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880年为1:18,1890年为1:19.7,1900年为1:53,1910年为1:39,1920年为1:51,1930 年为1:53,1932年为1:73.5。二是与黄金相比,白银体积大而价值小,给计量与运送等带来 困难,不便于大宗交易 金银复本位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金银两 种本位币都可自由铸浩、自由溶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两种金屈都可自由输入与输出: 两种木位币可以自由兑换。复木位制盛行于资木主义原始和累时期(16一】5世纪),这是由 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随者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进 步扩大, 导致对白银和 需求都进 一步增加。白银的价值含量较 是小额交易所必需的 大宗交易需要有价值含量很大的黄金充当币材。这样,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打扩大,对作为币材 的黄金和白银的需求最增长了:又由于17世纪以后黄金产量的大最增长,终于导致了银本位被 金银复本位所取代。 实行金银复本位制,必须确定金币和银币间的比价,按比价确定方式的不同,金银复本位 制又有 类型 平行本位制。在这种本位制度下,金币和银币间的比价由金银的市场价值决定。例如 英国在1663年铸造的金币“基尼”与银币“先令”并用,两种通货按金银的市场实际价值比价 流通。 2、双本位制。在这种本位制度下,金币和银币间的比价由国家法律规定。例如,美国在 1792年规定 1会 元含金24.75格令,1银元含银371.25格令,银元含银重量是金元的15 倍,即金币与银币的法定比价是1:15 3、跛行本位制。这是从复本位制向金单本位制过渡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货币制度。18出 纪末至19世纪初,世界白银产量猛增,银价下跌,使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银币充塞,金币减少。 为了不影响市场流通秩序,国家规定已发行的银币照旧流通,但停止自由铸造,金币仍准许自 由铸造。这时金、银两种本位货币同时流通,但先是金币少,银币多,类似跛行者的一足短 足长。经一定时期后, 金币发行增多,银币减少 ,又形成“金足长 “银足短”的跛行现 象。 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因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的特 征.吊姚法律认可金银皆作为货币金屈。阳知与货币的排他性、种占性文一本盾特征相不居, 平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的兑换比率结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这就使货币很难发挥价值易 准的功能市场交易必然处于紊乱状态。 为克服交易奈乱 于是产生了双本位制,即国家用法律 规定金银比价。但这一规定又与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相,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 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又称“格雷欣法则”,是由英国财政学家汤烟斯·格雷欣首先提出,后 被经济学家麦克劳德引用和命名。它是指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固定的通货同时流通时, 际价估高的通货即宜币△梦人们化知出流通领而际价低的通货 即劣币则会充厅 市场 ,最终导致劣币将良币完全驱逐出流通领 。例如 金银法定比价 市场实际比价是1:16,黄金的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白银的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这时,金 币会被熔化和退出流通,银币则充斥市场:反之,银币会被熔化和退出,市场上充盈的是金币。 金银复木位制的不稳定性,对迅速发展的资木主义生产起若阻碍作用,因为资木主义的发 展要求有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率先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 位制。以后,欧洲诸国相继从复本位制过波到金单本位制。到了19世纪未。 主要的工业化国家 都实行了金单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具体形式分为三种:金币本位制、金 17 17 1880 年为 1:18,1890 年为 1:19.7,1900 年为 1:53,1910 年为 1:39,1920 年为 1:51,1930 年为 1:53,1932 年为 1: 73.5。二是与黄金相比,白银体积大而价值小,给计量与运送等带来 困难,不便于大宗交易。 (二)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金银两 种本位币都可自由铸造、自由熔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两种金属都可自由输入与输出; 两种本位币可以自由兑换。复本位制盛行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16 一 15 世纪),这是由 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进一 步扩大,导致对白银和黄金的需求都进一步增加。白银的价值含量较小,是小额交易所必需的; 大宗交易需要有价值含量很大的黄金充当币材。这样,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对作为币材 的黄金和白银的需求量增长了;又由于 17 世纪以后黄金产量的大量增长,终于导致了银本位被 金银复本位所取代。 实行金银复本位制,必须确定金币和银币间的比价,按比价确定方式的不同,金银复本位 制又有三种类型: 1、平行本位制。在这种本位制度下,金币和银币间的比价由金银的市场价值决定。例如, 英国在 1663 年铸造的金币“基尼”与银币“先令”并用,两种通货按金银的市场实际价值比价 流通。 2、双本位制。在这种本位制度下,金币和银币间的比价由国家法律规定。例如,美国在 1792 年规定:1 金元含金 24.75 格令,1 银元含银 371.25 格令,银元含银重量是金元的 15 倍,即金币与银币的法定比价是 1:15。 3、跛行本位制。这是从复本位制向金单本位制过渡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货币制度。18 世 纪末至 19 世纪初,世界白银产量猛增,银价下跌,使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银币充塞,金币减少。 为了不影响市场流通秩序,国家规定已发行的银币照旧流通,但停止自由铸造,金币仍准许自 由铸造。这时金、银两种本位货币同时流通,但先是金币少,银币多,类似跛行者的一足短, 一足长。经一定时期后,金币发行增多,银币减少,又形成“金足长”、“银足短”的跛行现 象。 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因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的特 征,虽然法律认可金银皆作为货币金属,但却与货币的排他性、独占性这一本质特征相矛盾, 平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的兑换比率随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这就使货币很难发挥价值标 准的功能市场交易必然处于紊乱状态。为克服交易紊乱,于是产生了双本位制,即国家用法律 规定金银比价。但这一规定又与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相悖,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 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又称“格雷欣法则”,是由英国财政学家汤姆斯·格雷欣首先提出,后 被经济学家麦克劳德引用和命名。它是指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固定的通货同时流通时, 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会被人们熔化和收藏,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 即劣币则会充斥市场,最终导致劣币将良币完全驱逐出流通领域。例如,金银法定比价是 1:15, 市场实际比价是 1:16,黄金的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白银的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这时,金 币会被熔化和退出流通,银币则充斥市场;反之,银币会被熔化和退出,市场上充盈的是金币。 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对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起着阻碍作用,因为资本主义的发 展要求有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率先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 位制。以后,欧洲诸国相继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单本位制。到了 19 世纪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 都实行了金单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具体形式分为三种:金币本位制、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