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六章寄主抗病性一病原物致病性的相互关系(6学时) 第一节基因对基因假说(1学时) 一、Flor的基因对基因假说(A) 1Flor的研究成果.基因对基因学说的产生 2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涵 3基因对基因假说的研究进展 二、基因对基因假说的作用和意义(A》 1病原生理小种鉴别寄主的改进 2新效忠的预见 3品种抗病基因和病原物毒性基因型的鉴定 4抗病机制研究 寄主和寄生物共同进化的理论和指导防治 第二节抗病基因和致病基因的相互作用(1学时) “、寄主一病原物间的专化性、识别和亲和性(A) 1专化性、识别和亲和性基本概念 2识别的机制研究进展 一病原物间亲和性的理论学说和基因调控模型(B 1激发子模型 2蛋白质与蛋白质共聚作用 3诱导抗病性模型和诱导感病性模型 4基因调控模型的研究进展 三、抗病基因和感病基因的本质(A) 第三节生物间遗传2学时) 基本概念(A) 1寄主与病原物的互做 2结合体 3阴定性表 4非限定表现型 方法要点(A)》 1逻辑代数的应用 2基因对基因假说与逻辑代数之间的变换关系 应用(A) 不通过杂交,根据病原和寄主的互作反应 第四节植物病害体系(1 字时 、水平体系和垂直体系(A) 1 Vanderplank提出的理论体系 2垂直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3水平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两类致病性和两 抗病性(A 致病性、毒性和侵袭力与垂直抗性和水平抗病性的关系 三、定向选择和稳定化选择(A) 1定向洗择的概令 66 第六章 寄主抗病性—病原物致病性的相互关系 (6 学时) 第一节 基因对基因假说(1 学时) 一、Flor 的基因对基因假说(A) 1 Flor 的研究成果---基因对基因学说的产生 2 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涵 3 基因对基因假说的研究进展 二、基因对基因假说的作用和意义(A) 1 病原生理小种鉴别寄主的改进 2 新效忠的预见 3 品种抗病基因和病原物毒性基因型的鉴定 4 抗病机制研究 5 寄主和寄生物共同进化的理论和指导防治 第二节 抗病基因和致病基因的相互作用(1 学时) 一、寄主—病原物间的专化性、识别和亲和性(A) 1 专化性、识别和亲和性基本概念 2 识别的机制研究进展 二、寄主—病原物间亲和性的理论学说和基因调控模型(B) 1 激发子模型 2 蛋白质与蛋白质共聚作用 3 诱导抗病性模型和诱导感病性模型 4 基因调控模型的研究进展 三、抗病基因和感病基因的本质(A) 第三节 生物间遗传(2 学时) 一、 基本概念(A) 1 寄主与病原物的互做 2 结合体 3 限定性表现型 4 非限定表现型 二、 方法要点(A) 1 逻辑代数的应用 2 基因对基因假说与逻辑代数之间的变换关系 三、 应用(A) 不通过杂交,根据病原和寄主的互作反应 第四节 植物病害体系(1学时) 一、水平体系和垂直体系(A) 1 Vanderplank 提出的理论体系 2 垂直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3 水平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二、两类致病性和两类抗病性(A) 致病性、毒性和侵袭力与垂直抗性和水平抗病性的关系 三、定向选择和稳定化选择(A) 1 定向选择的概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