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307130356曾吴天 FINEl10038.01中外建筑与环境艺术 淳朴的文化传统早已成为那时人理想生活的一部分。 再看清代的“沪城八景”,据乾隆年间沪人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所记为:海天旭 日、黄浦秋涛、龙华晩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和江皋霁雪。其中的 旭日、秋涛、烟雨、夜月、蒹葭和霁雪都主要是自然景观,而且秋涛、烟雨、野渡和霁雪都 和江南地区湿润多水的自然特点有关,体现了在当时沪人的审美意识中城市之美主要还是美 在自然景观。凤楼远眺是指在端午佳节眺望楼下的龙舟赛,龙华晩钟则指聆听龙华古刹傍晩 时分悠扬的钟声。这二景中一是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一是寺院的传统风俗,也都体现出当 时沪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上海的这种带有乡土情怀的审美一直延续到近代,其中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在早期石库门 建筑中就多有体现。作为当时典型的民居建筑,石库门建筑可以很好地体现当时沪人的审美 特征。首先,石库门的布局是带有江南特色的半封闭式传统四合院民居布局。尽管石库门内 的居民是一种杂居的居住方式,但整个石库门建筑群还是把众多的个体建筑布局在一个整体 内,构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居住环境。从大体上看,这就是石库门建筑青睐传统习俗的体现 其次,在中国民俗中象征着“伦理、等级、秩序”等封建家族的级制的天井在石库门建筑中 也有应用。再者,渗透于石库门装饰中的审美是和融化在石库门中的传统民俗是息息相通 的,其中最好的例证就是匾额和楹联在石库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二、上海城市审美的变化:西方文化传播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然而,这一切也在悄然转变,但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西 方列强在掠夺中国的同时,也把西方文明发展到全盛时期的一整套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引 入到上海,特别是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上海工商、贸易和金融的现代化,具有 都市情怀的审美开始萌动。”在此之前,上海人的审美观念仍带有较浓的乡土情怀,对这种 大都市的景象显得不屑一顾,其中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茅盾的《子夜》。在茅盾的《子夜》 中,上海是现代工商业的角逐地,是现代人争名夺利的拼斗场。股票交易所的诡谲狡诈,民 族工业与买办经济的激烈拼争,各色男女纷争等等的描写可谓触目惊心,在小说中,灯红酒 绿的都市景象实在令人后怕 在茅盾之后文人笔下的上海也不再像先前那样恐怖,这种富于都市情怀的审美也在不知 不觉中悄悄萌动。在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穆时英的笔下,光怪陆离的上海进入了读者 的视野:“五光十色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强烈的色调化装的都市啊!霓虹灯 ①参见娄承浩、薛顺生:《老上海石库门》,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10页。 ②刘迎秋:《新感觉派与张爱玲的都市情怀之异同》,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第20卷第六期13307130356 曾昊天 FINE110038.01 中外建筑与环境艺术 淳朴的文化传统早已成为那时人理想生活的一部分。 再看清代的“沪城八景”,据乾隆年间沪人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所记为:海天旭 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和江皋霁雪。其中的 旭日、秋涛、烟雨、夜月、蒹葭和霁雪都主要是自然景观,而且秋涛、烟雨、野渡和霁雪都 和江南地区湿润多水的自然特点有关,体现了在当时沪人的审美意识中城市之美主要还是美 在自然景观。凤楼远眺是指在端午佳节眺望楼下的龙舟赛,龙华晚钟则指聆听龙华古刹傍晚 时分悠扬的钟声。这二景中一是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一是寺院的传统风俗,也都体现出当 时沪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上海的这种带有乡土情怀的审美一直延续到近代,其中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在早期石库门 建筑中就多有体现。作为当时典型的民居建筑,石库门建筑可以很好地体现当时沪人的审美 特征。首先,石库门的布局是带有江南特色的半封闭式传统四合院民居布局。尽管石库门内 的居民是一种杂居的居住方式,但整个石库门建筑群还是把众多的个体建筑布局在一个整体 内,构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居住环境。从大体上看,这就是石库门建筑青睐传统习俗的体现。 其次,在中国民俗中象征着“伦理、等级、秩序”等封建家族的级制的天井在石库门建筑中 也有应用。 ①再者,渗透于石库门装饰中的审美是和融化在石库门中的传统民俗是息息相通 的,其中最好的例证就是匾额和楹联在石库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二、上海城市审美的变化:西方文化传播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然而,这一切也在悄然转变,但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西 方列强在掠夺中国的同时,也把西方文明发展到全盛时期的一整套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引 入到上海,特别是到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上海工商、贸易和金融的现代化,具有 都市情怀的审美开始萌动。” ②在此之前,上海人的审美观念仍带有较浓的乡土情怀,对这种 大都市的景象显得不屑一顾,其中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茅盾的《子夜》。在茅盾的《子夜》 中,上海是现代工商业的角逐地,是现代人争名夺利的拼斗场。股票交易所的诡谲狡诈,民 族工业与买办经济的激烈拼争,各色男女纷争等等的描写可谓触目惊心,在小说中,灯红酒 绿的都市景象实在令人后怕。 在茅盾之后文人笔下的上海也不再像先前那样恐怖,这种富于都市情怀的审美也在不知 不觉中悄悄萌动。在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穆时英的笔下,光怪陆离的上海进入了读者 的视野:“五光十色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强烈的色调化装的都市啊!霓虹灯 ①参见娄承浩、薛顺生:《老上海石库门》,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10 页。 ②刘迎秋:《新感觉派与张爱玲的都市情怀之异同》,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第 20 卷第六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