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李约瑟问题(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问题及其他 方生 文汇报2006.0828 http://www.ihns.ac.cn/readers/060913.htm 目前正在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担任海外研究员的刘钝,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 史研究所所长,同时,还身兼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国际科学史学会第一副主席等职。作 者对科学史的社会功能、李约瑟问题、第二种科学革命等问题的分析非常深刻。限于篇幅, 这里只举其对李约瑟问题和科学革命的看法,来谈谈我的感想。 刘钝认为,中国人普遍存在一种所谓的“李约瑟情结”( Needham complex)。“这当然不等同 于中国人民对李约瑟的敬重与热爱:它主要源于特殊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中滋生的民族心理 感情,也部分源于对李约瑟的误读。”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只将李约瑟的贡献片面地理 解为在阐发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成就。二、认为李约瑟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SCC或译《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宗旨是要解开中国 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这样一个历史之谜。三、为中国科技史由外国人来写而感到不安 这种情绪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混乱。事实上,李约瑟问题并非始于李约瑟。在早期来华的耶 稣会士身上,就看到了这种迹象。其实,魏特夫( Karl August Wittfogel,1896-1988)也提 到过类似的问题。 刘钝将李约瑟的思想来源归为下列五个方面: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督教社 会主义、国际主义和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道家思想。在李约瑟的脑海中,“不同的古代文 明中都有可称之为科学的知识传统,它们对近代科学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就像水 滴形成溪流、溪流汇入大海一样。”在刘钝看来,李约瑟问题的现实意义在于,以中国为例, 阐述了非西方传统的贡献,从文化多样性和科学普适性的高度对长期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给 予了有力的批评 在李约瑟晚年,刘钝曾近距离与大师朝夕相处。他关于李约瑟问题的论述,可谓一篇真正的 力作。那些只看到只言片断,就妄下断语,制造“文化垃圾”的人,可以休矣 我们可以不同意李约瑟的具体结论,但面对这位“称之为20世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我们 不能不肃然起敬 同时,国内学者习惯了库恩式的“科学革命”,认为那是真正的“科学革命”。刘钝在书中多次 提到了“另一种革命”,即由工具所驱动的革命。“展望21世纪,将要出现,或有可能引起根 本性变革的领域,像信息、能源、材料,还有生物工程,其变革都可能是由新工具的诞生所 引起的”。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这一提法背后的含义:中国古代技术发明曾远远领先于世界 其他民族。如果存在一种工具所驱动的科学革命的话,我们的民族在这方面是不是应该得益 于文化传统的优势呢?李约瑟问题(李约瑟难题) ――――――――――――――――――――― 李约瑟问题及其他 方生 文汇报 2006.08.28 http://www.ihns.ac.cn/readers/060913.htm 目前正在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担任海外研究员的刘钝,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 史研究所所长,同时,还身兼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国际科学史学会第一副主席等职。作 者对科学史的社会功能、李约瑟问题、第二种科学革命等问题的分析非常深刻。限于篇幅, 这里只举其对李约瑟问题和科学革命的看法,来谈谈我的感想。 刘钝认为,中国人普遍存在一种所谓的“李约瑟情结”(Needham complex)。“这当然不等同 于中国人民对李约瑟的敬重与热爱;它主要源于特殊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中滋生的民族心理 感情,也部分源于对李约瑟的误读。”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只将李约瑟的贡献片面地理 解为在阐发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成就。二、认为李约瑟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SCC 或译《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宗旨是要解开中国 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这样一个历史之谜。三、为中国科技史由外国人来写而感到不安。 这种情绪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混乱。事实上,李约瑟问题并非始于李约瑟。在早期来华的耶 稣会士身上,就看到了这种迹象。其实,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1896-1988)也提 到过类似的问题。 刘钝将李约瑟的思想来源归为下列五个方面: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督教社 会主义、国际主义和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道家思想。在李约瑟的脑海中,“不同的古代文 明中都有可称之为‘科学’的知识传统,它们对近代科学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就像水 滴形成溪流、溪流汇入大海一样。”在刘钝看来,李约瑟问题的现实意义在于,以中国为例, 阐述了非西方传统的贡献,从文化多样性和科学普适性的高度对长期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给 予了有力的批评。 在李约瑟晚年,刘钝曾近距离与大师朝夕相处。他关于李约瑟问题的论述,可谓一篇真正的 力作。那些只看到只言片断,就妄下断语,制造“文化垃圾”的人,可以休矣。 我们可以不同意李约瑟的具体结论,但面对这位“称之为 20 世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我们 不能不肃然起敬。 同时,国内学者习惯了库恩式的“科学革命”,认为那是真正的“科学革命”。刘钝在书中多次 提到了“另一种革命”,即由工具所驱动的革命。“展望 21 世纪,将要出现,或有可能引起根 本性变革的领域,像信息、能源、材料,还有生物工程,其变革都可能是由新工具的诞生所 引起的”。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这一提法背后的含义:中国古代技术发明曾远远领先于世界 其他民族。如果存在一种工具所驱动的科学革命的话,我们的民族在这方面是不是应该得益 于文化传统的优势呢?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