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1年第5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No.5,2011 总第59期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General No.59 ·政治学研究· 台湾政党体系发展趋势探析 林冈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2009年台湾的县市长选举、2010年初的两次“立委”补选以及年底的“五都”选举 表明,民进党的政治实力已经从2008年的低谷回升。鉴于国民党和民进党各有源于不同阶 层、不同地域的基本支持者,台湾民众在身份认同、统“独”议题、两岸关系、涉外关系方面存在 较明显的“蓝、绿”分野,有理由预料均衡两党体系和政党轮替,将成为岛内的政治常态。选举 制度对政党体系具有形塑作用,台湾的选举制度有利两党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选举制度:政党体系;国民党:民进党 中图分类号:D6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60(2011)05008408 从1986年民进党成立以来,台湾内部出现 了以两党对抗为主、多党并存为辅的局面。 一、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2008年国民党以明显优势,从民进党手中夺回 执政权,其它小党迅速泡沫化。2009年台湾十 政党体系(Party System)在广义上指的是 七个县市选举、2010年初两次“立法委员”(以 由政党数目、规模和意识形态距离所构成的系 下简称“立委”)补选以及年底“五都”选举后, 统。迪维尔热(Duverger)根据政党数目对一党 民进党的气势从2008年的低谷回升。特别是 体系、两党体系和多党体系作了区分。]萨 在“五都”选举中,民进党虽然未能拓展其在中 托利(Sartori),根据意识形态距离和政党体系的 北部的执政版图,但在得票数上明显领先国民 碎片化(Fragmentation)程度,将政党体系区分 党。岛内政党体系的发展趋势,再次成为人们 向心性极化(Centripetal Polarization)和离心性 关注的焦点议题。民进党的回升势头,是否将 极化(Centrifugal Polarization)两大类,前者包括 延续到2012年的“立法院”和“总统”大选?台 一党独大制与两党制,具有同质、稳定特点:后 湾在未来是否会出现均衡两党体系(Two-Party 者指括多党制,具有较高的分歧性与不稳定 System)?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予以分析。 性。]z)佩尼斯(Paul Pennings)和兰恩(Jan- Erik Lane)则将政党体系定义为政党竞争与合 作的结构。B]s本文根据有效政党数目(Efec- 收稿日期:20101010 作者简介:林冈(1953一),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 向为比较政治、民主理论、中美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研究》(批准号:10BZ☑040)和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84 1994-201I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收稿日期: 2010-10-10 作者简介: 林冈 ( 1953— ) ,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 向为比较政治、民主理论、中美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10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研究》( 批准号: 10BZZ040) 和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011 年第 5 期 总第 59 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No. 5,2011 General No. 59 政治学研究 台湾政党体系发展趋势探析 林 冈 (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 摘要: 2009 年台湾的县市长选举、2010 年初的两次“立委”补选以及年底的“五都”选举 表明,民进党的政治实力已经从 2008 年的低谷回升。鉴于国民党和民进党各有源于不同阶 层、不同地域的基本支持者,台湾民众在身份认同、统“独”议题、两岸关系、涉外关系方面存在 较明显的“蓝、绿”分野,有理由预料均衡两党体系和政党轮替,将成为岛内的政治常态。选举 制度对政党体系具有形塑作用,台湾的选举制度有利两党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 选举制度; 政党体系; 国民党; 民进党 中图分类号: D675.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860( 2011) 05-0084-08 从 1986 年民进党成立以来,台湾内部出现 了以两 党 对 抗 为 主、多党并存为辅的局面。 2008 年国民党以明显优势,从民进党手中夺回 执政权,其它小党迅速泡沫化。2009 年台湾十 七个县市选举、2010 年初两次“立法委员”( 以 下简称“立委”) 补选以及年底“五都”选举后, 民进党的气势从 2008 年的低谷回升。特别是 在“五都”选举中,民进党虽然未能拓展其在中 北部的执政版图,但在得票数上明显领先国民 党。岛内政党体系的发展趋势,再次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议题。民进党的回升势头,是否将 延续到 2012 年的“立法院”和“总统”大选? 台 湾在未来是否会出现均衡两党体系( Two-Party System) ? 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予以分析。 一、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政党体系( Party System) 在广义上指的是 由政党数目、规模和意识形态距离所构成的系 统。迪维尔热( Duverger) 根据政党数目对一党 体系、两党体系和多党体系作了区分。[1]( P206) 萨 托利( Sartori) 根据意识形态距离和政党体系的 碎片化( Fragmentation) 程度,将政党体系区分 向心性极化( Centripetal Polarization) 和离心性 极化( Centrifugal Polarization) 两大类,前者包括 一党独大制与两党制,具有同质、稳定特点; 后 者指括多党制,具有较高的分歧性与不稳定 性。[2]( P292) 佩尼斯( Paul Pennings) 和兰恩( Jan￾Erik Lane) 则将政党体系定义为政党竞争与合 作的结构。[3]( P5) 本文根据有效政党数目( Effec- 84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