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元论( Diphyletic Theory):认为柔荑花序类的化石在侏罗纪地层已有发 现,在地史上并不比多心皮出现得迟,二者不存在直接联系,可能是平行发 展的,各有自己的来源。无花瓣的柔荑花序类来源于具有轴生胚珠的孢子穗 类( Stachyospermae)的远祖,多心皮类来自具有叶生胚珠的孢子叶类 ( Phy llosporae)。恩格勒( Engler A.)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 (3)多元论( Polyphyletic, Pleiophy let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自许多不相 亲近的类群,彼此是平行发展的。哈利叶( Hallier)及我国学者胡先(1950) 是这个理论的代表。 目前比较多的人支持单元起源的理论。 自从19世纪后半期以来,有许多植物分类学工作者,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 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被子植物系统。近代比较流行的是两大学派,即恩格勒(柔 荑花序)学派和多心皮(毛茛)学派。 (一)恩格勒的被子植物系统概要 恩格勒的系统是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系统。他的著作在1897 年出版时把植物界分为13门,被子植物是第13门中的一个亚门,即种子植物门 的被子植物亚门。几经修订,到1964年第12版由原来的55目303科增加到62 目344科,并把被子植物独立成门,列为第17门同时把原先放在系统分类前面 的单子叶植物移到双子叶植物后面。双子叶植物仍保持原先的体系 恩格勒以花部的构造,尤其是花被的特征所显示的递増的复杂性安排被子植 物的系统。把无被或单被、风媒传粉的类群安排在最前面,认为它们在被子植物 中处于原始的地位,花被的分化成为花萼和花瓣,以及花瓣的连合代表被子植物 发育的较髙阶段。整个双子叶植物划分为单被花群、离瓣花群和合瓣花群,每 群又依据从明显的下位花一直到完全的上位花来表明演化的方向。他还认为现存 的多心皮类和柔荑花序类并无直接的联系,前者来自叶生胚珠的孢子叶类,后者 出自孢子穗类,恩格勒称此为被子植物的二元起源。1964年版恩格勒系统对目 的范围和位置作了重新的划分和变更,但仍以柔荑花序类作为被子植物最原始的 类群。这种以柔荑花序类作为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认为由单被花发展到双被 花,由离瓣花发展到合瓣花作为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理论基础的学派称为柔荑花序 学派,又由于其创始人是恩格勒,也称为恩格勒学派。〖JP2〗这个学派认为单子 叶植物是由前被子植物经过退行演化分支出来,与双子叶植物平行发展,承认它 与木兰目和毛茛目有联系 中国植物志采用1936年版的恩格勒系统。其1964年系统概要如下: 二)多心皮学派的被子植物系统 1.哈钦松系统 英国学者哈钦松( Hutchinson j.)于1926年发表《有花植物科志》,提出被 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系统树,并作了详细的阐述。他的系统含91目411科。他的 工作是在边沁( Bentham)和虎克( Hooker)的《植物属志》( Genera plantarum)的 分类系统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他把木本的多心皮类(木兰目)和草本的多心皮类 (毛茛目)分开来,二者分途发展出后来的木本群和草本群。这是形式上的附会, 系统发育上不存在离开生存条件的多样性的影响而孤立发展的类群。哈钦松认为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科,并把单子叶植物依花被特征划分为萼花 类、冠花类和颖花类。哈钦松系统最后一次修订在1973年,后来把凡是认为木 兰目等多心皮类是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或进一步认为由多心皮类发展出被子5 (2)二元论(Diphyletic Theory):认为柔荑花序类的化石在侏罗纪地层已有发 现,在地史上并不比多心皮出现得迟,二者不存在直接联系,可能是平行发 展的,各有自己的来源。无花瓣的柔荑花序类来源于具有轴生胚珠的孢子穗 类(Stachyospermae)的远祖 ,多心皮 类来自 具有叶生 胚珠的孢 子叶类 (Phyllosporae)。恩格勒(Engler A.)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 (3)多元论(Polyphyletic,Pleiophylet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自许多不相 亲近的类群,彼此是平行发展的。哈利叶(Hallier)及我国学者胡先 (1950) 是这个理论的代表。 目前比较多的人支持单元起源的理论。 自从 19 世纪后半期以来,有许多植物分类学工作者,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 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被子植物系统。近代比较流行的是两大学派,即恩格勒(柔 荑花序)学派和多心皮(毛茛)学派。 (一)恩格勒的被子植物系统概要 恩格勒的系统是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系统。他的著作在 1897 年出版时把植物界分为 13 门,被子植物是第 13 门中的一个亚门,即种子植物门 的被子植物亚门。几经修订,到 1964 年第 12 版由原来的 55 目 303 科增加到 62 目 344 科,并把被子植物独立成门,列为第 17 门同时把原先放在系统分类前面 的单子叶植物移到双子叶植物后面。双子叶植物仍保持原先的体系。 恩格勒以花部的构造,尤其是花被的特征所显示的递增的复杂性安排被子植 物的系统。把无被或单被、风媒传粉的类群安排在最前面,认为它们在被子植物 中处于原始的地位,花被的分化成为花萼和花瓣,以及花瓣的连合代表被子植物 发育的较高阶段。整个双子叶植物划分为单被花群、离瓣花群和合瓣花群,每一 群又依据从明显的下位花一直到完全的上位花来表明演化的方向。他还认为现存 的多心皮类和柔荑花序类并无直接的联系,前者来自叶生胚珠的孢子叶类,后者 出自孢子穗类,恩格勒称此为被子植物的二元起源。1964 年版恩格勒系统对目 的范围和位置作了重新的划分和变更,但仍以柔荑花序类作为被子植物最原始的 类群。这种以柔荑花序类作为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认为由单被花发展到双被 花,由离瓣花发展到合瓣花作为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理论基础的学派称为柔荑花序 学派,又由于其创始人是恩格勒,也称为恩格勒学派。〖JP2〗这个学派认为单子 叶植物是由前被子植物经过退行演化分支出来,与双子叶植物平行发展,承认它 与木兰目和毛茛目有联系。 中国植物志采用 1936 年版的恩格勒系统。其 1964 年系统概要如下: (二)多心皮学派的被子植物系统 1.哈钦松系统 英国学者哈钦松(Hutchinson J.)于 1926 年发表《有花植物科志》,提出被 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系统树,并作了详细的阐述。他的系统含 91 目 411 科。他的 工作是在边沁(Bentham)和虎克(Hooker)的《植物属志》(Genera plantarum)的 分类系统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他把木本的多心皮类( 木兰目)和草本的多心皮类 (毛茛目)分开来,二者分途发展出后来的木本群和草本群。这是形式上的附会, 系统发育上不存在离开生存条件的多样性的影响而孤立发展的类群。哈钦松认为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科,并把单子叶植物依花被特征划分为萼花 类、冠花类和颖花类。哈钦松系统最后一次修订在 1973 年,后来把凡是认为木 兰目等多心皮类是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或进一步认为由多心皮类发展出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